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的策略与思考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19791013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青少年活动中心要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积极作用,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全面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本文阐述校外教育如何引导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校外教育;個性化发展
  校外教育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形成。青少年参加课外活动,可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学习和掌握学校知识之外的技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法律和公民意识,促进校外教育的进程。因此,青少年活动中心应有效发挥课外活动的作用,达到提高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1校外教育对青少年的作用
  1.1有利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学校教育强调共性较多,对学生兴趣培养、个性潜能方面关注相对较少,不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发展需求。而校外教育在这方面就灵活得多,不受统一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等限制,可以根据青少年的兴趣来制定教学内容,充分尊重青少年个性发展的独特性,促进青少年的各方面发展,这种优势是学校教育所不能比拟的。校外教育可以通过兴趣引导、因材施教,广泛地吸引青少年,让青少年在快乐中受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他们多样化与个性化的成长需求,从而实现青少年全面发展。
  1.2有利于拓展教育空间
  校外教育的优势就在于可以提供灵活的活动思路和方法,精心设计开发活动项目,及时调整活动内容,不断探索创新活动的载体,满足社会、学校、家长和青少年的发展需求,从而不断拓展教育的领域和空间。一方面是内容更新快。校外教育传统开设的主要声乐、舞蹈、绘画、器乐以及各种体育项目的活动和培训,随着时代发展,现代的校外教育内容丰富,器乐、口才、天文学、机器人教学、计算机编程、小记者、外语等内容已经覆盖。另一方面校外教育的形式灵活多样,既有专业教师的言传身教,又有各种动手、动脑科技制作、各类亲子活动,还有丰富多彩的比赛和大型公益晚会演出,可以满足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需要。
  1.3有利于青少年更好地适应社会
  校外教育是在青少年课余(节假日)时间,以少年宫、青少年宫等活动中心专门为青少年提供学习交流、培养兴趣、挖掘潜能、开阔视野、增进友谊的服务平台,这就为广大青少年逐步融入社会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场所。青少年参加的校外教育活动,少则几个,多则十几甚至几十个,这就让他们有机会在不同的群众里学习,更早更广泛地和不同的人打交道,锻炼社交能力,从而更快更好地融入集体。另外,通过参加校外教育举办的各种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公益性活动、群众性教育活动等以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为契机的大型主题教育活动,也对开拓青少年视野,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有很大帮助。
  2改革和创新青少年校外教育模式
  当前,许多青少年校外教育机构存在教师素质低下,管理体制机制不科学,教育方法简单,活动开展不规范等问题。针对这些现状,必须认真审视,对青少年校外教育的模式、方法、功能、定位等进行深入研究思考,改革创新,使青少年校外教育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一是必须突出青少年校外教育的实践性、趣味性和社会性特点。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必须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要正确处理好家庭、学校、青少年校外教育之间的关系,统筹安排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使学生既可以保证学到应有的知识,又要不增加学生负担,使学生在自愿和轻松的状态下接受青少年校外教育。二是科学合理安排课程和活动。课程和活动要突出自身优势和地方特色,形成独特的、新颖的、稳定的教学和活动模式。要树立品牌意识,通过不断地改进、完善、创新,创造别具一格的,具有明显优势特征的课程和活动,用心打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课外教育乐园。三是积极开展学习交流活动。要按照“开放、创新、提高”的原则,主动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沟通,通过参观学习,观摩教学等方式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四是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教师聘任管理制度,严格校外教师准入和考核激励制度。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尊重教师,关心教师,为教师开展教学提供良好的服务。五是加强青少年校内、校外教育良性互动。区域内各青少年校外教育机构要加强与学校的联系,既要实现资源共享,又要注意发挥各自的优势,建立统一有效的联系协调机制。在此基础上,妥善衔接校园内外教育,形成相互衔接、优势互补,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良性互动局面,提升行业凝聚力和公信力。
  3强化对青少年校外教育的监督管理
  随着青少年校外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监督管理方面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和不足,亟待正视解决。如有的机构设施简陋,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有的教师水平不达标,甚至没有教师资格,严重影响教育质量;有的收费过高,增加了家长的负担,等等。对于这些问题,青少年校外教育管理机构要创新管理方式,加强监督管理,推动青少年校外教育规范发展。一是明确管理主体和责任。进一步明确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管职责,把青少年校外教育纳入日常管理范围,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管理,并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对不符合标准和要求的要及时督促整改,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要坚决取缔。二是合理设置准入门槛。青少年校外教育机构参差不齐,严重影响青少年校外教育质量,对学生和家长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因此,在审批青少年校外教育资质时,对教学场所、管理人员、教师资格、课程设置,收费标准等都要严格审核,从源头上加强这类机构的监督管理。三是建立青少年校外教育质量评价管理机制。要建立统一的考核评价标准,定期开展由学校、家庭、社会、管理机构、校外机构等共同参与的考核评价活动,对青少年校外教育机构教学管理活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核评价,督促其不断加强设施建设,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高青少年校外教育质量。四是加强宣传引导。一方面,对考核评价结果要在报刊、网站等媒体上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引导家长正确选择青少年校外教育机构,避免上当受骗。另一方面,通过宣传,让家长和学生更好的了解青少年校外教育,动员和引导家长积极支持青少年校外教育,主动参与相关活动,适时提出改进意见建议,增强发展动力,推动青少年校外教育良性发展。
  4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青少年校外教育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重要因素。青少年活动中心是青少年参加课外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开展校外教育的主要途径。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何合理利用青年活动中心的作用,对学生实施校外教育,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孙文轩.青少年校外活动在校外教育中的功能及开展对策[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04):164+173.
  [2]韩雅.校外教育背景下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动机的再研究[J].西部皮革,2017,39(06):152+154.
  [3]郭跃武.浅谈如何开展青少年科学校外教育[J].西部皮革,2016,38(24):193.
  [4]蒋萍.校外教育下的青少年校外活动功能[J].大众文艺,2016(23):206.
  [5]张惠萍.校外教育在青少年个性发展中的作用[J].劳动保障世界,2016(32):20.
  [6]袁巧灵.校外教育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12).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分析了新教材的特点,针对以“引导、讨论”为主的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成效以及对教师新角色的转变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新教材;引导;生疑;讨论  新教材适应了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特点,用先进的化学科学知识来充实化学教材,加强了化学与人们关心的课题如材料、能源、生命等融合和贯通,用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其形成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学会用化学知识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小学美术教育也受到得到相应的重视,我国的有关的教育部门也对其进行改革,并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擅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小学美术教学,其新型的教学模式就成了形式主义。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仅仅是纸上谈兵式人才,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想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型人才,就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培养学
摘 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迫切要求,也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活动;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就是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综合能力。而“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主要基础,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
◆摘 要:当下,微时代已经悄然来到我们的身边。微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微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如学习领域出现了微课程。所谓的微课程就是教育者根据某一个主题设计并实施的规模较小的短时课程,以此方式使师生之间的学习达到高效、有序,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微课”;有效教学  在小学美术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利用微课程来进行教学
◆摘 要:公共图书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具体体现,也在一定的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名族和国家文化的发展现状,此外,还蕴含着国家、民族以及整个社会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公共图书馆的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成分,加强对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建设和发展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现状,然后结合其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一些加强公共图书馆发展与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