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他们被称为“活雷锋”、“有信仰的人”;他们白天是白领,晚上是翻译,每天宅在家里,甚至连恋爱都没有时间谈;他们不拿报酬、不计较利益,被网友们戏称“不食人间烟火”。
他们就是著名的字幕组。
字幕达人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信仰走到一起,那就是对语言的痴迷。他们我行我素,并不在乎别人的评价,“宅”、“狂热”、“分享”是他们共同的标签。
10年前,二、三十岁还痴迷动漫的人,会被认为是怪物。
5年前,“宅男腐女”还是一个贬义的形容词。
现在,这些特点都集中在同一个群体的身上—他们被称为“活雷锋”、“有信仰的人”、“网络的共产主义者”、“打破文化屏蔽者”……
他们就是字幕组。
字幕组的达人们来自五湖四海,因为一个共同的信仰聚集到了一起,那就是对语言的痴迷。他们互相之间大都不认识,大部分人是出于业余爱好,“宅”、“狂热”、“分享”是他们共同的标签。
一种寂寥 两种生活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每天学校或公司和家两点一线。字幕组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白天是忙碌的白领或学生,晚上变身为字幕达人。
同属一个字幕组,Amu和Squall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但他们过着相同的生活。白天,Amu是软件公司的研发经理,Squall在一家经营日本电子产品代购的公司上班; 晚上,他们都在家里翻译字幕。
“宅大叔”、“怪蜀黍”是Amu给自己贴的标签。在字幕组里,他被后辈们亲切地称为“Amu蜀黍(叔叔)”。
“字幕组的人基本上都很宅。”Amu对《计算机世界》记者说。从2001年加入“卡通空间”字幕组,到现在的淡出,他曾经一个星期要接4部片子—两部翻译、两部校对,这基本上占据了他7天中的4个晚上,每天做完已是夜里两、三点了。Amu还记得,他曾经翻译过一集《名侦探柯南》的两小时特别版,还是中文日文双语字幕。“连续三个晚上敲字,我的手都抽筋了。”每周空闲的那几天,他就在家里看看动漫或者电视剧,然后睡觉。
Squall的工作时间则与他相反。Squall每周要翻译的片子通常都在周末,他觉得自己“很悲剧”,因为这意味着他的周末必须在电脑前面度过。除了翻译,空闲时他通常都在看动画和小说,除此之外,他似乎没有爱好,也几乎不出门。
宅,这是字幕组共有的气质,在这种气质中,还有一些隐约的寂寞。
“流水”是猪猪字幕组论坛的一个版主,负责字幕组一些后期的分流。近来,为了片子的事,他一直在试图联系字幕组的核心人员,已经好几天了。“虽然猪猪字幕组官方论坛里很热闹,已经有31万会员了,但字幕组的人通常都不上论坛。”在“流水”眼里,这些字幕达人平时很少上论坛,也只局限在一个封闭的核心QQ群,他们很少与外界来往,有点“与世隔绝”。
无论是美剧、日漫还是韩剧,字幕组的流动性都很大。一方面,字幕组都是免费兼职,以上班族和学生居多,他们的生活很辛苦,往往为了赶在第一时间发布片子,要熬夜来做字幕。“我熬了4年就实在扛不住了,主要是年纪大了熬不了夜了。”Amu说,他在2005年就开始淡出字幕组的工作了。
“虽然一部动画一般只有20分钟时间,但对白有多有少,有时候翻译一集《死神》只用一个半小时,而翻译一集《化物语》就需要3~4个小时。”字幕达人们忙得连谈恋爱的时间都没有,很多男生都是单身。
“你觉得我像有女朋友的样子么?要是有了女朋友还这么折腾,不让她给踹死啊!”Amu的调侃之中似乎有一丝无奈。Squall也一直是单身,他最近也在逐渐淡出字幕组,“因为想要过自己的生活。”
业余选手 专业素质
“我非常喜欢他们,他们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者,无私地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精彩的内容。他们没有工资,自愿、辛勤、主动、有效率地翻译了大量作品。正是因为他们,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欣赏国外高水平的影视内容; 也因为他们,我们在影视上得以与世界同步。”
“在这个物欲横流,一切向钱看的社会,有这样一群人,默默地、无私地为大众提供翻译服务,非常高尚!”
