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渔”,快乐作文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2447324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项目,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难点。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执起笔来,都不知从何下手。笔者认为,作为语文教师,应善于“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树立写作的信心,轻松作文。现结合作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验,谈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善于模仿,在模仿中树立写作信心
  作文难,难作文。每次上作文课,学生都绞尽脑汁,使劲地往外“挤”作文、“凑”字数。作为教师,可以善用范文,让学生学会仿写,范文仿写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平时,也可以通过训练学生仿写句子,仿写片段,从而提高仿写整篇文章的能力,使学生在模仿范文中学习不同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例子,也是习作的例子,读范文指导作文,习作文效法范文,评作文对照范文,这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老师在教学生学习课文或优秀范文时,可指导学生归纳文本的写作特点,弄清文章的写作手法,从而学以致用。但模仿,是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训练写作的过程中尽量不要过分约束学生的思维,而是让他们结合实际,在“仿”之余,也有自己思维的闪光点,有自己一套的思路。例如,学习《背影》一课后,让学生理解了文章的写作特点,然后仿写了《我的妈妈》,学着通过描写妈妈的外貌、衣着、动作、语言来刻画妈妈的性格特点,感情也在描写当中自然流露出来。一位学生写到“沧桑带走了她的青春,但她善良、慈爱……她一直忙个不停,喂我喝药,给我擦汗,削苹果,她似乎比病床上的我更焦虑、憔悴……漂亮的花裙怎么也掩饰不了那粗糙的双手,细细的皱纹,凹陷的双眼……”学生饱含深情地仿写了妈妈的外貌、衣着、动作,恰到好处地写出母亲的关爱。因此,在写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模仿——创新”逐级地进步,当学生取得的一点一滴成绩时,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使学生消除写作的畏难情绪,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
  二、善于阅读,以阅读促进写作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现在的学生经受游戏、网络等的诱惑,平时花在阅读课外书籍的时间较少,因而缺少写作素材,对作文望而生畏。要让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言之有物,写作素材的积累必不可少。因此,阅读是积累素材必不可少的途径,通过阅读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阅读与写作“唇齿相依”,不可分割。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生动地道出读书对写作的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阅读量大、理解能力强的人,他们的文章都是文采非凡,相反,读书少的人肯定不会写文章。韩愈,苏轼等这些在文学上有非凡造诣的大家,他们读的书何止上万卷!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学生精读的地方一定要做读书笔记,记录下当时的体会和感想,提高阅读的效率。读书笔记是对阅读内容的思考,也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通过阅读,学生学到了文章写作的规律以及各种写作技巧。在此基础上,通过模仿借鉴,将优秀习作的思路技巧、美词佳句以及感悟至深的人和事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之中,从而有效、高质地完成写作,作文水平逐渐得到提高。
  三、善于积累,在积累中孕育写作愿望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也是同样道理,为什么很多学生面对作文时,都会抓耳挠腮,望题轻叹,无从下手?究其原因是平时阅读量和词汇量不够,写作素材匮乏,导致写作时出现词穷语塞的现象。苏轼主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就是说要广泛阅读,不断积累。只有经过厚重的积累、沉淀,才能为学生的“正确模仿”做好准备,写起作文来才会有取之不竭、源源不断的素材。
  在累积写作素材方面,首先,可以从教材入手,因为教材是学生最为熟悉的文本。比如说,语文教材中的名篇、古诗文、名著等,可让学生熟读成诵,使学生牢记入脑。其次,教师可指导适当地选择课外书籍、报刊来进行阅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一些优美的词句和熟知近期发生的时事新闻,进一步丰富学生课外知识的思想内涵。学生积累的课外新词汇和美文美句日积月累,积少成多,逐渐拥有大量的信息内容,提起笔来便文思如泉之涌,写作的愿望在积累的过程中孕育。
  四、善于观察,将写作训练融入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与生活密切相关,写作如果离开了生活,就如白纸般,毫无色彩,枯燥无味。要让学生的作文充满色彩和生机,进行作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从熟悉的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开始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从而获得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与素材;其次,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来自于生活。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教材版本的不断更新,现在的课文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些文章既是名家的名篇,也是生活中的典范作用。例如,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以“校园趣事”为话题进行作文。校园生活本来是学生生涯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学生会模仿了课文的表现手法,用敏锐的目光,仔细的洞察力,观察身边的发生的人和事,同时学着用质朴的语言,描绘校园快乐的时光,表现出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校园生活。又如,在进行“写人物”为主题的作文时,教师引导学生,善于抓住人物的外貌衣着,举止言行等。学生作文时写出生了活中观察到的点点滴滴,再结合人物细腻的内心世界,文章既充满生活气息,又具有真情实感。善于观察,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积累的作文素材就越多,为写好作文打下坚实基础。
  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只有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前进,善于引导学生阅读、积累、创新,让学生的写作技能在模仿中创新,写作愿望在积累中孕育,写作热情在感悟中萌发,让学生学到“渔”的方法,快樂作文。笔者相信,只要用心浇花,在作文园地里,将收获沉甸甸的果实。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切勿百依百顺、让孩子劳动讲条件、替孩子受过、教孩子惩罚别人、教育漫无目的,放任自流。  【关键词】是非分明;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热情谦让;积极向上  宋代的司马光曾说:“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德才兼备者为圣人,德多才少者为君子,德少才多者为小人,德才均无者为小人。”此话意蕴深长,耐人寻味。司马光在谈论德与才的关系时,始终把德放在第一位,德在人的素质中是首要的。
