日语语言的内外文化分析探究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839997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日本特有的内外文化影响着日语语言的表达方式,是日语语言最为显著的语言特征。基于此,本文说明了日本社会对于内外文化的界定,分析了授受关系中的内外文化,阐述了日语语言特性中的内外文化。
  关键词:日语;内外文化;敬语
  作者简介:袁媛(1983.2-),女,汉族,湖北黄石人。
  [中图分类号]:G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7--01
  引言:
  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手段,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对于外语的学习者来说,学好一门外语不仅仅要掌握大量的单词和语法,还要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在日语语言的学习中,学习者要理解日本的内外文化。对于“内”来说,一般会使用“以心传心”的表达方式,对于“外”来说,常常会使用“敬语”或是“为对方着想”的表达方式。由于社会环境的不同,日语语言的学习者很难能很好地理解 日本的内外文化。本文就日语语言的内外文化进行分析,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一、日本文化中对内外文化的社会界定
  在日本社会中,非常重视语言表达中的内外的区别的,可以说,内外文化支配着日语语言的表达。日本人一般会将自我为中心的内部和外部, 以及由家人和所属集团为中心的内集团与外集团作为“内部”,在进行语言交流时通常会使用内部的“以心传心”的表达方式。简单来说,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与自己的关系较为亲密的人以及自己所属的团体为“内”,相对应的,与自己的关系较为疏远的人、不太熟悉的人或团体为“外”。日语语言中的内外界定通常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但是与我国的表达还有一些不同。举例来说,在日本等车时,广播中会用『黄色の線の内側 でお待ちください』的表达,直译成中文就是“请在黄线内等车”。在我国,普遍的说法是“请在黄线外等车”,这两种表达的含义是一样的,但是,就语言的表达上来说,就存在着视角的不同,体现出了日语语言中特有的内外文化。
  二、授受关系中的内外文化
  在日语语言中,授受动词是一种专有名词,可以分成三种类型:第一,あげゐ、やゐ、さしあげゐ。第二,くださゐ、くれゐ。第三,いただく、もらう。虽然在日语语言中,也存在着『与えゐ』以及『受けゐ』的授受关系的表达方式,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上述的三类授受动词会被优先使用。造成这样的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日语语言中的内外文化。在日本社会中,人与人在交际的过程中对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非常重视,在语言的使用中,划分出了“内”和“外”的两个范围[1]。所以,日语语言中的授受关系也严格的遵循了这一原则。遵照这一原则,就能够列出以下的例句:『私は山田さんに本をあげゐ』这一句就是由“内”向“外”的授受关系表达;『山田さんは私に本をくれゐ』这一句就是由“外”向“内”的授受关系表达。
  三、日语语言特性中的 内外文化
  (一)“内”文化特征的语言表达
  在与“内”部范围中的人进行交流时,日语语言表达一般会有以下几条特点:不明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意图、简短且省略的表达方式、非合理性表达。
  第一,不明确表达出自己的意图。日本人在进行语言表达时一般会较为含蓄,并不直接的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意图。通常会在别人明确自己的意图之前,一直保持着沉默的态度。举例来说,某一年有3名日本人在伊拉克被当成了人质。在当时,这些人的家属在电视上公开指责了日本政府的不作为。在节目播出后,广大日本国民纷纷指责人质的家人,认为人质的家人最应该做的是请求日本政府的帮助而不是一味地指责 政府。而在不久后,又有一名日本人在伊拉克被当成了人质,这名日本人的家属就直接的在电视节目中请求了日本政府的帮助,而获得了广大日本民众的同情。这样的对比能够看出,当坦率的表达出自己的主张和态度时,日本人会认为这是不礼貌和没有涵养的[2]。
  第二,简短且省略的表达方式。日语语言表达中,有着大量的简短省略的表达方式,特别是在口语表达中,往往会省略主语、宾语或是谓语。举例来说,日语中的“我爱你”较为完整的表达方式应该是『私はあなたに愛 しています』,但是,在实际的使用中,通常会进行省略,只会使用『愛 してゐ』的方式进行表达。
  第三,非合理性表达。日语语言在进行表达时,更加注重的是感性的表达,心照不宣的表达方式较为多见。举例来说,娶媳妇的日语语言表达为『お嫁をもらう』、点灯笼的日语语言表达为『提灯に火おつけた』等等。在这样的表达中,需要对话人具有一定的尝试以及对场面进行判断,才能理解发话人的意图,这种表达与中文有些相似。
  (二)“外”文化特征的语言表达
  在与“外”部范围中的人进行交流时,日语语言表达一般会有以下几个特点:敬语、为对方着想。
  第一,敬语。在日语语言中,敬语是较为重要的一种表达方式。在实际的使用中,也离不开敬语的表达,但是,也并不是对每一个人都要使用敬语。一般情况下,会对社会上较有名望的人,例如教师、医生、律师、学者等,或是比自己优越的人,例如前辈、上司等,又或者是给予过自己恩惠的人等。要注意的是,对于陌生人也会使用敬语。
  第二,为对方着想。当对话的人是“外”部范围中的人时,为了防止对话人出现不愉快的情绪,同常会使用“为对方着想”的表达方式。例如,在日语表达中,『すみません』就是一种较为常用的语言。在实际的使用中,打招呼或是道歉等都会使用。
  总结:
  综上所述,在日语语言中,存在着日本特有的内外文化,需要在學习与研究中进行重点的理解。对于“内”部范围的人,通常会使用不明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意图、简短且省略的表达方式、非合理性表达的语言表达,而对于“外”部范围的人,则通常会使用敬语、为对方着想的语言表达。
  参考文献:
  [1]单澄.从日语看“内外有别”的日本文化[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34(11):279-280.