在得知记者要采访字幕组时,一位朋友在MSN上给记者留下了这样两段话。自从2006年《纽约时报》记者采访了风软字幕组,并刊发《网络缓解中国人的美剧渴望》后,字幕组就开始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我们没有什么好神秘的,一帮人凑在一起玩儿罢了。”Amu对记者说。也许有人喜欢出来说说,有人喜欢蹲在暗处,大多数人都没想过利用字幕组出名。
加入字幕组的人大都是业余选手,他们参与字幕组的动机很多,有的是为了锻炼外语水平,有的是为了追求成就感,有的则为了能免费下载动漫或者电视剧。
Squall加入“卡通空间”就是一个偶然。2004年,他只是一个动漫爱好者,看到字幕组招人的帖子,也想去试试看。考试的题目是最基本的听力,因为动画翻译主要是靠听力。字幕组传给Squall一段广播剧,让他翻译出来。由于紧张,Squall有好几段话都没翻译好,不过还是过关了。后来,他在字幕组负责翻译和校译,从日本的P2P软件上获取到最新动画原片(Raw)之后,进行中文译制。“当时我的水平很差,经过组里前辈一年的指导后,水平才有提升。”在字幕组,传帮带的气氛很浓烈。
一部片子从拿到片源到发布,大概会有这样几个步骤:
翻译—由一名翻译依据片源一句一句地把原文台词听写下来;
校对—由另一名翻译一边看一边将原文台词翻译成中文,并核对台词的准确性;
中校—由一个中文功底扎实的组员,负责调整翻译的中文,修改成符合原片场景和语言长度的内容;
时间轴—一般和前面的步骤并行,使用软件把原片中每一句台词的时间点标记下来,然后把翻译的内容一句一句插入到适当的时间点;
三校—用播放器看原片并且挂上制作好的字母文件,核对内容的正确性和字幕播放内容的时间一致性;
压片—把原片和字幕压缩制成完整的字幕版媒体。
这些步骤一般都由团队配合完成。如果内容简单并且不赶时间的话,也可以由一个人做。“你找一个英文电影或者电视剧,挂着耳机听写一遍就知道难度有多大了,10分钟的对白,往往要写个把钟头。”Amu说。不过,这还不是最苦恼的。
让字幕组最痛苦的是遇到那种嘀嘀咕咕的对白,或者突然冒出一段其他语言的对话,因为一般原片中都是没有字幕的,只能依靠听写。最常见的是很多美剧中会突然蹦出一段西班牙语,有些翻译就会直接写成“谁知道他们说什么了!”。“我们会尽量去想办法给翻译出来。大不了找个懂西班牙语的人听一听!”Amu说,但要是遇到一些土话,就真的只好写“@
他们被称为“活雷锋”、“有信仰的人”;他们白天是白领,晚上是翻译,每天宅在家里,甚至连恋爱都没有时间谈;他们不拿报酬、不计较利益,被网友们戏称“不食人间烟火”。
他们就是著名的字幕组。
字幕达人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信仰走到一起,那就是对语言的痴迷。他们我行我素,并不在乎别人的评价,“宅”、“狂热”、“分享”是他们共同的标签。
10年前,二、三十岁还痴迷动漫的人,会被认为是怪物。
5年前,“宅男腐女”还是一个贬义的形容词。
现在,这些特点都集中在同一个群体的身上—他们被称为“活雷锋”、“有信仰的人”、“网络的共产主义者”、“打破文化屏蔽者”……
他们就是字幕组。
字幕组的达人们来自五湖四海,因为一个共同的信仰聚集到了一起,那就是对语言的痴迷。他们互相之间大都不认识,大部分人是出于业余爱好,“宅”、“狂热”、“分享”是他们共同的标签。
一种寂寥 两种生活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每天学校或公司和家两点一线。字幕组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白天是忙碌的白领或学生,晚上变身为字幕达人。
同属一个字幕组,Amu和Squall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但他们过着相同的生活。白天,Amu是软件公司的研发经理,Squall在一家经营日本电子产品代购的公司上班; 晚上,他们都在家里翻译字幕。
“宅大叔”、“怪蜀黍”是Amu给自己贴的标签。在字幕组里,他被后辈们亲切地称为“Amu蜀黍(叔叔)”。
“字幕组的人基本上都很宅。”Amu对《计算机世界》记者说。从2001年加入“卡通空间”字幕组,到现在的淡出,他曾经一个星期要接4部片子—两部翻译、两部校对,这基本上占据了他7天中的4个晚上,每天做完已是夜里两、三点了。Amu还记得,他曾经翻译过一集《名侦探柯南》的两小时特别版,还是中文日文双语字幕。“连续三个晚上敲字,我的手都抽筋了。”每周空闲的那几天,他就在家里看看动漫或者电视剧,然后睡觉。
