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源于转喻?——论关联性隐喻的转喻基础

来源 :海外英语(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jb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与转喻的关系是国外认知语言学界讨论的焦点话题,但国内学界却较少关注.该文从“框架中的某个元素成为源域”和“框架中的某个元素成为目标域”两方面考查了关联性隐喻与转喻的关系.研究发现:“悲伤是下”等隐喻具有一个转喻基础,而构成转喻框架中的一个元素经过抽象化后成为隐喻的源域.另一类则与之相反,即“知道是看到”等隐喻,虽然也存在转喻基础,但构成该转喻框架中的元素,原本位于相对具象的层面,即所谓合并的阶段,之后扩展至抽象层面,才发展成为隐喻的目标域.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不断强调其重要性,要求尽快完善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大学英语作为工科院校本科生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课程思政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本文从厘清课程思政的内容入手,从课程内容、教学形式、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四个方面分析了工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并由此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期完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体系,并提高其思政教学质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进行二语学习的过程当中,学习者需要借助学习工具的优化与调整,从而改善学习环境以及提高学习动力.本文主要探讨学习软件在二语习得中应用以及具体的应用优化策略.
创新型人才逐渐成为提升区域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本文基于长三角2000—2019年数据,运用改进的Cobb-Douglas(C-D)生产函数,建立物质资本、劳动力资本及创新型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函数模型,通过回归模型估算各生产要素产出弹性,实证分析长三角全域和分域创新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2001—2019年间,长三角地区创新型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有正向驱动作用,但年均贡献率为47.44%,低于物质资本存量的年均贡献率58.34%,且贡献率呈现“W”型波动.长三角地区创新型人力
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的一种语法理论和适应几乎整个语言门类的研究视角.构式语法脱胎于认知语法,是对形式语法的悖逆,本质上属于认知语言学范畴.然而在英语翻译里,常常有不同含义的词组成词组,或同一词在不同语境下产生了新的意义,这类词或词组我们可以称其为一个构式.这类词或词组与组成它的词的原意没有太多关联,然而译者在翻译时,常常产生“望文生义”的错误译法.文章将构式语法与英语翻译相结合,以Physical Geology为例,分析了构式语法视角下对科技英语
随着中国与外国贸易交往日趋频繁,英语听力人才需求日趋增大.为培养优秀英语听力人才,需要设计科学有效的听力课程.进行听力课程设计离不开需求分析.该文以Dudley-Evans&St John的需求分析模型为依据设计问卷和访谈,调查学生课程学习需求、就业需求和公司用人需求、岗位挑战、岗位培训等,总结出英语专业听力课程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对应的改进方法.
农户环境角色是农村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自我概念理论为基础,从物质自我、精神自我、社会自我3个方面构建一套农户环境角色评价指标体系,基于ANP建立农村环境治理中农户环境角色评价框架,利用Super Decision软件对各指标进行赋权.研究表明:精神自我、社会自我、物质自我依次是农户环境角色的主要评价维度.据此提出3条政策: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培养凝聚农户生态情感,开展农户环境知识教育增强农户环保认知,利用农村社会资本助建农户生态保护精神家园.
英语的学习在众多学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深化的当今世界,英语在国际日常交流中属于最基础的语言之一.中国的发展进入新时代,经济的发展已经不能仅局限于国内市场,日益扩大国际市场是当前及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发展的重点内容.因而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是当前英语教学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相关教育教学工作者发现对于所有学生进行全面的英语教学内容安排并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甚至效果甚微.但是以学生的未来就业方向为基础进行定向培训,就可以极大地改善英语学习任务量繁重
随着英语课程标准的改革,教师应更为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初中英语课堂中,越来越多的教师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以问导学,以学促教的模式,进而使互动探究的教学方法得以广泛应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该文对于初中英语课堂中互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先分析了当前在初中英语课堂运用互动探究法时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描述了互动探究教学法的概念与意义,最后分析了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如何应用互动探究式教学法.
“疯癫”是莎士比亚在悲剧创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戏剧手法,但如果严格遵照文本的标准,莎剧中真正疯癫的人物只有三个,即李尔、泰门和奥菲利娅,此外还有三个装疯的人物——哈姆莱特、爱德伽、泰特斯.莎士比亚对于“疯癫”的使用有着很强的个性和风格,他笔下的“疯癫”往往是一种变化,是一种权势失落的隐喻,并通过疯癫及其背后权势的失落和恢复,实现对主人公的惩罚和教育.而对于唯一的女性疯癫者奥菲利娅,则通过其疯癫表达了作者的同情和女性的反抗.装疯在莎剧中主要是一种展现复仇的装置.莎士比亚在悲剧创作中使用疯癫,主要是为了增加波折
本文通过建立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分析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整体特征、空间差异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①我国科技创新综合能力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但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的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投入能力、产出能力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②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投入能力、产出能力、保障能力作为资本的内生变量时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能力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最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贡献度相对较小.③随着时间推移,科技创新投入能力、产出能力、保障能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逐渐凸显.科技创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