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户口迁移现状与户籍制度改革对策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mineonbridg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驻秦(河北秦皇岛市)六所高校大学生户口迁移现状,反映出高校学生在迁移户口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能够折射出当今社会户籍管理存在的普遍现象。怎样理顺高校大学生的户籍管理,我国的户籍制度怎么改革才能使大学生们少走弯路,这是我们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针对目前驻秦高校学生的户籍管理模式,使得大学生户口信息重复登记,以及新生落户和毕业生迁出阶段出现“真空”期,给大学生带来诸多不便等问题,提出了有效坚持“以人为本”的户籍制度的改革对策。
  [关键词]驻秦高校 大学生 户口迁移 户籍管理 户籍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3-0013-03
  大学生这个群体是我国公民重要且主要组成部分,近十多年来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2012年我国高校在校生人数达三千多万,也就是说有这么多大学生牵涉到户口状态问题。每年的高校录取人数和毕业生人数相加从十年前的400多万到2011年的1300多万,涉及到上学户口是否迁移和毕业户口迁出等问题,他们是3~5年短期内迁徙变动最大的群体。这个庞大的人群户口处于什么状态?有什么问题?生活的怎样?应该是当今社会不容忽视问题,他们生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工作,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我校是一所面向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的驻秦高校,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与燕山大学和我校一样,学生来自全国大部分省份。大庆石油学院秦皇岛分校、中国环境干部管理学院及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是驻秦三所职业专科学校,生源也来自我国部分省份。这6所高校在大学生户口迁移问题上存在相同情况和问题,具有共性,也就是说我们6所驻秦高校学生户口迁移现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折射出当今社会及高校的普遍现象。户籍与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作为多年从事高校学生集体户籍管理者,深知大学生们在户口迁移过程中碰到的困难,为他们户口处境担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感受到了户籍制度改革的进步,同时也感受到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措施跟不上、误读或不理解有关户口政策、某些单位和个人不履行职责等,导致大学生在户口迁移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怎样理顺高校大学生的户籍管理?我国的户籍制度怎么改革才能使大学生们少走弯路?减少社会行政成本?使他们把更多的经历投身到学习和社会建设中去,这是我们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当然,户籍制度改革不是说想改就能一步到位的改革,这是一项关系到国民生活的系统工程改革,需要不断探索,循行渐进,更需要有识之士的关注和参与。
  一、驻秦皇岛高校学生户口迁移的现状
  (一)上学户口迁入高校
  大学生户口迁移从计划经济时代考上大学户口统一从原籍迁移来学校,到2003年公安部规定“大中专院校学生入学后是否迁移户口,可以根据本人意愿自由决定”。这经过几十年的跨度,也是适应社会发展形势国家采取的便民利民措施,是户籍制度改革的进步。大学生入学时户口迁移率从计划经济时代的100%,逐年下降,到2011年9月,驻秦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教育部所属)入学户口迁移率50%、燕山大学入学户口迁移率20%、我校入学户口迁移率12%左右、大庆石油学院秦皇岛分校迁移率29%、中国环境干部管理学院迁移率6.4%、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迁移率6%左右,分析其原因:1.我国经济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农村,以前是上学追逐“农转非”,向往城市生活,大中专学校毕业后包分配工作,迁户口拥有“国家干部身份”,到现在的自己择业且就业难,无所谓迁移户口。另一方面,在中小城市和乡镇,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本地区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加强,附着在户口上的优惠待遇也会显现。这是大学生不迁移户口的客观原因。2.各地正积极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在农村历来户口与土地、宅基地等挂钩,如户口迁出意味着放弃所拥有的农村改革政策带来的待遇。另外,看见本村的大哥大姐们上大学户口迁往学校,毕业后没有就业,户口再想迁回家,就难上加难。这是近几年大学生入学户口迁移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但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偏远及相对贫困地方的新生还是愿意把户口迁来高校,有部分学生还认为户口迁来高校是为了毕业后方便找工作以及在校方便办事等原因(有些事情只能在户口所在地办理)。调查显示,层次较高的高校大学生户口迁移率较高,户口迁移率也与生源地有关。这似乎预示着“户口迁徙自由”的开始。
