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解读:肺部疾病和/或低氧所致肺动脉高压

来源 :国际呼吸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部疾病和/或低氧所致肺动脉高压(PH)属于PH中的第三大类。当慢性肺部疾病(CLD)及低氧性疾病合并PH时,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疾病经济负担及病死率增加。建议从两方面早期筛查,一方面在PH患者中筛查CLD;另一方面在CLD及低氧血症患者中筛查PH。对于高度疑诊及确诊患者需早期干预,除对于原发疾病针对性治疗外,推荐长期家庭氧疗;虽然有研究显示使用靶向药物部分获益,但不常规推荐。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在青春期少年人群中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选自北京市海淀区5所中学的12~17岁青春期少年1607例。其中男782例,女825例。测量其血压、体质量、身高后,计算体质量指数(BMI),采用动脉硬化检测仪测量BaPWV。多组计量资料差异性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其中2组间的差异性比较采用LSD法。2组计量资料的差异性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2~17岁青春期少年的BaPWV中位数水平随
目的探讨双唾液酸乳糖-N-四糖(DSLNT)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新生大鼠肠道内容物低分子量代谢谱的影响,探索其对新生儿肠道的保护作用方式。方法新生SD大鼠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EC组和NEC DSLNT组,大鼠均采用特殊配方奶人工喂养,NEC组和NEC DSLNT组以3次/d的频率进行缺氧(950mL/L氮气,10min)/冷刺激(4℃,10min)、连续3d诱导新生大鼠NEC模型,NEC DSLNT组在特殊配方奶中添加300μmol/LDSLNT。造模72h时处死所有存活大鼠,采集回结肠
报道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于2019年5月及12月收治的2例CD19靶向的嵌合抗原受体T(CD19CAR-T)细胞治疗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孤立性睾丸复发(ITR)患儿的诊疗经过及结果,探讨CD19CAR-T细胞治疗相较于传统放化疗的疗效,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2例患儿均经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诊断为B-ALL,分别于初诊第60个月及第38个月经睾丸活检术确诊为ITR,随后行CD19CAR-T细胞输注,CAR-T细胞输注数量分别为7.0×106/kg和1.5×10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于外泌体相关研究的热度逐渐提高,外泌体源性微小RNA(exo-miRNA)已作为极具潜力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广泛用于早期临床诊断研究中。血液中含大量血小板、动脉内皮细胞和其他细胞类型释放的外泌体,且外泌体外部膜还具有保护exo-miRNA等内容物免受生物酶水解、稳定存在于人体体液中的独特优势,这些特点使外泌体及exo-miRNA在心血管疾病早期诊断、促进细胞再生、心脏保护等方面发挥出巨大作用。现就外泌体的结构和生物发生方式、exo-miRNA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儿童心血管相关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已成为儿童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其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其相关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在肥胖儿童中,至少有50%的儿童表现出一定程度的NAFLD。在NAFLD进展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游离脂肪酸水平增加和胰岛素抵抗,致使肝细胞中三酰甘油过度聚积。鼠李糖乳杆菌是目前研究最为彻底的一种肠道益生菌,其在NAFLD进展中发挥的作用已越来越被重视。鼠李糖乳杆菌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紊乱,增加肠道屏障完整性,促进脂肪酸β-氧化,通过调节胆汁酸代谢减少肝脏三酰甘油聚积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相对于成人,儿童SLE病情重、变化快、预后差。激素是SLE的一线治疗药物,但仍有部分患者对传统治疗药物,包括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疗效欠佳,病情难以控制。贝利木单抗是目前唯一被批准治疗儿童SLE的生物制剂,但使用经验有限,现就贝利木单抗在儿童SLE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该药治疗儿童SLE提供依据。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治疗技术进展迅速。随着手术、介入、靶向药物的开发以及综合治疗策略的观念更新,CTEPH患者的预后已有显著改善。但CTEPH的诊断和治疗仍面临很大挑战,如何正确应用影像学检查方法早期识别和诊断CTEPH?如何根据不同患者的表型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如何以研究推动CTEPH患者的规范化管理与CTEPH诊治中心建设?本文拟结合这些问题阐述对CTEPH诊治与研究的思考。
肺动脉高压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肺动脉高压领域取得了诸多进展,诊断策略不断更新。为更好指导我国从事呼吸专业医师的临床实践,本文根据《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的内容,就诊断流程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以利于读者更好地对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规范化的诊断,从而使患者在后期治疗中尽早获益。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一种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远期并发症。2021年1月,《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发布,将CTEPH作为单独章节,从CTEPH早期识别、诊断及治疗三个方面出发,明确了如何利用影像学检查早期识别CTEPH,提出了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靶向药物治疗、球囊肺动脉成形术的适应证及临床获益,强调了建立专业CTEPH诊疗中心的重要性。本文旨在结合临床实践,对指南CTEPH章节内容进行分析解读,更好地指导CTEPH的规范诊治。
肺动脉高压病因多样、病情复杂。肺动脉高压临床上主要分为5大类,其中第1大类为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AH)。对于PAH患者需综合多项指标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包括临床特征、运动耐量、生物标志物、影像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等。《中国肺动脉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提出了以危险分层为导向的治疗策略。本文将结合该指南对PAH的功能评价、PAH综合评估及危险分层等进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