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流理论的海派绘画数字文创产品设计

来源 :包装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gkmn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致力于设计出能够让用户产生沉浸式文化体验的海派绘画数字文创产品.方法 在Csikszentmihalyi的心流理论基础上,把海派绘画数字文创产品的设计拆分为设定明确清晰的体验目标、提供准确有效的情感反馈、平衡体验所需技能与挑战这三个步骤.第一步对应数字文创的内容设计,包含清晰的构架体系、可视化界面设计两个步骤,引导用户进入愉悦沉浸的体验状态;第二步对应数字文创的情感设计,包含正面反馈优先、多感官反馈优先两个步骤,保持用户的沉浸式体验状态;第三步对应数字文创的文化体验设计,包含调控体验难度、交互情景化两个设计步骤,引导用户进入文化情境,探索文化背景,获得更高层级的文化体验.结论 心流理论改善了海派绘画数字文创产品的现有不足,完善了海派绘画数字文创产品的设计框架,较好地实现了用文创带动传统美术的理念.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导视系统如何能够更好地为旅游导向型乡村社区进行服务.方法 结合具体案例成都幸福公社,通过实地调研分析社区现有导视系统存在的问题,探讨基于用户体验设计的导视系统如何满足新形态社区的需求,然后根据杰西·詹姆斯·加勒特关于用户体验设计的五个层面进行思考,提出升级优化的策略方案.结论 针对成都市幸福公社导视系统的优化策略方案包括区域的分割、节点布局的优化、导视系统具体的设计等探索.以求完善用户体验,更好地展现社区文化,丰富空间的用户体验从而保证社区的旅游热度;对其他旅游导向型
目的 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特征,运用自适应学习技术,结合数字化交互手段,探究如何对儿童英语发音学习绘本进行交互设计,以增加儿童对学习内容的吸引力,并提升儿童的英语发音水平.方法 分析目前英语发音学习绘本存在的设计痛点,从自适应学习、自适应训练、自适应测评和自适应反馈4个方面对儿童英语发音学习绘本进行设计实践与反思.结论 儿童自适应发音学习绘本利用了数字媒体的特性,通过多感官交互设计,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此外,儿童自适应发音学习绘本综合考虑了学习者的发音水平、学习动机、学习风格等因素,为学习者提供了个性化的
目的 提取茶叶包装中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设计要素,为茶叶包装的设计提供有效的指导.方法 首先,通过用户访谈的方式来获取消费者在选购茶叶时受哪些包装因素的影响,并将这些因素转化为设计要素,然后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获取的设计要素进行维度划分,进一步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作用机制的4个维度,并确定各维度下设计要素的优先级,以此来指导茶叶包装的设计.结论 通过用户访谈共提取了19项茶叶包装的设计要素,将其划分为视觉属性、功能属性、情感属性和价值属性4个维度,借助结构方程模型证实了4个维度均对消费者选
目的 探索如何利用网络青年亚文化来推动包装年轻化.方法 在梳理品牌年轻化、包装年轻化和网络青年亚文化等概念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和案例,提出包装设计利用网络青年亚文化,来促进包装年轻化的原则和策略.结论 包装年轻化是品牌年轻化的重要手段,可以达到维持品牌年轻形象、改变品牌老旧形象、阻止品牌形象老化等目的.网络青年亚文化有助于促进包装年轻化.包装年轻化策略主要是挖掘包装的文化功能、传播功能和社交功能.网络青年亚文化驱动的包装设计应该遵循匹配性、社交性、娱乐性、创新性等原则.在全面分析品牌内部和外部情况的基础
目的 为了解决公共设施产品开发过程中,设计师对产品文化故事构建的盲目性与主观性问题,从而增强产品的地域文化特征和提升用户情感体验.方法 从既定的叙事主题中提取出“叙事具象元素”“叙事感性词汇”“叙事行为元素”三类叙事关键词,进行初步分析与筛选,并按照叙事思维“名词+形容词+动词”的形式构建叙事文本.根据因子分析法,建立叙事文本评价指标,作为叙事文本评选依据,采用TOPSIS法对叙事文本进行优选,对优选后的叙事文本进行解析,提取其设计元素应用到产品设计中.结论 以株洲智慧路灯设计项目为例,在确定产品叙事主题
目的 为了提高设计师对以往知识与用户评价的服务设计管理,通过人工智能与管理学科的技术辅助实现群智能服务设计系统.方法 使用CBR(Case-Based Reasoning)与感性工学服务设计原理为前期研究框架,采用网络爬虫技术收集用户评语,使用人工智能知识图谱作为评价词汇数据库,实现对于服务设计知识的管理.通过TRIZ推理与原理整理作为设计创意输出依据主体.利用KANO研究方法确定用户需求并对输出设计功能进行实验验证.结果 KANO实验结果较为理想,本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结论 知识图谱对于领域服务
目的 致力于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产品的“活态化”设计研究,提出具有创新性的鄱阳湖文创产品设计方法,从而提升产品文化内涵,弘扬鄱阳湖地域文化.方法 建立了与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产品对应的设计模型图,并以具体的设计实例进行了展示和验证,使文创产品既拥有优质的视觉效果时又兼具产品的日常使用价值和良好的使用体验感,既具有文化艺术性又注重了“以用为本”的设计理念.着眼于鄱阳湖地域文化特色文创产品“活态化”视角,遵循寻找活态化转换的契合点、注重鄱阳湖地域文化原味的传达、重建文化认同感、树立文化传播观的设计原则,通过案例的
目的 以文化符号的象征性含义为切入点,探索澳门旅游纪念品设计的有效方法,促进澳门文化传播和旅游纪念品产业发展.方法 首先,对澳门旅游产业发展进行必要介绍,并梳理分析国内外学者对旅游纪念品属性与开发设计方面的研究成果,得出从文化符号角度进行澳门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的必要性;其次,通过对符号概念的阐述,定义文化符号的主题类别,继而在文化符号借用象征方式和隐喻象征方式中构建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架构;最后,调查和分类澳门文化符号的内容,给出澳门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方法,同时通过设计实例加以说明.结论 文化符号的借用与隐喻设
目的 探析在地实践语境下,红色文化转化为文创产品的设计路径,以此寻求上海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的新思路,助力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方法 通过对上海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的现状分析确立地域特色的重要性.基于情感化设计理念,将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分层整理,并深入研究在地性背景下消费主体各层级的情感需求及文化转译的方法.最终构建出基于情感化设计理念的红色文创产品在地性实践模型,并通过设计团队的实践案例进行展示.结论 从情感满足的角度出发,提出在本能层级上以红色文化符号的地域识别性为提取原则并确保文化转译过程中的准确性;行为层级
目的 分析与提取畲族凤凰纹样的视觉要素,探索畲族凤凰纹样视觉风格,并将CGM模型运用于畲族凤凰纹样的再设计过程中,在进行创新设计的同时保留畲族纹样风格.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查阅与实地考察对畲族凤凰纹样进行收集与整理,并对其文化内涵进行解读与分析;其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畲族凤凰纹样作为研究案例,分别对其色彩要素、造型要素与构图要素进行归纳、解构与提取;最后,运用CGM模型对畲族凤凰纹样进行造型转化,并结合色彩与构图要素展开畲族凤凰再设计,从而设计出具有创新性又富有民族特征的畲族凤凰纹样.结论 结合畲族凤凰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