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化视野下传统木构形式的现代设计思考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wa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时代下,新时期的建筑创作已经形成依托大文化背景共生的美学理念。中国古代是木结构建筑昌盛的国度,营造的东方美学思想深深地镌刻在木头里。木材作为建筑材料,凭借自身独特的天然属性,从人类文明的起源到逐步的发展,无不在设计界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木构形式的自然本质特征、规律性在现代设计学界深受推崇,也是室内设计学界应用装饰不可缺少的界面材料。
  关键词:传统木构形式;室内设计学;艺术语言思考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30.102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大世界是人类经过各个时期演进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属性,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相对稳定的自然观、社会观和人文观。我国古代木构建筑形成独特的结构体系,木为基本材料,构建我们的居住环境,其木构的传统手工美学、营造技术、形成理念对现代室内设计的设计手法、构成形式、设计要素、设计规则等有着一定的挖掘意义和必要的探索价值。
  1 传统木构形式与文化属性
  1.1 传统木构的来源
  巢居、穴居作为原始时期最为特别的居住模式,曾在《尚书·洪范》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木曰曲直”说明了木材的生长特性是上升和发展的。究其根源,木材是建造房屋做主要的材料,是生于斯,长于斯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多木资源的原因,因此形成中国人对木材的一种依赖和喜爱情结。
  1.2 传统木构形式的规律与本质表现
  世界是物质的,人类的认识活动是通过实践产生的。中国古代“匠”说的是木匠,是基于自然,基于工艺的传承。追溯历史渊源,这种木构造形式促使中国古建的发展,甚至是宫殿、民居都一一凸显了木结构的感性和含蓄,是形成我国古建筑体量构成方式。木结构主要包括梁、枋、斗拱、檩、椽、柱础等构件,例如斗拱,由斗和拱顺次向上搭接而成,无论水平还是垂直方向,给人连续性的视觉效果,自漢朝、隋唐、明清时期,斗拱的作用从结构性构件转化为装饰性构件,被后人一直流传下来,均体现了木材的生态属性下,柱础施以防潮功用,彩绘作为防腐的功效。
  1.3 传统木构形式的文化传承
  中国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木材作为一种建筑装饰材料,其蕴含的精神价值是东方文化传承的表现。一个民族文化的精髓是精神的,也是物质的。中国传统木构形式由于南北方差异,形成不同的结构特征。北方大体量的建筑形制以抬梁式作为框架结构,空间大、结构坚实牢固、经久耐用,具有壮观的特点。南方以穿斗式为房屋的结构形式,形成结构牢固、轻巧的特征。遵循二者之间的结构现象,其后发展形成抬梁式和穿斗式相结合的形式特征,使得建筑室内空间增加了面积,减少了木材的使用量,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可利用性。秉承传统木构的建造形式,形成木之建构形态,是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表征,也是我国当代木架构建筑的新的发展和新的思想理念。
  2 传统木构形式的技艺特征表现
  2.1 物质性——木材与木构
  本着这一特点,古人由筑木为巢、伐木建屋、大兴土木为阶段进行木材的索取,形成稳定的居所。木材作为物质材料,在房屋构成形式上营造出生动的空间氛围,架构活的空间属性,突出体现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我国官式建筑的发展体现了建筑用材、形式等逻辑性,凸显古人的技术性和艺术性。
  2.2 秩序性—木材与木构
  我国传统木构建筑自上而下,在比例和尺度上依次分为屋顶、柱子、台基三部分,体现了形式美和秩序感,最为特征性的要属分部件——斗拱,斗、拱、昂层叠累加,相互穿插,形成一定的艺术性,彰显视觉效果,装饰性更加强烈,由线的直曲来构成斗拱的外形特征,利用木材的特性,形成长短不一、宽窄有度的构件,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木构件更具有特殊性,为现代设计提供元素提取的理念,从而增加空间的美观性。
  3 传统木构的手工美学表征
  3.1 结构与空间——传统木构建筑形式的审美认识
  一篇文章需要时间、地点、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形成横纵穿插的形式特征,以新的材料构建独特的结构关系,使得内外相互统一,具有延伸性。从而具备张力和方向感。结构,顾名思义“骨架”,英文“STRUCTURE”,源于拉丁语“STRUCTURA”装配、建造等词源。即是一种形成空间组合的连接式构架。中国古代木架构建筑以木材作为结构用材,形成具有南北差异的空间结构。南方习惯采用穿斗式框架结构,利用穿枋作为横向受力的依托,细小的长短柱配合形成房屋构架,实现横向大跨度、大开间的结构。相比之下,北方抬梁式所承受力的方向感在空间上形成稳固性,其营造空间需要结构的穿插与配合,从而满足人的精神需求。
