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诗化语言营造课堂氛围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能恰如其分的运用诗化的语言,就会让诗意在语文课堂间流淌,让激情在语文课堂中奔放。当教师以诗化的语言表述,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就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文本意境, 接受文本的熏陶和感染,使课堂活跃起来。
  【关键词】诗化 语言 课堂
  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提出:“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语文,应该诗意地栖息在艺术的殿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内涵要极其丰富。有人说:诗人是令人敬慕的。其实,教师也是在用心血写诗,而且写着人们最关注的明天的诗——不过,那不是写在稿纸上,而是写在学生的心田里。这实际就是语文教学活动中对诗化境界的追求。我认为,当今的语文教学应多一些诗意,多一些对美的欣赏和领悟,这样才能让语文教学能够像春风化雨一样,起到润泽、诗化学生心灵的作用,使学生具有诗化的人生。
  一、创设诗化的情境,导入新课
  新课标强调了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审美感受和审美创造等。教师在一堂课中设计导入新课情境时,若能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诗意的语言,不但能够渲染一种诗情画意的气氛,而且还能创设“先声夺人”的审美情境,让教材诗意地盛开在学生的心里,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这种熏陶不仅有利于语文学习本身,而且有利于学生心灵与人格的健康发育。我在上北师大版八年级(下)《爱莲说》时就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谁都知晓,荷花之美,以其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而著称。它虽生长于淤泥之中,却能洁身自好。它那入世的执著,不与春光明媚中的百花斗艳的秉性,曾使多少文人墨客为之魂牵梦绕。那高雅的气质又曾使多少市俗为之羞愧难当;再看那荷茎亭亭玉立,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高风亮节,生性倔强,让一切卑劣在它面前胆战心惊。可见她虽娇艳但不失清纯,虽雍容大度,却始终透着那股刚强。
  二、运用诗化的语言,激发学情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教师的诗化语言所呈现出的情感或者情景,能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融入到或宁静或悠远、或激昂或悲愁的氛围中去,师生的情感也随之得到释放,最后便陶醉在浓郁的诗样的意境里。我们往往有这样的感受:听很多教育名家的讲课,就像夏日里饮了一杯冰水,心旷神怡;又如冬日里沐浴一缕温暖的阳光,使人陶醉其中。名家的课堂之所以有这样大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课堂上所使用的诗一样的语言。语文课堂中教师诗化语言,一定是带着一种诗的超凡脱俗的意境;一定带着散文式隽永悠长的情感。诗化的语言见之于课堂,课堂则诗味浓郁,冰冷的文本也变得有血有肉,充满灵性。如北师大版九年级(下)《我的叔叔于勒》的结尾部分:一家人为躲避潦倒贫困的于勒而改乘航船。此时,教师可以借用莎士比亚诅咒金子的那段名言:“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只这一点点,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的变成尊贵的,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这黄色的奴隶!”文章中表现的资本主义社会中,那种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就被一針见血的揭露出来了。此种诗化般高潮语的设计,既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又如春风细雨,滋润了学生的心灵,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饱含诗化的激情,朗读文本
  新课标强调“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有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反复诵读是积累美文佳句的绝好途径。古诗创作之初皆可吟哦,古词曲本身即入乐而歌,新诗具有音律美、建筑美和绘画美,其它文体的中外名篇也充满着诗情诗韵。所以,低吟浅哦的回味,真情迸发的诵读,甚至像艺术大师声情并茂的表演,都应成为诵读的恰当方式。语文教师应倡导名家名篇诵读之风,让学生从停顿、重音、节奏、韵律中体会范文的音乐美感,从低沉、热烈、昂扬、凄凉中感受文章的情韵,并逐步学会用声音和态势语言立体再现诗情诗意。我认为,教师如能根据教学内容、对象、环境等因素的不同,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用语,才能体现出教师课堂语言的抑扬顿挫,言之有韵。
  四、巧用诗化的氛围,品味美文
  新课标强调学生要“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师生解读文本时,思维应多姿多彩,充满灵动之气。“诗意的课堂应当浮动师生的情绪、灵气和悟性。”这灵气表现在哪里?我觉得主要表现在对文本的解读上,教师应引领学生透过文本语言,通过人情物理去解读这个世界,感受人生的喜怒哀乐,领悟人生的价值意义。在诗化的氛围中让学生品“枯藤老树昏鸦”的孤寂,品“杏花春雨江南”的秾丽;品《清塘荷韵》,品季羡林先生彻悟生命的心态;品《渔舟唱晚》,品姜耕玉先生淡泊名利的情怀……
  在讲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当我死时》时,为营造气氛,突破时空的界限,课堂教学中我巧借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图片、声音直观地展现出来,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导入时的背景音乐,整体感知后的听课文录音,课堂结束时播放的罗大佑演唱的沧桑深情的《乡愁四韵》,那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把学生带进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中,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特别是课堂结束前,让学生欣赏宝岛台湾的音乐风光片时,教师以低沉、苍凉,声情并茂的诗化语言朗读余光中的《乡愁》,使学生对宝岛台湾上一代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情依恋有了更为深切的感受。这种设计很好地解决了学生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的问题,有效地掀起一波三折的高潮,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诗歌的意境,体味作者的情思,体悟文章的主旨,既获得深刻的思考,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审美能力。
  课堂语言是语文教师的生命,要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生机勃勃。语文教师就必须以渊博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语言,以饱满的热情来飞扬自己的语言。教师的语言干净利落,口齿清楚,不枝不蔓,即达到“约而达,微而藏,罕譬而喻”的境界,使语言简洁明快如行云流水,一字一珠,出语不凡。愿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不断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美化自己的课堂语言,提升自己的课堂语言,做一名诗意的语文教师,用智慧、用诗化的语言,去点燃生命的课堂;用诗化的语言,让语文课堂靓起来!
