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血清型空肠弯曲菌免疫大鼠的血清及单个核细胞转移诱发周围神经病变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yun99a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不同菌株空肠弯曲菌(CJ)免疫大鼠的血清及单个核细胞(PBMC)对周围神经致病力的差异,从而进一步明确CJ不同菌株与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关系。

方法

分别将CJ-Pen19、Pen43两种菌株免疫大鼠的血清及PBMC转移注射到健康大鼠坐骨神经外膜下,7 d后作神经原纤维分离及半薄切片甲苯氨蓝染色观察神经病变率及病理类型,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1)免疫血清组:CJ-Pen19免疫血清诱发100%的坐骨神经发生严重病变,其原纤维病变率高达87%(其中轴索变性75%,髓鞘脱失12%);而Pen43免疫血清组仅诱发50%坐骨神经病变,且病变程度较轻(原纤维病变率为27.1%,包括22.8%轴索变性和4.3%髓鞘脱失),病变率明显低于Pen19组(χ2=743.8, P<0.01);(2) PBMC组:CJ-Pen19和Pen43两组比较,在相应抗原刺激下的PBMC诱发的坐骨神经病变率依次为30%、20%(χ2=0.27, P>0.05),其轴索变性率为8.0%、8.2%(χ2=0.04, P>0.05),髓鞘脱失率为9.0%、11.8%(χ2=5.84, P<0.05);植物凝集素(PHA)刺激的PBMC诱发40%和30%的坐骨神经病变(χ2=0.22, P>0.05),其轴索变性率分别为21.0%、21.3%(χ2=0.02,P>0.05);髓鞘脱失率为38.3%、44.7%(χ2=6.33, P<0.05)。

结论

(1) CJ相关的周围神经病变发生与CJ菌株血清型有关;(2) CJ免疫血清诱发坐骨神经发生严重轴索变性,而PBMC则同时引起轴索变性和髓鞘脱失。

其他文献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不过,也有例外。明朝开国功臣李文忠英勇盖世,他的儿子李景隆却实在不咋样。比起徐达之子徐辉祖,无论气节还是英武,都差远了。   李文忠,朱元璋姐姐的孩子,外甥也。后被朱元璋收为养子。据说,当年李文忠在战乱之中浪迹两年,终于在滁阳见到了舅舅,悲喜交加,抱头痛哭。从此之后,李文忠随朱元璋征战南北,屡立战功。其地位,恐怕只在徐达、常遇春之下,最后被封为曹国公。   关于李文忠其人,史书
心血管系统的变化在脓毒症患者的治疗和预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脓毒症心肌损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但脓毒症心肌损伤的机制并不明确,它涉及到遗传、分子、代谢和血流动力学
在安徽合肥包拯的故里,包姓人家对嫂子极为尊重。这是因为民间传说青天大老爷包拯是被其嫂子救护并一手抚养成人的,没有嫂子就没有后来举世推崇的包青天。其实,不是包拯被其嫂子救护收养,而是包拯的幼子包綖是由其长媳崔氏抚养成人的。  包公与元配夫人董氏生有二女一子。两个女儿分别嫁给硖石县主簿王向、国子监主簿文效,长子包繶却在二十来岁时就病故,留下妻子崔氏和一幼子。时年包拯五十五岁。不久,包公孙子又遭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