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高考全国19套试卷中只有上海卷、全国新课标卷没考三角函数解答题,其他的17套试题中有10套三角函数解答题都与三角形有关,足见以三角形为背景考查三角函数知识点的重要性.本文试以2011年高考题为例,总结破解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解答题的七招,以期对考生复习有所悟.
一、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适时缩减变量个数
例1 (安徽卷) 在△ABC中,a,b,c分别为内角A,B,C所对的边长,a=3,b=2,1+2cos(B+C)=0,求边BC上的高.
解析:由1+cos(B+C)=0和B+C=π-A,得1-2cosA=0,cosA=12,sinA=32. 再由正弦定理,得sinB=bsinAa=22.由上述结果知sinC=sin(A+B)=22(32+12).设边BC上的高为h,则有h=bsinC=3+12.
点评: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缩减变量个数的目的是方便求值或化简,在求三角函数范围时使用尤为突出.
一、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适时缩减变量个数
例1 (安徽卷) 在△ABC中,a,b,c分别为内角A,B,C所对的边长,a=3,b=2,1+2cos(B+C)=0,求边BC上的高.
解析:由1+cos(B+C)=0和B+C=π-A,得1-2cosA=0,cosA=12,sinA=32. 再由正弦定理,得sinB=bsinAa=22.由上述结果知sinC=sin(A+B)=22(32+12).设边BC上的高为h,则有h=bsinC=3+12.
点评: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缩减变量个数的目的是方便求值或化简,在求三角函数范围时使用尤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