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对策

来源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w19831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院校实现立德树人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凝聚民族复兴伟力的战略举措,事关民族和国家前途命运。我们要从实现中华民族百年梦想的人才战略高度,来认识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肩负起为国育人、为党育才的崇高使命,不断完善教育内容,持续优化教育环境,积极创新教育载体,确保铸牢工作取得实效。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后真相”时代来临,其特征为不顾真相、片面真相和主观真相,使得社会文化的建设面临挑战。“后真相”时代的成因源于非理性的沉疴浮現,其影响导致社会文化缺失、真相的信任危机以及文化失范。针对“后真相”时代的应对策略是:(一)把握文化宣传策略,通过对文化、事件进行正确的宣传描写,让群众够获取到客观的信息;(二)重视道德教育策略,帮助大学生形成对事件的正确认识与理性判断能力,筛
摘要:“修昔底德陷阱”绝不是国际关系上的铁律,它的发生需要特定的国家意志和国际环境共同作用,一味地认定中美战争的不可避免是对历史事件不加分析地套用。中国传统的“和”文化、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和”基因以及中国共产党独特的“和”品格使得中国具有突破“修昔底德陷阱”的历史必然性。中国要想彻底摆脱“修昔底德陷阱”的困扰,必须在“立体式”的外交关系中,塑造和平、可亲、文明的国家形象,构建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
摘要: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族群歧视本质上是身份政治,具体表现为民族歧视和种族歧视。现有研究多认为这是制度建构、历史文化与个体心理反应综合作用的结果。族群歧视给社会和国家带来的影响,大多数都是负面的。第一,被歧视者的人权难以得到保障,心理上强烈不满,有可能进行革命或引起暴力冲突,加剧社会动荡。第二,影响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关系,威胁到国际间的外交。第三,严重影响世界和平以及世界秩序的稳定性。面对这些问
摘要:随着社会对于未成年人的身心成长的愈发关注,校园暴力事件成为舆论的焦点。目前,我国治理校园暴力法律制度存在校园暴力定义模糊、校园暴力专项立法缺位、校园暴力追责力度不够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相关立法缺乏科学性,相关法律规定缺乏权威性以及相关法律制度可操作性不强。对我国治理校园暴力法律制度的完善可从三个方面开展:(一)明确校园暴力的定义;(二)制定有关校园暴力专门法;(三)建立健全追责机制。  关键
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是乡村改造与建设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理念的根本前提,是中华文化传承与未来人才吸引的重要基础。袁家村的发展建设优化了产业结构,善用了自然环境,加强了村民文化素养,最终帮助乡村脱贫致富。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乡村旅游项目特色不突出、文化内涵缺失、过度商业化,乡村旅游景区建设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等。为确保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可采取如下政策:(一)充分利用地域特色资源;(二)发掘文化内涵;(三)弱化商业氛围;(四)景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