  3.2 尺度与比例——传统木构架的基本属性
  夏夫兹博里认为美是有比例和尺度的,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根据这些可以查询的资料记载显示,比例是一切物质形成的关键要素之一。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能思维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宋代李诫著作的《营造法式》是一部官式建造房屋型制的法规,以材测尺,形成梁柱枋的尺寸,体现了古人高超的技艺能力,结合室内设计学原理,合理、舒适的空间环境成为现代设计界中唯一不可缺乏的原则和规律,若比例失调或失真,则产生拘谨与不安的感受。
  3.3 材料与手法——传统木构形式的组织技巧
  木材具有恒常性,使得传统木构建筑形式更加具有稳定性,传统材料的运用是现代设计界表达风格的一项最重要的标准。土、木、砖、瓦、石每一种材料都可以通过设计手法形成必要的设计概念,创造不同的空间意境。木材“枯木逢春”的特质,在风格上赋予东方文化之美,往往提供人类精神上的慰藉。木材具备柔韧度、亲和感、可塑性良好的特点,这一属性使得木结构建筑在建造的同时,能独立形成完整的结构,严谨有序,结构扎实。因此,选择不同的材料,一定要遵循材料的特有属性。   4 传统木构形式原理在室内设计学中的应用表象
  4.1 丰富的语言——木材特性的感官性能
  人体具有五大感官性能: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和味觉,是外部环境传递给大脑的一种可见性信息。古代采用木材作为房屋建造的第一材料,不仅是因为其从属于自然的方便索取、经济实惠、可再生,也是由于木材本身具备一种可创造的肌理感,可形成丰富的视觉效果。在我国传统建筑中,建筑形式体现了点线面的运动性和方向感,形成平和而稳定的视觉特征。以木作为原始点,利用发散性形成空间的方向和轨迹,逐渐成块,梁、柱、檩、枋、椽组合成各构件,实现了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力量感,让线条具备冷暖属性,屋檐翘起丰富了立面形式,彰显了丰富的建筑语言。例如歇山顶、庑殿顶的外形特征。我国传统木构建筑形式的外部特征丰富了建筑语言,也体现了现代室内空间设计的艺术性。
  4.2 本真的性格——木材特性的自然惯性
  惯性是一种物体本身具有的属性,在物理学中可以解释为一种力的特性,任何有质量的物体都具备一定的惯性,惯性是一种常态。在自然界中不乏有许许多多充满灵性、充满格调的事物。木材源于树木,生于土,具备大地新陈代谢、历久弥新的性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不仅体现在用材上,更应该结合人、空间、环境之间的联系性。
  5 室内设计学中装饰界面木构材料的要素语言分析
  5.1 材料与色彩——木材的选择理由
  不同材料,创造不同的光影效果,产生不同的情感。运用木材本身具有的保温隔热性能,使室内空间更加亲切、柔和与自然。材料的正确选择,是通过对材料的理解和认识层面上赋予功能的。原木本身的色彩是温馨的、惬意的,是人类与生俱来对木的浓烈的热爱。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采用楠木、杉木作为选材,在防潮、防腐等方面都做出了表面化处理。运用木材搭建成一排排屋架,通过加减法,将每个单元进行排列组合,形成独特的丰富性和空间氛围。
  5.2 生态与健康——人性化设计的行为心理学属性
  马斯洛层级论中对人的基本需求提出六种等级,其中安全是人对居住环境要求最为严肃的一点,南方的住宅和北方胡同里的住宅中,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制约,老房子常常会因为年代的久远,屋内材料的保护和处理不当,由于木材遭受潮湿会释放出甲醛等其他可挥发性气体,导致这些木材对人体产生危害,在利用木材这一点上值得引起重视。古人解决木材的问题通过涂彩、施秞来解决防潮防腐等问题,现代设计更应该利用木材的可再生、环保、健康、生态进行木构设计,创造人性化设计。
  6 当代思考
  在可持续科学观发展的今天,保护地域文化,保护木材这一天然的可再生资源,结合现代技术,融入艺术理念,实时对传统木构形式进行有机的重生,是大文化时代下赋予每一个子民的责任。我国传统木构形式特征给现代室内空间设计提供全新的设计方法,为人类营造原生态、纯木质、纯自然的房屋,满足人性化的空间设计需求,同时为老人、小孩提供能够缓解压力、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其钧.中国民居三十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楼庆西.楼庆西文集[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3]陈薇.木结构作为先进技术和社会意识的选择[J].建筑师,2003,(12).
