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构建缺血性卒中3年复发的个体预后指数(prognosis index,PI)方程,并通过前瞻性应用该方程验证其外在真实性。 方法前瞻性收集2013年1—12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连续性初发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队列,随访患者的复发情况,于2016年12月31日完成随访工作,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构建缺血性卒中3年复发的PI方程;再次前瞻性收集2016年
【机 构】
:
300052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063000 唐山,华北理工大学医院神经内科,300052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063000 唐山,华北理工大学医院肾脏内科,063000 唐山市中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构建缺血性卒中3年复发的个体预后指数(prognosis index,PI)方程,并通过前瞻性应用该方程验证其外在真实性。
方法前瞻性收集2013年1—12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连续性初发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队列,随访患者的复发情况,于2016年12月31日完成随访工作,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构建缺血性卒中3年复发的PI方程;再次前瞻性收集2016年1—12月连续性初发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已建立的PI方程验证其外在真实性。
结果随访期间共184例患者复发,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X1)(RR=1.303,95%CI:1.019~1.666),心脏病史(X2)(RR=1.788,95%CI:1.127~2.836),高血压史(X3)(RR=1.897,95%CI:1.097~3.280),糖尿病史(X4)(RR=1.674,95%CI:1.015~2.760),总胆固醇(X5)(RR=2.136,95%CI:1.396~3.266)是影响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复发模型的个体PI为:PI=0.265X1+0.581X2+0.640X3+0.515X4+0.759X5。经为期1年的队列验证,利用该方程预测复发的灵敏度为0.719,特异度为0.769,准确度为0.800。所建立的判别模型判别效果较好,有助于预测缺血性卒中复发的发生。
结论年龄、心脏病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和总胆固醇是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远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成功建立能够预测3年内复发的PI方程;经验证该方程判别效果较好,有助于缺血性卒中复发的预测。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枸橼酸坦度螺酮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伴发抑郁焦虑障碍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22例阿尔茨海默病合并抑郁焦虑障碍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劳拉西泮组(61例)和枸橼酸坦度螺酮组(61例),两组患者治疗3周后均采取痴呆行为量表(BEHAVE-AD)、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等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
目的系统评价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治疗老年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 方法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至2017年6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VIP)和万方数据库(WFSD)公开发表的以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治疗老年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随机对照研究,根据事先预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文献,评价文献质量,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
肌少症是增龄性骨骼肌量减少,力量、功能的降低为主要特征的退行性疾病,肌少症发病机制主要包括缺乏锻炼、神经肌肉功能衰退、营养不良等,肌少症与肌肉干细胞(又叫卫星细胞)的数量和功能下降有关,肌肉干细胞有很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免疫特权行为、抗氧化能力和减少炎性反应的能力从而促进骨骼肌再生。卫星细胞增殖、分化、自我更新的机制尚不明确,但卫星细胞数量和活化程度均与肌少症相关,卫星细胞与多种增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肾脏病(CKD)非透析患者尿酸与颈动脉斑块积分的相关性。 方法前瞻性连续选取慢性老年CKD非透析住院患者77例,采集相关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完成颈动脉超声检查,计算颈动脉斑块总积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颈动脉斑块积分独立相关因素。 结果(1)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组较对照组颈动脉斑块总积分高(P=0.035、0.014、0.041)。(2)颈动脉斑块总积分与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中药药物离子导入治疗老年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老年KOA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28例。药物治疗组患者接受中药药物离子导入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接受体外冲击波联合中药药物离子导入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定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
目的应用Beers标准及药物适宜性指数(MAI)对老年共病患者多重用药进行评估及干预,探讨通过全程药事指导提高用药安全性、合理性的可行性。 方法本组191例老年共病患者。入组时,依据Beers标准及MAI进行评估,然后由临床药师和老年病科医师根据有效性、安全性、适用性的原则共同制定新的药物治疗方案,患者病情好转出院,以后每月到老年综合评估门诊随诊,6个月后再次评估,取得研究数据。 结果干预前后比较
目的评估丁苯酞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失去溶栓治疗机会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纤溶酶,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联合纤溶酶治疗,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的峰流速、平均流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不
肌少症是一种与增龄有关的进行性、全身肌量减少和(或)肌强度(肌力)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的综合征。动脉硬化作为动脉病变的早期表现,其与肌少症的关系目前尚未受到足够重视。对高危人群及时进行肌少症、动脉硬化的筛查,给予必要的运动处方、营养饮食策略调整、调脂治疗,或可控制或延缓肌少症、动脉硬化的病情进展,从而改善预后。
目的探讨N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的水平及短期变化与老年急性失代偿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1年内预后的关系。 方法入选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疗保健中心心血管病房住院的138例急HFpEF患者(年龄≥65岁),记录基本情况、合并疾病、用药情况,检测生化指标、超声心动图,检测并记录入院当日及住院7 d时的血浆NT-proBNP水平,计
目的通过检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干预后的骨关节炎(OA)兔的白细胞介素(IL)-6、-8、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13等炎症因子的水平及关节炎影像学及形态学观察,探讨UC-MSCs治疗OA的机制。 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2只,分为3组(n=4只),对照组、OA模型组、UC-MSCs干预组。3周后给予干预组关节腔内注射UC-MSCs,治疗2、4周后抽取兔血清分别送检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