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bay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认为,中国经济长时间高速增长的根本动因来自于体制变革。改革开放激活了市场需求,释放了供给潜力,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文章还总结了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经验教训,评价了未来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环境,分析了继续稳定高速增长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提出了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主要对策
其他文献
转轨时期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与目标杜两省李秉祥本文认为,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尽管客观上存在着巨大的货币扩张压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必须顺从其压力而有意识地将货币扩张政策化;或者完全相反,长期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在总体取向上稳定或基本稳定货币的...
商业银行与工商企业交易关系的理论分析金晓斌本文运用马克思关于银行与企业的基本理论,以及现代经济学的有关理论,探讨了商业银行与工商企业交易关系的运行机理,并提出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构造新型银企关系的基础应当是:(1)银行和企业之间是...
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内部及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部门之间劳动力流动机制的考察,阐述了我国城市就业体制转换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文章认为,在中国经济转轨时期,企业和政府采取各种“买断”方式结清与职工之间尚残存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实现二元劳动力市场条件下就业体制转换的关键。政府反失业和再就业政策的基本立足点应建立在设计与上述目标相一致的制度安排上,而不是急于追求劳动力市场形式上的统一。在劳动力存在制度性差异的现实约束下,政府在宏观调控上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无疑会降低就业体制转换过程的交易成本,这同时也
艰难的起步长足的发展——80年代以来我国民族人口学发展概观田青民族人口学主要研究各国、各地区的人口民族构成,各民族的人口构成,各民族的人口再生产特点,各民族人口的自然变动、迁移变动、社会变动和民族演变所引起的人口过程,以及民族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
本文认为,从讲政治的高度来看待分清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界限的问题,最根本的体现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并用它来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大是大非问题。本文结合现实,就如何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群众实践的观点和全面辩证的观点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
社会发展道路的历史演变及其选择《东方复兴之路——非西方社会发展理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江丹林著。59万字。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7月出版。责任编辑:魏金伦、孔淑霞。这是一部理论视野开阔、思想底蕴深邃、现实观察敏锐的学术著作。本书从对非西方社...
溯本求源论福利《福利的解析》,周弘著。14.4万字。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出版。责任编辑:姜恺悌。关于社会福利问题,西方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自18世纪起就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福利国家制度的出现使得这一研究又向各个学科伸展,以至于到本世纪60...
本文认为,现实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经典理论在历史前提上具有重大差别,这些差别规定了现实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并使这些特征不会简单地与经典理论相雷同。因此,为了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传统的苏联模式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相距甚远,苏联模式的失败决非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失败。我们否定苏联模式决不意味着抛弃马克思主义,背离社会主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在社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