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中国40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口组成两大指标,对影响“以房养老”的四个因素(经济状况、养老设施、受教育度和老龄化水平)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以房养老”的试点应在北京和上海率先开展。并使用聚类分析将40个城市分为五类,给出“以房养老”试点城市的顺序,得出“以房养老”在需求上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传统观念和养老基础设施对“以房养老”的开展有重要意义等结论。最后,提出政府介入、完善基础设施、改变传统观念和渐进按步骤推广等四点政策建议。
关键词:老龄化;“以房养老”;主成分分析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7-0148-03
引言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剧以及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中国劳动力短缺、经济增长放缓等问题也日趋严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于2013年9月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精神,中国保监会于2014年3月下发《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计划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四个城市进行“以房养老”试点。
虽然中国目前已明确要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这四个城市进行试点,但其是否会落入“试点成功、推广失败”的怪圈?由于中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习俗差异十分明显,以房养老在客观上并不适合全面推广。科学的做法应是分析各城市的相关指标,客观公正地评判其是否具备开展以房养老的条件。因此,本文通过对各城市经济状况、人口组成等因素的分析,研究中国“以房养老”模式在城市中进行推广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较公正地评判中国城市开展以房养老的能力,进而得出这些城市的开展顺序。
本文的创新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以城市为研究对象,得出的结论具有现实意义。(2)引入受教育程度作为传统观念的代理变量,使得实证结果更精确。(3)给出了以房养老的推广步骤。(4)采用因子分析法剔除重叠因素后重新赋权,使分析结果更具准确性和说服力。
一、文献综述
较早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学者是Mitchell 和 Piggott(2004),他认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在房地产价格下降、低利率和预期寿命较长的情形下不会存在,因此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模式的实施必须要考虑到以上三种因素。Mitchell等(2008)以日本老年人中的长期护理保险项目为例,得出区域差异因素将是影响这一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Chiuri 和 Jappelli(2010)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住房抵押市场的成功与否和市场规制程度的衡量有关。
对于国内学者的研究,由于政策的支持,以房养老逐渐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例如,朱劲松(2011)基于问卷调查的结果,建立Logit模型的分析,得出改变传统观念及教育子女是开展以房养老重中之重的结论。楼国涛等(2011)选用各省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找出了影响以房养老开展的主要因素。张连增和王皎(2014)对影响中国寿险市场的宏观经济、社会等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提出应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提高保险服务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相关建议。
由于中国各省份间的经济发展、年龄结构、家庭组成和社会观念等差异巨大,对以房养老可行性试点地区的分析并不适合以省为单位。因此,转而研究中国哪些城市具备开展以房养老的条件,并对其进行分类说明,以推广中国以房养老的模式,显得十分现实和必要。
二、使用的方法介绍、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选用的影响因素可分为人口和经济两方面。人口方面主要是年龄、受教育程度和社会抚养比等因素,而经济方面主要包括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储蓄水平等因素。
(一)使用的方法
1.主成分分析法。将各指标标准化处理后,运用SPSS16.0软件对其进行因子分析,以提取的4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计算各地区的综合得分,据此评定其是否具备开展以房养老的条件。
2.聚类分析法。为得到哪些城市可作为以房养老试点的候选城市,以及其间的相近程度,我们用聚类分析法将选入的40个城市进行归类,并分析其可能的开展顺序。
(二)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从有效需求角度即消费者要有购买的需要和能力,选取可能影响以房养老开展的因素,具体指标及分析如下:
1.经济发展方面。(1)人均生产总值。居民经济实力较高,则其房屋价值有所保障,且养老基础设施、金融机构及社会制度等均更加完备,使以房养老的开展有很大的物质保障。这里选用城镇人均生产总值。(2)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储蓄水平。低收入群体由于对生活资料存在着刚性需求,因而更加需要保障经济来源。这里选择2013年全国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人均消费水平。若一个地区的消费水平相对较高,则老人的生活压力则越大,对以房养老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加,这里选用人均消费支出。(4)住房平均销售价格。房屋价值是以房养老定价的主要指标,这里选用2014年3月份全国各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指数作为参考。(5)养老基础设施。以房养老的开展需要一定的配套养老机构予以辅助,这里选用各城市医疗卫生机构数、专业卫生技术人员数和卫生机构床位数作为参考。(6)房地产住宅投资额。以房养老的关键是房产,住宅开发力度大的地区,客观上提供给老人的选择空间便越大,更有条件开展以房养老。这里我们选用各城市全年住宅投资额。