  (二)高校毕业生户口在校保留
  2002年,國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规定:“学校可根据本人意愿,将其户口转至入学前户籍所在地或两年内继续保留在原就读的高校……超过两年仍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学校和档案管理机构将其在校户口及档案迁回其入学前户籍所在地”。这也是国家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采取的权衡之策,但随之出现了空挂户、人户分离,多年留校户口无人问津等现象。实例一:2003届毕业生李某,因户口在校保留,直到2010年来电话询问户口之事:“户口打回我原籍了吗?原籍怎么没有我户口?”殊不知户口是本人或代理人来校到所在地派出所办理迁出后再到原籍派出所去落户的过程,不懂户口迁移手续或误读政策的大有人在。《意见》中指出:“超过两年仍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学校和档案管理机构将其在校户口及档案迁回其入学前户籍所在地”。这问题就出现了,笔者认为档案管理和户口管理是两回事,档案管理应该是“公对公”,学校档案管理机构可以将“超过两年仍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的档案,按“机要”邮寄或派专车送到毕业生原籍的省(市、县)人事局或教育局存放保管(不需本人)。户口则不同,即使学校户籍管理部门在当地派出所把保留在校两年的毕业生户口统一办理了迁出(迁往地“入学前户籍所在地”)手续,也就是一张纸式《户口迁移证》(有效期一个月),需要本人和委托人来校取这张《户口迁移证》,再凭毕业证、报到证、身份证在一个月内到迁往地派出所落户。这个《意见》中有关政策表述不太明确,有不可操作性的一面,使毕业生误以为高校会将其户口自动迁回到其原籍派出所。实例二:2005届毕业生赵某和王某户口在校保留,原因就业单位不解决户口和没有就业,户口又不愿迁回原籍农村,赵某直到六年后要结婚登记了、王某因为要办理第二代身份证了,才想起户口还在学校保留,不得不千里迢迢来校办理有关手续,他们经过几年在外工作和打工经历,感觉户口还是迁回原籍比较安全妥当,叹息道:想当年何必把户口留在学校呢。这无疑给毕业生本人增加了时间和财力上的浪费,诸如此类现象并非个别。至今我校、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燕山大学还有不少往届毕业生户口在校搁置。户口保留在校产生的弊病,使高校户籍管理部门工作处于被动,多年毕业生变迁无法与他们取得联系。这给高校和当地派出所户籍管理带来难度,造成社会管理缺失。   (三)大学毕业生户口迁出
  临毕业半年和一年前,大学生们大部分都离校忙于实习和找工作,无暇顾及学校办理的各项毕业手续等,对户口迁移手续更是糊涂。现象一:学校户籍管理部门把《户口迁移证》发到其手中,还不知道这是与他息息相关的户口。不明白户口迁移办理程序和有时效性,从而造成户口迁移出现尴尬局面。提醒他们在一个月内到迁往地址的派出所落户,但往往《户口迁移证》不是过期了、丢失了就是放在口袋里不去办理落户,形成所谓的“口袋户”。只有等到要开具有关证明或要办理身份证了才想起户口的作用,再四处打听自己的户口在哪。来校询问后才知道其毕业时户口已迁出了,在自己“口袋里”放了几年,这时因为《户口迁移证》过有效期了,需要持《户口迁移证》到迁出地派出所更改有效期,才能到迁往地落户,这就给其本人带来诸多不便和麻烦。现象二:2010年毕业生孙某,毕业时暂没找到合适工作,按有关政策其户口可以迁回原籍(河北某县农村)落户。高校为其办理了回原籍的迁出手续,但到原籍派出所落户时不予办理,告知:要落户到父母户口簿上,必须把“非农业转成农业”户口。后来孙某找关系花了不少银子才把户口落回了家。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并找不到关系的毕业生,户口就只能放在自己的“口袋”里等待,下一步不知如何是好。目前,我国有12个省份取消了户籍二元登记制度,也就是说没有“农业与非农业”之说。取消“农业与非农业”登记是户籍制度改革的进步,但有的地方是可以不执行上级政策,还是有故意刁难之意呢?毕业生这个弱势群体又奈何呢?孙某埋怨道:早知现在,何必当年把户口迁到学校呢。
  二、驻秦皇岛高校学生户籍管理模式
  (一)九月份,入学时新生户口迁入学校
  高校户籍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分院系专业审核、统计、登记,把户口迁移证的各项信息输入计算机管理。我校所在地派出所管理了辖区驻秦6所高校,学生人数几万,虽然新生户口迁移率下降,但每年迁移户口人数不少,2011年当地派出所录入新生户口也有4500人左右。由于当地派出所落户数量大、时间集中且资源有限,为了不耽误辖区居民办理业务,并照顾各高校学生尽快落户,派出所只能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加班加点为各高校办理。大学生迁来的户口往往到年底或来年三四月份才能落户妥当,在落户前这段时间,如果大学生身份证丢失就無法办理有关事情,如果银行卡丢失没有身份证,只能在银行办理卡挂失处理,本人无法取款使用。这种现象在驻秦高校学生中时常发生。