其他文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身为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振兴祖国的重任。在教书育人中,首先要育人,学生有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后,才能正确对待学习,朝着正确的目标而奋斗,否则将是一事无成。下面就自己如何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浅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一、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对后进生充满爱心。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对那些因受家庭乃至社会环境条件不良影响而表现异样的
期刊
【摘要】学校德育让学生明辨是非,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操守,让学生有远大的理想等等。但是,德育的过程是潜移默化的,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无所作为。学生获得良好的品德素养,离不开良好的人文环境,离不开优秀的文化作品,离不开优秀的榜样。该文阐述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德育方法创新的几种可行途径。  【关键词】高中 德育方法 创新  传统的德育围绕培养学生“五爱”“四有”精神,即爱祖国、爱劳动、爱
摘要:文章基于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我们就新形势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校园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等课题,作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诵读 经典 责任 学校教育  中学诵读经典活动是“提高中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中学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中学的文化品位与格調”的有效途径。基于目前中学诵读经典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该活动应该从理性出发,明确诵读的内容和设计,注重教育理论和方
新时代的老师就要“靓”起来——用发展的,时代性的观点指导我们的一线教学,不断地学习充电,在实践中学会总结;“做一名专家型教师”.“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我们的教学
高碑店市新城镇张贲营村是个有1600多人的村。前几年由于村干部素质低、党员不能发挥作用等问题,致使村里的工作不能正常开展。去年下半年以来,镇、村两级齐心协力攻坚转后,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课堂学习方式已从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热闹过后,反思自己在教学中采用的新的教学方法,如情境设置、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等,在理解新课程、新理念上进入了误区,学生说和做的能力有所提高,然而却忽略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忽略倾听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使课堂形成“热闹有余,效果不足”,甚至经常出现“文不对题”的情
期刊
为了满足黄金规划产量对地质储量的要求,实现黄金生产规划目标,湖南省黄金管理局经过精心而充分的筹备,于1992年6月16日至18日在长沙主持召开了湖南黄金资源预测研讨会。国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犯错误,对后进生来说,他们更是在犯错误的过程中不断成长,而爱心教育会给学生这样的感觉:你犯了错误不要紧,你一定能改正,你还是好学生.这样,学生才会
教孩子从小学会做人,慢慢让他们懂得如何处世以及交往,知道在生活中要讲究宽容和真诚,讲求良心和道德。这是孩子处于幼儿阶段时,家庭和幼儿园共同的责任。因为幼儿在3—5岁之间的教育和熏陶对他们的一生影响非常重要。因此,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我们应该积极联系家长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來培养幼儿懂得如何去爱和宽容周围的人:  一、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  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教师的态度和方式方法对孩子的健康人格
期刊
【摘要】“差生”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艰巨的、细致的工作。宽容和鼓励,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创造机会,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创设情境,培养后进生抗挫折的能力;家校联系,形成合力。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坚定信心,科学教育,这些迟开的花朵定将开得更加绚丽,更加灿烂。  【关键词】宽容和鼓励 创造机会 创设情境 家校联系  一直以来,班级中的“差生”困扰着我们每一位教师,他们直接影响着班上的成绩、纪律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