  [4]罗志勇,郑志.木构建筑在现代技术下的传统表达[J].华中建筑,2008,(5).
  [5]李杰.建构视野下的材料观念及其表达[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6]沙晓东.木结构建筑的生态思考[J].四川建筑,2004,(6).
  [7]熊承霞,秦铭.大传统视野下传统营造共生的当代反思[J].创意与设计,2016,(3).
  [8]王祥生.传统建筑材料表情的当代表达[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
  [9]余菲.木构设计:引入“生态观”的绿色建构[J].艺术研究,2015,(2).
  [10]高云荣.木文化在室内设计环境中的应用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4.
  [11]范小平.木结构建筑在我国发展的前景分析[J].四川建材,2014,(6).
  [12]李浈,杨达.固本留源-关于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构造特征及其当代传承的探讨[J].时代建筑,2014,(3).
  [13]郑军德.选择的理由-论木结构建筑的再度發展[J].浙江工艺美术,2009,(3).
其他文献
抓高位推进,强化责任落实。明确各级党组织的主体责任,科学制定培训方案,扎实推进全州各领域培训工作。全州年内计划开展集中培训1159个班次,截至目前,己举办集中培训班719期,集中
BigBand Networks日前宣布中华电信有限公司(CHT)选择BigBand MSP2000(媒体服务平台)提供高清、标清和内容的先进广告视频解决方案,以MPEG2和H.264两种格式支持中华电信的旗舰服务
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增长需要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而健康财政为其提供了有力的保证.通过与深圳市的发展经验比较,对武汉市产业结构、城市创新能力和财政健康状况进
TD-SCDMA网络的规划设计需要结合其自身技术特点、设备厂家的技术参数等数据,并需要借助仿真软件工具来进行数据分析。本文将介绍在规划过程中总结了几点技术经验,就智能天线在
本文提出了一种省级邮政短信应用系统的解决方案,在传统邮政业务的基础上结合短信业务,借助信息化技术带动传统邮政,是"科技兴邮"的应用之一。
本文结合影响可靠性的因素,从设备可靠性、链路可靠性等不同角度对业务控制层的组网可靠性方案进行了介绍探讨,并结合实际组网设计案例予以说明。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然而如何发现人才,继而引领人才发挥作用?梁河县作出一些探索。自2018年以来,该县建立了9个青年人才党支部,覆盖了全县所有乡镇。目前,这些青年人才党支
摘 要:当来流速度超过临界颤振速度时,结构的振幅会不断增大,在很短时间内导致结构发生破坏。因此,对于飞行结构来说,对颤振问题的研究就显得极为重要。导弹在飞行过程中也存在颤振问题,要準确的计算颤振,必须先用模态试验的结果来修正有限元模型。据此,开展了某型导弹的地面模态试验,给出了模态频率,阻尼,广义质量,广义刚度等模态参数。  关键词:颤振;模态试验;有限元模型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2009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在北京举行。在本届广电展上,思科公司以“视界.新体验(Video.Experienced)”为主题,向业界展示了新一代专门针对视频和丰富媒体内容而优化
3月1日,第43期全省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在省委党校开班,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李小三同志出席开班式并讲话,要求中青年干部始终保持永不松懈的斗争精神,加强斗争历练,敢于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