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小人物三题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gn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营生陆离
   陆营生,人称陆师傅。生得眉清目秀,极年轻时便在澡堂当学徒。
   极年轻时的陆师傅只能叫小陆,跟着老师傅从扬州某地来到苏州某地,也算少小离家,背井离乡。
   民间俗称澡堂为“混堂”,雾气蒸腾,人流嘈杂,难免混杂点乌烟瘴气。
   我去洗澡时,“混堂”经过无产阶级革命洗礼,招牌早换成了“大众浴室”。小陆也名正言顺成长为陆师傅(不知何故,没称同志),穿行“大众”间,俨然如鱼得水。
   澡池封闭,只在极高处开很小的两扇窗;池水又极烫,害得免票带入的小孩家不时哇哇叫。好不容易洗完澡,盼的就是躺在柜椅上,看陆师傅飞线毯,抛热毛巾,如耍杂技。刚停当,一声招呼,陆师傅便搬一个小矮凳,膝盖上垫一块皮毡子,展开小布包,亮出他的看家宝贝——扦脚刀。那些要扦的脚,当然都是“老脚”,只只不好对付,恰如剃头匠剃“犟头”,没有几下子真功夫真难下手。事实上,总要陆师傅来扦的那几只老脚,也就是那几个犟老头,数十年了,生了根似的,赶都赶不走。陆师傅的师傅有家眷,告老回乡了。老家那儿管扦脚叫修脚,虔诚如修身。犟老头们叹口气,只得退而求其次,让“小陆”接替扦。哪知道,这一扦,扦出了新境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妈的,这利索,这熨帖,哪像是在扦脚,分明是在脱壳。老头哼哼唧唧,舒服得有如妇人捂着被叫床。陆师傅笑得淡淡的,手中的刀具轮番上阵,龙飞凤舞又一马平川。
   独当一面,陆师傅当上了浴室负责人。小镇的年过得如何,只要看年前的浴室繁忙得如何。小镇人迷信,“年澡”洗得痛快,人生六脉调和。腾腾热气,暂且把俗世蒸腾为天堂。
   企业改制,陆师傅顺理成章成陆总。甩开膀子正待改天换地,不想形势先给他来个下马威。先是顾客越来越少,原来忽如一夜春风来,纷纷用起了“家庭卫浴”;接着房地产悄然开发,原本居镇中、占要道的“地利”,一下子逆转成“拆迁”的绳套索。
   陆总不干了,或许是干不了了。一转再轉,转资承包了“大众饭店”——由浴室老总转而为饭店经理,不知算不算华丽转身——当然店名不再叫“大众”。陆经理的妻子大他好几岁,本地人,在镇上一所中学教书。学校里有一批青年教师像约定似的赶着结婚。于是,彼此约定在陆经理处补办上一两桌酒席答谢校领导与同事,体面又省事。陆经理怕老婆,也想趁此打开新局面,遂大道至简,大件小件,冷盘热炒,来个笼而统之,一桌四百元。一时趋之若鹜。正待大鹏展翅,忽然疲软,客源越来越稀。为啥,饭店也忽如一夜春风来,且风从八方来。4字不吉利,8字谐音“发”,啪啪啪,有如满天放鞭炮。陆经理的饭店对面开起了“风味酒店”,原先浴室的所在地,拔地而起一座“潮汕大酒楼”。婚宴配司仪,1888元一桌打底,好日子抢着预订。
   陆经理哑然了,营生一生却再也营生不下去了。管脚是老本行,管中间的肚子没把握,哪敌得过人家餐饮本行。惭愧,从开张到倒闭,陆经理的饭店究竟叫什么名,我都不清楚。陆经理的名头则像雾像雨又像风,旋即没了。熟人只得回过头,还称他陆师傅。
   往后,我离开了小镇,不曾再遇见陆师傅。陆师傅当然老了,不知模样是否还俊朗(按常规此处该问候“身体是否还硬朗”)。后来听说,陆师傅领养的女儿出国定居了。陆师傅老两口恋巢,依然住在小镇老小区。庚子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小区封闭,服务行业停摆,几个月不得理发。对门的顾老头像被围追的野兔,整日挠着头皮团团转。顾老头亦外来户,底细无人知,为人大大咧咧,就爱刨一个大光头。这在当年有些嫌疑,但他无所谓。他与陆师傅是老朋友,准确地说是澡堂老主顾。顾老头抱怨声声,情急之下,陆师傅翻出老物件,也不管“上下不分”的忌讳,硬是给顾老头刨出个青皮瓜,贼秃秃锃亮。乐得顾老头眼睛都找不到缝了。这不,顺便,耍几下手艺,给顾老头的老脚扦几下。
   顾老头捡得个大便宜,仰天大笑出门去。门“砰”的一声关上,死一般的寂静又回来了。陆师傅茫茫然,不知道手中的这套老物件该收放何处。突然,小区的喇叭又响了:“自觉隔离,外来人员不得入内!”
