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瘤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盆腔粘连的影响

来源 :陕西中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en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消瘤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盆腔粘连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自体移植构建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分别使用不同剂量的消瘤方提取物[1.89、3.78 g/(kg·d)],米非司酮混悬液及0.9%氯化钠溶液连续灌胃4周后剖腹探查.采用美国生殖医学会粘连分级(AFS)、Haber评分法对盆腔粘连情况进行评估,酶联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白介素-6、白介素-15、白介素-18、粘连组织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活性,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水平、微血管密度计数(MVD).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米非司酮和消瘤方处理大鼠后的盆腔粘连评分明显降低,血清中IL-6、IL-15、VEGT、TNF-α、ICAM1等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血清中IL-18、粘连组织tPA活性均升高(P<0.05),异位内膜组织VEGF、TNF-α、ICAM1蛋白表达水平、微血管密度计数均显著降低(P<0.05);与低剂量消瘤方组[1.89 g/(kg·d)]相比,高剂量消瘤方组[3.78 g/(kg·d)]和米非司酮组,盆腔粘连评分高,异位病灶生长好,血清各细胞因子水平表达均降低,IL-18、异位内膜组织VEGF、TNF-α、ICAM1蛋白表达、tPA活性高(P0.05).结论:消瘤方能明显减轻盆腔炎症环境,抑制内异症病灶生长、改善盆腔粘连.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治疗前18 F-FDG PET/CT代谢参数对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CL)的预后预测价值,为其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01-01-2019-12-31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初诊的32例ENKTCL患者临床资料及18 F-FDG PET/CT影像资料,以标准化摄取值(SUV)2.5为3D阈值勾画出所有病灶的感兴趣区(ROI),软件自动计算出全身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肿瘤代谢体积(MTV)和肿瘤糖酵解负荷(TLG),采
目的 探讨VISTA和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在结直肠癌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中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05-07-01-2013-07-01归档的62例结直肠癌患者标本及相应癌旁组织(>5 cm)进行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ISTA和PD-L1蛋白表达情况及相关性,评估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总体生存率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并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对生存有影响的指标.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VISTA
学位
目的 了解国内肿瘤放射治疗研究的现状及热点趋势.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的核心期刊为数据源,检索1992-2019年肿瘤放射治疗相关文献,运用Excel和CiteSpace软件从学科、基金、作者和关键词共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可视化分析.结果 有2360篇文献纳入研究,研究经历起步阶段、快速发展期和稳定期3个阶段,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学科,与计算机和物理等学科均有交叉研究.该领域有6451位作者参与研究,篇均2.73位作者,于金明、殷蔚伯和余子豪是该领域的高产作者且近期较活跃,作者团队内部及团队之间合
卵巢上皮性癌死亡率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首位.由于卵巢在盆腔深部位置,早期多无症状,多数患者就诊时已达晚期.尽管初次一线化疗有效率达到70%,但仍有 70%的患者会在 2 年内复发[1-2].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oly adenosine diphos-phate ribose polymerase inhibitor,PARPi)的应用将卵巢癌由被动等待复发转变到积极维持治疗延缓复发的治疗模式,目前PARPi也逐渐扩展到复发卵巢癌的后线治疗中.PARPi 在卵巢癌治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
随着环境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环境健康风险的评估和预警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在我国,针对空气污染和热浪、寒潮等的人群健康风险预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构建了空气质量健康指数(AQHI)及预警平台,并在全国多个试点城市发布,为公众健康防护提供了科学的参考;同时,启动了极端天气健康风险预警研究及应用工作,构建了热浪和寒潮健康风险预警模型及预警分级,并在试点城市实现了实时发布.然而,整体而言我国环境健康风险预警研究及公共卫生服务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未来应持续加强各类环境危险因素的风险预警科学研究和应用,并开展环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SQ)治疗小鼠心力衰竭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将5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SQ低剂量组、SQ高剂量组,每组10只.异丙肾上腺素皮下注射诱导小鼠心力衰竭模型.SQ低剂量组和SQ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20、40 ml/kg参芪扶正注射液,阳性组给予80 mg/kg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相应的0.9%氯化钠溶液.疗程14 d.观察治疗后小鼠左小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血清BNP浓度,心脏和肺脏脏器系数,心脏
郑惠芳融名家之论,兼以发挥,提出胎动不安病机首推肾脾亏虚,临证安胎重视温补脾肾,“安奠二天”以固胎元.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开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胎动不安发病率逐渐增加,高龄、反复种植失败等均为体外受精(IVF)的瓶颈问题,IVF妊娠存在较高的流产率以及围产期并发症.中医药治疗重在辨证论治、整体调节,以补肾健脾、固冲安胎为主.继承发扬名医临证经验,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亚里士多德认为德性是灵魂的实现活动的卓越表现,是人对其理性功能的履行——人不仅有思想能力,而且还有通过理性控制欲望和引导行为的能力.幸福是人所追求的至善,是合于德性的实现活动,有德性者不一定会有幸福,但幸福需要德性——德性的实现活动是幸福人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虽然伦理德性与理智德性的实现可以达至幸福,但幸福的境界有分别——实践德性只是幸福的次境界,“默观”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在此,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借助于对“善”的诉求而达到“存在”境界,而其对于“幸福”问题的思考促生了中世纪哲学家关于“存在”的课题
目的:观察电针干预对炎性痛小鼠的镇痛作用及对前扣带皮层(ACC)HMGB1/TLR4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将健康C57BL/6小鼠随机分成五组,空白组(Control)、模型组(Model)、电针组(Model+EA)、抑制剂组(Model+GLY)、电针加抑制剂组(Model+GLY+EA),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左侧踝关节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构建急性炎性痛模型.电针组取左侧“足三里”给予电针干预,每次20 min,1次/d,连续7 d.通过热敏痛、机械痛实验对各组小鼠机械痛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