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诚信之花处处绽放

来源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yiyiyi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一箱硬币”,有的人过分索取,有的人不仅不索取,还奉献自己的爱心。两种不同的举动,折射出“诚信”二字。尤其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面对种种诱惑,进行有效的自我约束,让诚信之花处处绽放。
  自古以来,恪守诚信的人大有人在,他们因诚信而流芳百世,这些人无疑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古人云:一诺千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想必大家都熟知“曾子杀猪”的故事。说的是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她的孩子吵着要跟着去,她为了不让孩子跟她同去,就哄骗孩子说,只要你不跟着去,回来就杀猪给你吃。孩子因此便不再吵着要去了。等曾子的妻子回到家时,看到丈夫磨刀准备杀猪,大吃一惊,便说只是跟孩子闹着玩的。曾子却严肃地说,现在你欺骗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骗别人,而且孩子就会不信任你。说着,就把猪杀了。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曾子不愧是诚信的榜样。他深知,言必信,行必果。而在实践中,曾子也是这样做的,他当之无愧成为了诚信的最佳典范。试想想,如果曾子没有这样做,那么,他们的孩子将会失去诚信的美德。而在史册上,恐怕也就没有曾子的美名了。由此可见,诚信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古代有遵守诚信的典范,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恪守诚信,将诚信进行到底的人也不在少数。这使我想起了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真实的事情。那是一个上学的时间,学生三五成群地往学校赶。学生小张因为赶得急,不小心将一辆停在校门口的宝马车的后视镜弄坏了,而当时的车主不在现场。如果是你遇到这样的事,你如何处理?答案无非是两个:要么当作什么事也没发生,悄然离去;要么勇敢地面对,尽全力去赔偿损失。这无疑是一道有關诚信的考题。在这道考题面前,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答案。学生小张坚守住了诚信,他没有离开现场,而是一直在等车主。在久等不来的情况下,他写了一张字条,告知车主自己的姓名与班级,并表示愿承担一切责任。当车主得知这个情况后,不但没有要小张赔偿,反而写了一封信,大力表扬了小张的行为。我想,无论是车主,还是小张,他们无疑都是具有高素质、高道德的人,他们的言行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与发扬。
  作为肩负历史使命的年轻人,我们不仅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学好诚信这门课程。将诚信这颗种子植进我们的内心深处,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让诚信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绽放它的美丽!让我们所生活的空间更加温暖、和谐、动人!
  【评点】
  这篇文章立意准确,观点鲜明。标题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而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开篇简要引述材料,并由此引出自己的论点。在接下来的行文中,由古及今地展开论述。无论是曾子的事例,还是学生小张的举动,都彰显了诚信的美德。而结尾再联系时代论述,不仅让文章结构更加完整,而且有力地回扣了文章的论点,值得学习与借鉴。
其他文献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无锡荣家梅园的门上有副楹联,共24个字:“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这是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杰出代表、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先生所信奉的座右铭。所谓“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就是胸怀远大抱负,只求中等缘分,过普通人的生活;所谓“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则是看问题要高瞻远瞩,做人应
期刊
“感受传统之美”“给时光以生命”“以诗纪历,以物证诗”……2018年初,辞旧迎新之际,日历书成了图书市场的“新宠”。除了这些年走红的《故宫日历》,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和自媒体也根据市场需求,推出自己的日历书。但值得警惕的是,一些日历书和电子日历,打着传统文化的旗号,宣扬迷信和糟粕。  日历,本是对时间节点的提醒。相比于过去,如今走俏的日历书,不仅在设计上独具匠心,内容上也是丰富有趣,给本显单薄的日历,
期刊
明朝翰林学士解缙,有大才。毛泽东著作中引用的“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名句,就出自解缙之手。解缙曾主编《永乐大典》,尤其善诗词联句。  传说解缙当初得朱元璋赏识,经常伴驾左右,好以诗讨好皇上。一天,朱元璋突然对解缙说:“昨天宫里出了件大喜事,爱卿就吟首诗吧!”解缙以为皇上得了儿子,随口就来:“君王昨日降金龙。”“金龙”二字显然是拍皇上的马屁。誰知第二句还没出口,朱元璋
期刊
【文题呈现】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看得见,也有很多东西看不见。它们的关系很奇妙:花草树木看得见,春天看不见;水果蔬菜看得见,营养看不见;嫁妆婚礼看得见,爱情看不见;书信问候看得见,思念看不见;论文文凭看得见,水平看不见……  你怎样理解“看得见”和“看不见”?如何看待它们之间奇妙而辩证的关系?请认真思考,结合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以“看得见和看不见”为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
期刊
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表现诗人虽身处逆境仍然能乐观向上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观刈麦》中正面描写刈麦时的艰苦劳动与紧张(或最能表现农民在烈日下在田间艰苦劳作)的诗句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3.《观刈麦》中,最能表现割麦农民极度辛苦而又企盼延长干活时间这种矛盾心理的诗句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4.白居易《观刈麦》中,
期刊
约克在一家外贸公司工作。有一次,他写了一份业务报告想交给经理,但他觉得报告书的内容虽然很有价值,但经营方式未必会被经理接受,所以一直冥思苦想希望能将报告书做得更完美,可无论他如何绞尽脑汁仍想不出解决办法,到底要不要将这份报告书交给经理呢?  就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同事莫林走过来了。莫林问约克发生了什么事,通常情况下,人们不会把自己的创意告诉别的同事,但约克还是选择了信任莫林,他把真正的情况告诉了莫
期刊
我们先可以不假思索地构想出一幅图画,它能勾勒出书呆子的形象,并能引人发出一声讥笑:一个面色苍白、形容消瘦的书生,身着长袍大褂,成天冥思苦想,手无缚鸡之力,一招呼女人就面红耳赤,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头潜入故纸堆中,只要一进旧书店,便流连于幽暗的角落,耗去几个时辰。这无疑是一个习性乖戾、单纯可爱的人物,与我们谈到另一类人绝无相似之处。一个真正的读者,从本质上说是很年轻的。他充满强烈的好奇心,思想活跃,心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7年8月,“一箱硬币”突然出现在广州、成都、沈阳、合肥、郑州、重庆等城市,旁边有块告示牌:“如你急需用钱,请自取,每人最多5元。”多地测试结果极其相似:几乎没有人突破最多只能拿5个硬币的规则。有人拿硬币,也有人投硬币,在个别城市,盒子里的硬币最终比原先还多了。据了解,这是一场策划好的、带公益性质的街头测试。  要求:选好
期刊
【编辑寄语】  生活中的幸福感大都源于我们所经历的點点滴滴的小事,最关键的是你能否注意到它们,或者你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它们。人生路远,别与负能量同行。  幸福对于每个人而言都不尽相同,我且享受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  午后,金色的阳光弥漫在一方长长的书桌上。  翻开一本书,扉页上留下了长长的序言,端起一杯茶,懒懒地坐在书桌前。  耳畔渐渐传来清晰的钢琴曲,如一泓清泉般流淌着。  我在细细地品味文字
期刊
前不久,一篇堪称犀利、热辣的网文火了。这篇题为《外卖,正在毁灭我们的下一代》的文章,认为外卖业是塑料垃圾污染的罪魁祸首,还在文末提出了包括抵制外卖在内的多项倡议。  看到这样的文章,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说得太对了”。相信不少年轻人跟我一样,把一日三餐的绝大部分交给了外卖业。外卖一次性餐盒大多是塑料制品,送一次外卖还需要至少一个塑料袋。可想而知,外卖所用塑料给环境保护造成了巨大压力。那些转发这篇文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