   外来人员?陆师傅一阵眩晕。他瞥了眼挂在墙上的养女在美国的生活照,眼前莫名其妙浮现出另一幅幻象: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老丁钓鱼
  
其他文献
村支书老杨找到王大鹏的时候,王大鹏正在村后的山坡上放羊。说是山坡,其实就是一处绵延上百米的土堆。当年村子里秉承着“靠水吃水”的想法,借着穿村而过的卫河,挖了几个水塘,养鱼养鸭子。鱼和鸭子都没养好,却给村里的孩子们生生堆出一处风景来。天气很好,暮春时节的山坡芳草萋萋,绿缎子似的铺满大地。几个孩子在山坡上追逐嬉闹,清脆的笑声在风里游来荡去,很有点儿“风景这边独好”的意思。   但热闹是孩子们的,羊儿
专家简介  周又红,北京市西城区科技馆特级教师。从事科技及环境教育50余年来,她积极引导青少年创新实践,钻研教育理论、设计科学教具,主持编纂600万字专著和教材。深入社区、学校和机关开办科技环保教育讲座,她每年演讲近百场,大力推动环境科普的传播进程。曾获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全国地球奖、全国少年儿童优秀理论工作者等荣誉,辅导学生的科研项目多次斩获科技创新奖项,其中包括国际奖8项、全国奖50多项。  
周建还在忙乎,手机嘟嘟嘟地在桌子上剧烈振动,护士小刘看了好几眼,终于是忍不住了,说:“周医生,您的电话在响呢!”周建微微一笑,说:“没关系,让它响一会好了。”   周建说完,小刘还没印证是否一会果真就不响了,护士小赵敲了门,说:“周医生,小刘,主任请你们去开会呢。”   周建说:“好。”   周建走在前面,小刘走在后面。周建的步子大,速度也快,走起路呼呼地,隐约能让人感觉到风在流动。小刘快走了几步
1  柳河村的人都知道,刘常连种地的垄沟都打不直。可是,他的脑筋好使,在铁矿里跑销售。另外,他还娶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媳妇,叫香秀。这样,村里的人对他全都刮目相看。  那年,刘常去南方出门,一路上火车、班车地倒腾,居然带回了一对白鸽子,再次在村里成了稀罕物。他在屋檐下挂住了一个旧箩筐,放上一层细草和破棉絮,算是给那一对精灵安了家啦。鸽子不但长得好看,还特别干净得讨人喜欢。每天成双结对地飞来飞去,两道白
摘 要: 方言是传承当地文化的重要工具,是当地居民引以为傲的资本。随着社推普政策的实施,方言地域中心语的地位受到冲击。如果不保护方言,地方语言发展地位就会越来越低,甚至可能逐渐消失。在推广普通话时如何正确处理和方言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需要长期探讨的话题。本文以上海话为例分析了方言保护的重要性,分析了在推广普通话的前提下,如何保护方言,传承地方文化。  关键词: 推广普通话 方言保护 思考  普通话是
高明星和赵国培是通过微信搜附近的人搜到后认识的。这种认识,看起来似乎有些荒唐,可当下不管是谁,天南地北的好多朋友都是这样认识的。那个夜晚,应当是一个朗月照空的夜晚。赵国培在歌厅喝酒,他刚刚会玩微信,就胡乱在搜附近的人。不一会儿,他搜到了很多附近的人,有男有女,一大群。  微信里的人,大多都有网名。这次,赵国培搜到的这个女人,网名叫“天上的星星”。赵国培开始添加“天上的星星”为微友。因为自己的网名叫
待身边的人走远,一条鱼浮出面,在这洼浅浅的水流里盘旋几圉。见我没有伤害它的意思,终于,小声地问了我一句:“你好,能跟你说句话吗?”  “可以。”我看著它已经好久了,便微笑着答道,“有什么,你就请讲吧。”  它停在水中。浮在水面上一动不动。翘起头似乎在思考着。听我这样说。它低头吸了半口水,问:“能告诉我,为什么这段时间水一直这么少吗?”它一口气把话说完。似乎费了很大的力气。  哦。我没想到它是在关心
十三年前,班车还没有通进村子,村里人外出要到十多里远的镇上坐班车。   我和同村的林楠每个周末都从县城坐班车到镇上,再从镇上步行十多里回村子。周一早起天刚蒙蒙亮时,步行到镇上,坐头趟班车回学校上课。   那年秋天特别冷,刚过霜降,仿佛就到了隆冬。那个周末,由于修路班车绕道,到达镇上时,已经过了晌午。我和林楠各自拎着沉甸甸的背包走在回家的路上,从镇上到我们村子十多里路好像在无限延伸着,延伸着……
纸店,卖花圈、老衣、火纸、香烛。  那时的店,以姓为名。小镇就一家纸店,店主是位老女人,姓巫,不知其名,大伙叫它巫纸店。  巫纸店有特色:来买花圈的,只要说死者的姓名,店主就会剪纸,把死者的头像,贴在花圈的正中。那时没有相机,画师也少,因此纸店的生意就格外好,巫店主的剪纸,绝对一流。  因为死者,都是附近的村民,店主見过。  巫纸店红红火火,特别是战乱年代,死人的事经常发生。这天,一个叫秧趴的男人
王领作  领作,袁店河方言,是对某一行业中领头人的敬称。时髦的话来讲,带头大哥。能当上领作,首先手要高,就是技术水平一流;其次,得服众,大家都服气,听你的话。高位之人必有高明之处,领作,就是这样的人。多以姓名敬称,张领作,李领作,等等。  王领作,是袁店河上下有名的建筑领作。他起初组织了六七个人,盖房子。名气越来越大,人越来越多,就称为建筑队。再后来,他手下近二百人,大小型机械几十台。有人鼓动他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