  (二)六、七月份大学毕业生户口从高校迁出
  高校户籍管理部门要提前一两个月核查毕业生迁往地址信息。在这期间毕业生身份证丢失等原因想申办身份证,当地派出所一般不受理,因为我省身份证办理周期为1~2个月,这段时间户口有变更移动的话,导致其身份证信息和户口信息不一致,受其影响就不能顺利办理身份证。反之,派出所受理了其申办身份证,在身份证下发之前,户口就不能迁移变更。办理毕业生户口迁出和新生户口迁入一样,有几个月户口处于“真空期”。这段时间大学生们不能行使自己的各项权益,给他们带来的不便和损失也在所难免。
  (三)高校无法直接利用公安网进行户籍管理
  出于安全,公安网只能在公安系统内部使用,不能在外使用,各高校也无法直接利用公安网进行户籍管理。为了更有效地管理学生集体户籍,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高校投入人力、财力开发自己的户籍管理系统软件,尽量达到公安部门的一致要求,实现户籍管理的查询、统计、迁移、打印等各项使用功能。在新生入户和毕业迁出时,把学生的户籍信息逐项输入计算机管理。学校户籍管理部门把学生户籍整理完成后,再预约时间排队到当地派出所将学生户口信息连同照片录入公安网,这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落户,只有落户了学生才能办理与户口相关的业务。在办理毕业生迁出时也是一样,在公安网上查询毕业生信息并输入迁往地址,打印《户口迁移证》,这才算是真正的迁出。这就导致一个学生户籍信息在高校和派出所两个部门重复登记,浪费时间和资源,也增加了公安部门和高校的行政成本。驻秦6所高校户籍管理基本上都是这种模式管理。
  三、探讨户籍制度改革要“以人为本”的有效对策
  第一,高校大学生户籍管理是我国户籍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大学生成为“口袋户”“人户分离”“空挂户”等现象,只有在户口迁移过程中才能出现这种情况。有的是不了解户籍办理手续形成,有的是与户籍制度改革相适应的配套措施跟不上造成的,有人为因素也有社会因素。虽然我省早在2003年就取消了“农业和非农业”之说,但感觉是“换汤不换药”,特别是农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取消。如果附加在户籍上的各种待遇取消,还原户籍的本来面目:户籍只是作为公安部门单纯的人口登记管理,为社会治安提供帮助。户籍制度改革与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剥离,就会减少或杜绝户口迁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
  第二,其实大学生户口迁移到高校,并非是实际意义上的“常住户口”,3~5年毕业生不论是否就业都是要迁离高校的。短期内来回迁移户口,不仅增加了社会行政管理成本,而且会带来上述所列举的各种问题,从而造成户籍管理秩序混乱。虽然十年前公安部门就出台了大中专学生入学迁移户口可以根据本人意愿自由决定,迁移率也有所下降,但是,从近几年大学生户口迁移情况来看,出现的问题还是不少。试想大中专院校学生上学不再迁移户口,只凭身份证或户籍证明来校登记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等毕业后落实了工作单位,再根据本人意愿是否从原籍老家迁往工作单位。邻省辽宁和山东,几年前就执行的录取本省新生户口不迁移的措施值得我们借鉴。
  第三,我国实行实名制居民身份证已有近27年的历史了,现在公安部门的户籍管理系统实行全国联网条件也基本成熟,这就为公民居民身份证的唯一性、准确性和通用性提供有效保障,这也增强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进程的可行性。我国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达2.61亿人。试想,如果能够探索一条可以在异地(居住地)公安机关申请补办身份证和护照等业务,不需要再回到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办理等,这将大大地方便民众,节约了开支,降低了成本,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户籍管理制度在社会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正处在社会各项制度改革逐步完善和改进时期,户籍制度改革有它的历史性、重要性和复杂性,加快其改革步伐,也是要“摸着石头过河”循行渐进的过程。建国60多年来,我国的户籍制度经历了从自由迁徙时期到严格控制时期再到取消迁徙自由权利,直到今天迁移政策放宽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但在今天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我们还是感觉到户籍制度改革滞后于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现实。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的改革,加大户籍改革力度和步伐,这是民众的诉求。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人们能够真正感受到“户口迁徙自由”,这是我们户籍制度改革的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1]国办发[2011]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EB/OL].中国政府网,2012-02-23.
