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中富里对加布里埃尔“精神顿悟”的影响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f0121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死者》作为《都柏林人》的尾声,总结全篇,以加布里埃尔看清自己和整个爱尔兰的困境結束。在这个过程中,隐形主人公富里作为导火线,对其精神顿悟起着重要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富里打破加布里埃尔补偿心态与精神优越、唤醒其麻木情感两部分分析《死者》中富里对加布里埃尔“精神顿悟”的影响。
  关键词:《死者》;富里;加布里埃尔;精神顿悟
  作者简介:尚晓珺,女,山东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0--01
  《死者》中两位主人公富里和加布里埃尔一死一生,被他们共同的爱人格丽塔联系起来,他们年龄相差悬殊、职业天差地别。而死者因其无私的爱在格丽塔心中鲜活生动,生者在自我意识中洋洋得意,实际上却是与格丽塔麻木生活。在富里的刺激下加布里埃尔由绝望到自我反思,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一、打破其补偿心态与精神优越
  主人公加布里埃尔在乔伊斯笔下受到了来自女仆莉莉、朋友艾弗丝小姐以及妻子格丽塔的三次冲击,这三位女士同加布里埃尔在关系上呈现递进状态,因此对其冲击力也不断加深。每一次被打击他都会做出反应以补偿自己心理所受的损伤。莉莉是莫坎小姐家的女仆,身份较低且文化程度不高,加布里埃尔以圣诞节礼物为借口给她一枚硬币来掩饰“仿佛他觉得自己做错事”的尴尬,以获得心理安慰。第二次冲击来自朋友艾弗丝小姐,与艾弗丝小姐的谈话是民族主义与欧洲大陆文化在《死者》中最激烈的冲突。英国政府在爱尔兰建立“国民教育体系”使说爱尔兰语被视为耻辱。崇尚欧洲文化的加布里埃尔否认爱尔兰语并说厌倦自己的祖国,被艾弗丝小姐讽刺“WestBriton”。他对艾弗丝小姐的印象本是“坦率、健谈”,之前他们之间也未曾有敌意,以致对其“突如其来地”质问手足无措,在这场语言的机锋中他时时处于下方。可与艾弗丝小姐的据理力争不同,他并没有勇气在所有人面前承认自己的立场,最初他本想装作不了解却被讥讽为“天真无邪的小姑娘”;[1]引起围观时他觉得这是一场折磨。为了反击他准备用一场成功的演讲来弥补自我。加布里埃尔的演讲提纲出现过两次,第一次出现时他对是否引用勃朗宁的诗产生犹豫,考虑到听众的整体文化等级,结果他认为“对他们引用他们所不能懂的诗,只能使自己显得滑稽”。[2]他认为加入勃朗宁的诗会让整个调子定错,第二次演讲提纲出现时,勃朗宁的诗却赫然在列,而在当天的听众里,只有艾弗丝小姐有可能听懂他的诗歌。如果说这两次补救措施都可以使他的心理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那么格丽塔心中长存的死者富里则是给了他沉重的打击,让他习惯性产生的补偿心态毫无发挥的余地。
  加布里埃尔的补偿心态与其精神优越感相辅相成。舞会宾主尽欢,他对妻子产生强烈的爱意,他本意与妻子一起分享这样得意的时光,但是峰回路转,格丽塔却给他当头一棒——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晚上,妻子却怀念着死去初恋情人富里。富里的死因彻底摧毁他精神上的优越感——富里是为爱而死的。乔伊斯本人便有这样的经历,曾有男孩子病中为妻子而死。小说的前半段部分——舞会上虽然人员众多,却大都愚昧无知、面容苍白、毫无生机。与他们相比身体健壮、目光机敏的加布里埃尔鹤立鸡群,可当夫妻二人回到旅馆密闭、安静的空间时,有着黑黑的大眼睛和说不出表情的死者出现了,他永远是生机勃勃的十七岁,他躯体入土,可一直在格丽塔心中。富里诚挚的情感打破了加布里埃尔的补偿心态,并让他一贯的精神优越感变得渺小。他以二者为支撑的“瘫痪”的人生轨迹也就此打破。
  二、唤醒其麻木的感情