【摘要】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如何使用智慧课堂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和课堂评价的及时性,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智慧课堂;高效数学课堂;模式  智慧课堂的产生是教育现代化改革进程中一个里程碑式的标志,智慧课堂是集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课堂教学于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能够让师生在网络上实现“ 一对一”高效互动交流,让教师的授课和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拓展到网络空间,大大地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摘要】立德树人已经成为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尤其是在体育教学中,更需要引起重视。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新时代背景下小学体育教育“立德树人”的必要性,然后详细分析了新时代小学体育“立德树人”的内涵,最后具体对新时代小学体育如何进行“立德树人”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新时代;小学体育教育;立德树人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这一大背景下,我国小学体育教育相应地也发生了一些改变,也
【摘要】现代教育不仅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传授学生科学学习的方法,进而培养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优秀人才。因此,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已经成为高中化学教学的难题。引导自学法的合理应用能够充分满足新课改要求,并能有效改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是极具实践价值的高中化学教学方式,值得广大教师尝试应用。本文将简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引导自学法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应用策略展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自然拼读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充分的感知并了解单词的拼写方式,减轻拼读和记忆单词的难度,让英语学习效果显著。自然拼读法可以促进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效率。了解其具体的作用与价值,探究合理的教学模式与手段,可以为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奠定基础。基于此,文章主要对“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进行了简单但有实践性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小学英语;自然拼读
【摘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为了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小学美术教学可以巧用微课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巧用微课资源,让学生主动学习;巧用微课资源,拓展学生思维;巧用微课资源,让课堂更有创意。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让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绽放新的精彩与活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微课资源;课堂创意  小学美术是以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目的的一门学科,创新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
【摘要】新课程理念指出,教学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予学生足够多的时间、空间,让英语课堂充满活力。本文主要围绕如何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去“读”“问”“演”“动”“评”,让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英语课堂享受英语学习的过程,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地体现“活”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义。  【关键词】英语课堂;活  记得有位老师说过,“让课堂‘活’出生命的意义”,它带
【摘要】知识能让生活更美好,人只有接受教育才能让生命更健康、更全面地成长。《新课程》明确要求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把学生的品德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社会生活和学生发展结合起来,去解读生命,增强学生生命意识,领悟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本人主要通过多种形式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从而使学生健康、安全地
【摘要】教育的本质就是解放,即在给予学生给养的同时,解放他们的能力,探究结果的受控将使探究过程前面各环节、各要素中的自主权化为虚伪的泡沫,学生会为了得到所需要的结论而重新考虑探究方案,在探究行动的开展中也会为了得出所需结果而修改实验数据,自主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不再是探究的目标和指向,获得教师期待的结论将成为主要追求。教师也应多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现象,让学生发现值得思考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建构能力。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老师讲授的数学知识,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形成固定的学习思维,机械地套用数学解题模版,导致学生的思维被局限,降低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因此,本文主要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为例,针对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论述引入高效课堂新理念的意义,对相关课堂的设计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设计策略  高效课堂是教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