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品德课堂紧跟时代的步伐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jc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充分而又有效地使用时事政治,有目的、有计划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及行为的教育,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要立足平时,注重培养,遵循时事政治教学的规律,不断探索时政教学的新方法,使学生养成随时关心和了解国内外大事的习惯,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全面发展。
  关键词:思想品德;时代;时事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8-039-1
  如何贯彻教育教学任务,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平时教学当中,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呢?把时事政治及时引入课堂,根据学生想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来,不失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那么,如何合理充分而又有效地使用时事政治,有目的、有计划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及行为的教育呢?
  首先,时事材料的准备阶段。
  时事政治具有浓厚的时代信息、丰富多彩的知识信息和日新月异的特点。《思想品德》教材因其特殊性,显得相对稳定、略显滞后。如现行八年级《思想品德》“感受科技创新”一节中在谈到“我国航天事业成就辉煌”时,使用的材料还是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现实是我们在2005年完成从杨利伟一人到神六运载的两名宇航员的跨越,在2008年完成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在2011年发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实现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试验。2012年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实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2013年神舟十号也已发射成功。相比较而言,补充的材料能突破教材的滞后性,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操,树立学生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自豪感,从而激励他们为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更认真、踏实地学习,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以便将来更好地为国家做贡献!达到这样的教育目的,自然需要教师、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的渠道,收集时代资源信息,合理整合,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也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其次,时事材料的利用阶段。
  (一)课前新闻播报。
  课前新闻播报,就是要求学生课前看新闻,课上以播音员的身份播新闻。形成七年级“播”,八年级“播——疑——思”,九年级“播——析“的模式,此法可以满足学生们“趋新”的心理需求,使大家了解了许多“新闻”,扩大了知识面,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阅读能力,进一步强化了阅读技能,同时习得的语言知识也促进了听力技能和口语技能的发展。当然,给学生定播报材料时要防止随意性,要选择一些阅读人群广泛、语言较规范的报刊供学生选择,不能不加限制地由学生去看。播报材料在内容上要尽量与课文内容相关,尽量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或他们关心的内容。在学生做自己的新闻评论时,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的播报以足够的鼓励,以帮他们树立信心。对播报中原则性的错误一定要有错必纠,不能忽视,但非原则性的问题(如语气、流利度、不影响理解的生词)可以允许学生慢慢习得。
  (二)教学设计。
  法律部分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枯燥的文字,理论性的语言,要让学生容易理解、接受,也可以充分利用时事资料。如讲解九年级“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时,我在教学设计中选用“富二代”一词,并用不同的颜色显示,强烈冲击学生的思想,学生有话可说,我因势利导,提出“富二代”带有贬义感情色彩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人表现的“二”(一个很有时代感的用字),而不是因为“富”。在分析原因的过程中,对财富取得的合法性等相关的书本知识学生便可以接受、理解到位。在总结的设计中,再次利用“富二代”提升课堂的高度与深度,引导学生要有崇高的理想与追求,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奋斗创造幸福生活,不做让人不齿的“富二代”!
  (三)影音资料。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支粉笔,一本书就可以完成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出现在课堂教学中,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化抽象为具体,又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如每年一度的《感动中国》,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这些影音资料,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催人泪下的故事,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心灵上得到洗礼,从而将精神上的感动、钦佩、化为实际行动,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并且有利于书本知识的链接。如2005年感动中国的“千手观音”影像,仍然使学生得到视觉上的震撼,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再探究背后的故事,又可以培养他们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还可以领略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自觉担负起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在教学中,教学方法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对象的不同,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呈现时事材料的形式,除了上述三种,还有板报、演讲、政治小论文等,不一而论。
  第三,时事资料、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说对时事材料的收集利用还处于感性认识较强的阶段,那么,将其上升到理性高度的最好途径就是把它放在实践中去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学生亲身去体会事实材料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更好地去理解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更充分地理解、吸收!如九年级在党的基本路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知识中,原来的奋斗目标从“富强、民主、文明”表述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只增加“和谐”二字,蕴含的意义却非同一般。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建设”,建设“美丽中国”,体现了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时政教育,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有较强的知识性、时效性和教育性。它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地了解国内外大事,深入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阔视野,丰富理论知识,促进学生素质结构的优化和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