  [2]吴丹,张树根.小议日语寒暄语与“内外”文化[J].日语知识,2011(08):26.
其他文献
摘 要:周国平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他将哲学思想大量运用到文学创作中,使作品富含哲理,耐人寻味。不仅是用文学语言来描绘哲学思想,在作品的语言风格上,同样独具一格。对周国平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以及作品中所运用的写作手法与文章的语言风格,都是我们所要研究的重点。只有将作者的思想读懂,才会更有利于我们对其作品进行深入研究,获得文章中所蕴含的财富。  关键词:哲理;美学;周国平;解读  作者简介:崔森林
摘 要:在爱伦坡的创作观中,整体效果始终是其坚守奉行的原则。在《丽吉娅》中,开篇的题记、美人意象的隐喻、场景作为内心世界的外化以及最关键的借尸还魂的情节设置,都可视为爱伦坡为了实现其整体效果而做出的精心安排。并且通过对关键线索的串联和联系,可以发现意志是小说在极力表现的关键词,通过意志的力量与失去意志会出现的可怕情境,让读者同样在恐怖感中生发出对意志力量的关注。  关键词:《丽吉娅》;意志;整体效
摘 要:作为我国现代新诗著名流派的新月派代表诗人的徐志摩,他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及其超然的想象力,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创作出了大量经典诗歌作品。他的诗歌意境优雅风格婉约,想象丰富,字句圆润,彰显音乐之美,神韵飘逸多变,散发着理想主义的光芒和人性之美的光辉。这些独具一格的艺术特性和美学价值诗歌,在我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诗歌;徐志摩诗歌;艺术特性  作者简介:刘妍(1983.
摘 要:《西线无战事》是由德国作家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创作的战争题材小说。小说主要讲述了以保罗·博伊默尔为代表的德国士兵,在严酷的战争中出现种种异化的现象,并且对战争的意义产生了质疑。本文从弗洛姆的观点分析《西线无战事》异化的士兵形象,主要从三部分论述异化的士兵形象。首先,从外在环境的角度论述士兵异化的起因;其次,从内在精神的角度展现士兵异化过程;最后,士兵是“边缘人”异化结果。  关键词:《西
摘 要:黄宾虹先生作为传统中国画四大家之一,其绘画最大的特点,就在于金石书法用笔风格的融入。他在山水画创作中揉入了金石碑学的用笔,在流畅的画笔运行中,加入金石刻文的迟涩和凝重,营造出“内美静中参”的境界。本文通过对黄“金石入画”的特点由来进行阐述,结合金石古文的风格来对黄作品中“金石入画”的力与美进行赏析,提出黄宾虹将中国画的笔墨提炼推进到极致,作为既有创作实践又有理论建树的大师,其称号是当之无愧
摘 要:詹姆逊对文本的解读,不仅注重明确的叙事,而且注重的是没有说出来的东西,因此他认为文学批评家的首要任务就是将历史文本本身恢复“充分的言语”,所以詹姆逊的视野是很开阔的,并且作为一个标榜马克思主义者,詹姆逊在接受广泛的文论思想的同时采取的是一种批判的吸收和辩证的借鉴,并在文类批评中提出了“符码转换”的思想,可以说为我们在文学研究过程中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路。  关键词:詹姆逊;政治无意识;文
摘 要:2017年开播的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将受访者的个人成长、情感经历、背景故事与经典佳作相结合的形式,选择精美的文字,用最真挚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意义。《朗读者》这档节目的持续走红与其独具特色的开场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开场白的主题性、现场性及生动性在这档节目里运用各类辞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以《朗读者》前七期的开场白为研究对象,采用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的辞格定义,解读《朗读者》的开
冬神死去时  北国的军队正在溃退  他所豢养的彗星、暴雪、狂风  一颗颗尖叫着掉下来  地上万物蠢蠢欲动  低声浅唱,汇聚成嗡嗡的雷声  命运女神高高举起长矛  顿时大雨如注  沉睡多时的大海  被婉转动听的鋼琴声唤醒  海神波塞冬的白马昂首奔跑  在碧绿的草原上  苏醒的松鼠打着哈欠  一眨眼就消失在花园里  恋人们在长街上依依惜别  月亮躲了起来不忍睹视  所有人都准备新的生活  猪圈马厩打扫
摘 要: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女作家,她的作品兼具通俗性与高雅性备受读者喜爱。本文从张爱玲小说中的亲子关系出发,探索张爱玲消解温情的亲情书写,进一步把握张爱玲特殊的文学表达。  关键词:张爱玲;亲子关系  作者简介:喻赛琼(1997.8-),女,汉族,湖南省益阳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4级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6-0-01  李商隐的《安定城楼》作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年),时李义山因“牛李党争”的波及,故参加博学宏词科未中。在帮助料理完恩师令狐楚的丧事后,应节度使王茂元的邀请,初入泾原幕。不幸落选的李商隐来到甘肃泾原,登临安定城楼,发端幽思,“将忧念国事、抒写抱负、感慨身世、抨击腐朽融为一体”(《李商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