  加布里埃尔不是道德和感情的缺失者,但他是对道德和感情的麻木者。他的姨妈重视他、以他为傲,他乐意帮她们做事却认为“她的姨妈们只不过是两个没有学识的老太太,有什么可关心的”。[3]对于妻子的爱同样如此,他愿意为了妻子与母亲抗争,可内心排斥西部,想把妻子从那个“荒芜的”西部拉出来,所以他拒绝艾弗丝小姐西部旅行,让她和孩子融入到穿套鞋、喝麦片粥的文明社会,舞会结束后他想着“他们心灵的柔情之火”没有被熄灭,可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他的妻子与他在感情上并没有同归,他的感情表达总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富里为他打开了一扇新的表达感情的大门——为了感情付出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诚挚而热烈的表达方式,于加布里埃尔而言,“他自己从来不曾对任何一个女人有过那样的感情,然而他知道,这种感情一定是爱。”在这之前他是无法理解这种感情的,他一直认为自己的爱情已经足够完美。自此他被打开缺口,原本麻木的感情被富里唤醒,从富里的故事里,看着被大雪公平覆盖的爱尔兰,他产生了一种几乎普世的感情。他“同情富里、同情格丽塔、同情自己甚至同情茱莉亚姨妈,每个人都值得这样的同情”。[4]
  富里作为导火线点燃了加布里埃尔麻木的神经,让他重新审视自己看清困境,乔伊斯通过《死者》为描述爱尔兰的瘫痪作结,加布里埃尔也在死者的帮助下重生。
  注释:
  [1][2][3][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孙梁、宗博等译,《都柏林人》,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2016:206,196,212.
  [4][美]理查德·艾尔曼,金隄、李汉林、王振平译,《乔伊斯传》,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6:388.
其他文献
摘 要:英国著名的文学界中,王尔德以其有着“如诗般的语言,犹如宝石般剔透的英语”的童话作品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王尔德作品中有许多传世之作,而《快乐王子》就是其中一篇,广泛地流传于世。本文就将从《快乐王子》的美学欣赏、反映的社会现实以及其中爱的矛盾与升华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与赏析。  关键词:王尔德;《快乐王子》;美学欣赏;社会现实;爱的矛盾与升华  作者简介:康国卿(1964.3-),女,河北无极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及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多发病,致死率和致残率非常高.利用各种影像学方法进行急性脑梗死发生后的早期和超早期诊断是近年来研究的重点.这些
摘 要:牛岛春子是伪满洲国时期日本女作家,由于当时生活环境、社会背景及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在《一个姓祝的男人》中,她根据自己的想象描述东方殖民地人民,并把他们放在“他者”的位置,没有赋予他们话语权和应有的同情,还无情地对他们的形象进行贬低,笔者从后殖民主义的视角来解读殖民主义对牛岛春子的影响,并分析小说中暗含的殖民主义思潮。  关键词:伪满洲国;他者;后殖民主义;牛岛春子  作者简介:林思婕,吉
摘 要:此文是有关布朗肖在《文学空间》中文学思想的研究。《文学空间》是一部哲思之书,字字句句充满了布朗肖极具思辨性的气息。文章从书中谈及的灵感和本源出发,论述《文学空间》的作品观。  关键词:布朗肖;文学空间;作品观  作者简介:刘松,男,汉族,青岛大学2017级现当代文学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0--01  作品
该文通过建立胰岛素抵抗犬模型,检测其血流变学指标,分析胰岛素抵抗对血流变特征的影响,同时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初步分析人群中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血流变特征,期望在此角度探究
背景 普通细菌感染和机会性感染是使用激素或细胞毒药物治疗的免疫抑制病人的主要死因。诊断感染常用实验室检查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都有所欠缺。白细胞表面的Fc受体在对细菌形
背景镁离子作为人体内重要的阳离子,其围手术期代谢紊乱可能会对临床麻醉产生影响.本研究将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临床研究方法,应用上下序贯法,观察静脉输注硫酸镁对异丙酚
目的对比分析成人与儿童流行性乙型脑炎MRI常规序列和早期扩散加权成像的表现特点,探讨成人与儿童乙脑的常规序列MRI及扩散成像表现差异。方法收集2006-2013年间在河南科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