Squall的工作时间则与他相反。Squall每周要翻译的片子通常都在周末,他觉得自己“很悲剧”,因为这意味着他的周末必须在电脑前面度过。除了翻译,空闲时他通常都在看动画和小说,除此之外,他似乎没有爱好,也几乎不出门。
宅,这是字幕组共有的气质,在这种气质中,还有一些隐约的寂寞。
“流水”是猪猪字幕组论坛的一个版主,负责字幕组一些后期的分流。近来,为了片子的事,他一直在试图联系字幕组的核心人员,已经好几天了。“虽然猪猪字幕组官方论坛里很热闹,已经有31万会员了,但字幕组的人通常都不上论坛。”在“流水”眼里,这些字幕达人平时很少上论坛,也只局限在一个封闭的核心QQ群,他们很少与外界来往,有点“与世隔绝”。
无论是美剧、日漫还是韩剧,字幕组的流动性都很大。一方面,字幕组都是免费兼职,以上班族和学生居多,他们的生活很辛苦,往往为了赶在第一时间发布片子,要熬夜来做字幕。“我熬了4年就实在扛不住了,主要是年纪大了熬不了夜了。”Amu说,他在2005年就开始淡出字幕组的工作了。
“虽然一部动画一般只有20分钟时间,但对白有多有少,有时候翻译一集《死神》只用一个半小时,而翻译一集《化物语》就需要3~4个小时。”字幕达人们忙得连谈恋爱的时间都没有,很多男生都是单身。
“你觉得我像有女朋友的样子么?要是有了女朋友还这么折腾,不让她给踹死啊!”Amu的调侃之中似乎有一丝无奈。Squall也一直是单身,他最近也在逐渐淡出字幕组,“因为想要过自己的生活。”
业余选手 专业素质
“我非常喜欢他们,他们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者,无私地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精彩的内容。他们没有工资,自愿、辛勤、主动、有效率地翻译了大量作品。正是因为他们,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欣赏国外高水平的影视内容; 也因为他们,我们在影视上得以与世界同步。”
“在这个物欲横流,一切向钱看的社会,有这样一群人,默默地、无私地为大众提供翻译服务,非常高尚!”
在得知记者要采访字幕组时,一位朋友在MSN上给记者留下了这样两段话。自从2006年《纽约时报》记者采访了风软字幕组,并刊发《网络缓解中国人的美剧渴望》后,字幕组就开始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我们没有什么好神秘的,一帮人凑在一起玩儿罢了。”Amu对记者说。也许有人喜欢出来说说,有人喜欢蹲在暗处,大多数人都没想过利用字幕组出名。
加入字幕组的人大都是业余选手,他们参与字幕组的动机很多,有的是为了锻炼外语水平,有的是为了追求成就感,有的则为了能免费下载动漫或者电视剧。
Squall加入“卡通空间”就是一个偶然。2004年,他只是一个动漫爱好者,看到字幕组招人的帖子,也想去试试看。考试的题目是最基本的听力,因为动画翻译主要是靠听力。字幕组传给Squall一段广播剧,让他翻译出来。由于紧张,Squall有好几段话都没翻译好,不过还是过关了。后来,他在字幕组负责翻译和校译,从日本的P2P软件上获取到最新动画原片(Raw)之后,进行中文译制。“当时我的水平很差,经过组里前辈一年的指导后,水平才有提升。”在字幕组,传帮带的气氛很浓烈。
一部片子从拿到片源到发布,大概会有这样几个步骤:
翻译—由一名翻译依据片源一句一句地把原文台词听写下来;
校对—由另一名翻译一边看一边将原文台词翻译成中文,并核对台词的准确性;
中校—由一个中文功底扎实的组员,负责调整翻译的中文,修改成符合原片场景和语言长度的内容;
时间轴—一般和前面的步骤并行,使用软件把原片中每一句台词的时间点标记下来,然后把翻译的内容一句一句插入到适当的时间点;
三校—用播放器看原片并且挂上制作好的字母文件,核对内容的正确性和字幕播放内容的时间一致性;
压片—把原片和字幕压缩制成完整的字幕版媒体。
这些步骤一般都由团队配合完成。如果内容简单并且不赶时间的话,也可以由一个人做。“你找一个英文电影或者电视剧,挂着耳机听写一遍就知道难度有多大了,10分钟的对白,往往要写个把钟头。”Amu说。不过,这还不是最苦恼的。
让字幕组最痛苦的是遇到那种嘀嘀咕咕的对白,或者突然冒出一段其他语言的对话,因为一般原片中都是没有字幕的,只能依靠听写。最常见的是很多美剧中会突然蹦出一段西班牙语,有些翻译就会直接写成“谁知道他们说什么了!”。“我们会尽量去想办法给翻译出来。大不了找个懂西班牙语的人听一听!”Amu说,但要是遇到一些土话,就真的只好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