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根据黏粒含量不同配制4种Pb污染土壤(砂土、砂质黏壤土、壤质黏土、黏土),分析4种污染土壤中不同颗粒组分中Pb分布情况,采用湿筛和虹吸法将土壤中部分黏粒进行分离,通过室内
【机 构】
: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266100;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266100;山东省海洋环境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2661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黏粒含量不同配制4种Pb污染土壤(砂土、砂质黏壤土、壤质黏土、黏土),分析4种污染土壤中不同颗粒组分中Pb分布情况,采用湿筛和虹吸法将土壤中部分黏粒进行分离,通过室内振荡淋洗试验,对比分析黏粒分离前后Pb污染土壤的淋洗效率,计算最优淋洗条件下的药剂成本.试验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中黏粒含量越高,土壤中Pb形态越稳定,越不易被淋洗去除;污染土壤中Pb的分布情况与土壤类型密切相关;随着淋洗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浓度增加,Pb去除率整体呈现先快速增加后逐渐稳定的趋势,Pb去除率为砂土>砂质黏壤土>壤质黏土>黏土;分离部分黏粒可以降低最优淋洗剂浓度与液固比,使砂土、砂质黏壤土、壤质黏土、黏土淋洗所需药剂成本分别降低25%、52%、83%、87%.
其他文献
筛选具有修复Cd中低污染土壤潜力的大生物量植物是植物修复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盆栽实验研究了天绿香(Sauropus androgynus)的富集Cd特征及生物量.野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传统水分管理条件下,生物质炭及牛粪有机肥的不同施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以及Cd在水稻中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随淹水时间增
为了解地膜覆盖对菜地剖面温室气体的影响,本研究利用扩散箱法测定了2014-2015年西南地区辣椒-萝卜轮作菜地10、20和30 cm土壤剖面的CH4、CO2和N2O的浓度.结果表明,整个观测
将电动修复与化学氧化联合,研究了电动力驱动下过硫酸钠氧化剂在土壤介质中的迁移过程,分析了过硫酸钠投加方式和投加浓度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阳极投加过硫酸钠(20~80 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