  [2]访谈中国公安大学教授、户籍改革研究专家王太元谈“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EB/OL].人民网强国论坛,2012-02-28.
  [3]王亚煌(中国经营网专栏作者).户籍改革是开始而不是结束[EB/OL]. http://www.sina.com.cn,2012-02-24.
  [4]韩洪生.户籍改革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理论学习与社会人文研究,2011(9)上旬刊.
  [5]彭秀志.户籍制度改革方略初探[EB/OL].学习网(Gzu521.com).2006-07-28.
其他文献
[摘要]政治信仰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社会的发展使得各种文化思潮碰撞,因此导致部分学生政治信仰偏离甚至缺失。要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就要从教育着手,注重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加强学生政治信仰教育。  [关键词]政治信仰教育 高中思想政治课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
[摘要]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为了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更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步伐,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因此,能产生深远的意义。文章全面阐发了大力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路径,以期能推动党的建设实现新突破。  [关键词]党的建设 科学化水平 方式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1-0058-01
[摘要]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的中坚力量,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决定了高校教学的质量。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的不足及优势进行分析,提出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教学能力 青年教师 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1-0242-02    高校承担着培养真才实学和富有创新精神人才的重任,这就要求高校建设一支高素
[摘要]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近年来,高校学生上课出勤率低的问题非常普遍,长期下去学生将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任课教师也会对讲课减少激情,这些将直接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所以,加强对高校大学生上课出勤的管理,已成为高校教学与管理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高校 上课出勤率 高等教育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
[摘要]在研究生教育结构从学术型向学术型与专业型并重发展转变的背景下,研究生培养模式也在不断进行着创新,其中校企联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对于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分析,对我国今后进一步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学位 校企联合 研究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
[摘要]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政治意愿进行研究,在理论和现实实践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完善了我国新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也将直接提高对农民政治意愿的关注度,促进我国政治文明的发展。当前我国农民政治意愿表达渠道主要有民主选举、信访、村民自治和媒体舆论,每一种渠道都各有利弊,其中网络渠道最富有生命力和效力。要想达到最佳效果,就必须对网络渠道自身进行优化并与其他渠道进行有效整合。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宿州中学武术教学现状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宿州中学对武术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对武术了解渠道单一、部分学生产生了错误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中学 武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號]1009-5349(2013)11-0139-01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它的继承与发展与武术教学息息相关
[摘要]新闻内容的特点一是新鲜,二是客观不容许掺杂作者的个人情感,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罗森塔尔却打破了这一规则,本篇就是以罗森塔尔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为例,研究印象性新闻客观与情感融合的适度点,寻求新闻的本真。我从《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新闻稿的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分析的还不够深入,请读者加以批评与指导。首先,这篇新闻稿摆脱了传统新闻的“零度写作”,加入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其次,这篇
[摘要]程度副词是日语暧昧性表达的主要特征之一,因此也成为理解和翻译的难点。本论从程度副词“ちょっと”的语义着手,以此为例来研究日语程度副词在语义上的复杂性以及如何正确翻译。  [关键词]程度副词 语义差别 对比翻译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7-0030-02  日语学习中,副词是理解和翻译的难点。究其原因,主要因为日语的表达时常暧昧而
[摘要]在当前社会转型、体制转换的过程中,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已经成为整个社会中不容回避的焦点问题。本文以运城地区为例,分析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问题,从而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更好地为养老保险参保群体服务,满足参保群体的需求。  [关键词]养老保险体系 运城 参保状况  [中图分类号]D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8-0008-01  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