2.人口组成方面。(1)年龄组成状况。老龄化严重的城市对以房养老业务的需求更大,我们用65岁以上人口占比来衡量。(2)家庭结构情况。三无老人及失独家庭的经济能力相对较差,其对以房养老的需求更为迫切。这里,简单起见,我们选择平均每户人口数量。(3)老龄抚养比。抚养比较高的地区,单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更多的非劳动年龄人口,生活压力较大。这里选择老年抚养比。(4)老人受教育程度。以房养老的开展深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学历相对较高的老人,其观念较容易转变,因而能接受此业务的可能性更大。这里选择文盲率作为逆向参考指标。
关键词:老龄化;“以房养老”;主成分分析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7-0148-03
引言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剧以及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中国劳动力短缺、经济增长放缓等问题也日趋严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于2013年9月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精神,中国保监会于2014年3月下发《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计划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四个城市进行“以房养老”试点。
虽然中国目前已明确要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这四个城市进行试点,但其是否会落入“试点成功、推广失败”的怪圈?由于中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习俗差异十分明显,以房养老在客观上并不适合全面推广。科学的做法应是分析各城市的相关指标,客观公正地评判其是否具备开展以房养老的条件。因此,本文通过对各城市经济状况、人口组成等因素的分析,研究中国“以房养老”模式在城市中进行推广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较公正地评判中国城市开展以房养老的能力,进而得出这些城市的开展顺序。
本文的创新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以城市为研究对象,得出的结论具有现实意义。(2)引入受教育程度作为传统观念的代理变量,使得实证结果更精确。(3)给出了以房养老的推广步骤。(4)采用因子分析法剔除重叠因素后重新赋权,使分析结果更具准确性和说服力。
一、文献综述
较早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学者是Mitchell 和 Piggott(2004),他认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在房地产价格下降、低利率和预期寿命较长的情形下不会存在,因此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模式的实施必须要考虑到以上三种因素。Mitchell等(2008)以日本老年人中的长期护理保险项目为例,得出区域差异因素将是影响这一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Chiuri 和 Jappelli(2010)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住房抵押市场的成功与否和市场规制程度的衡量有关。
对于国内学者的研究,由于政策的支持,以房养老逐渐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例如,朱劲松(2011)基于问卷调查的结果,建立Logit模型的分析,得出改变传统观念及教育子女是开展以房养老重中之重的结论。楼国涛等(2011)选用各省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找出了影响以房养老开展的主要因素。张连增和王皎(2014)对影响中国寿险市场的宏观经济、社会等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提出应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提高保险服务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相关建议。
由于中国各省份间的经济发展、年龄结构、家庭组成和社会观念等差异巨大,对以房养老可行性试点地区的分析并不适合以省为单位。因此,转而研究中国哪些城市具备开展以房养老的条件,并对其进行分类说明,以推广中国以房养老的模式,显得十分现实和必要。
二、使用的方法介绍、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选用的影响因素可分为人口和经济两方面。人口方面主要是年龄、受教育程度和社会抚养比等因素,而经济方面主要包括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储蓄水平等因素。
(一)使用的方法
1.主成分分析法。将各指标标准化处理后,运用SPSS16.0软件对其进行因子分析,以提取的4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计算各地区的综合得分,据此评定其是否具备开展以房养老的条件。
2.聚类分析法。为得到哪些城市可作为以房养老试点的候选城市,以及其间的相近程度,我们用聚类分析法将选入的40个城市进行归类,并分析其可能的开展顺序。
(二)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从有效需求角度即消费者要有购买的需要和能力,选取可能影响以房养老开展的因素,具体指标及分析如下:
1.经济发展方面。(1)人均生产总值。居民经济实力较高,则其房屋价值有所保障,且养老基础设施、金融机构及社会制度等均更加完备,使以房养老的开展有很大的物质保障。这里选用城镇人均生产总值。(2)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储蓄水平。低收入群体由于对生活资料存在着刚性需求,因而更加需要保障经济来源。这里选择2013年全国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人均消费水平。若一个地区的消费水平相对较高,则老人的生活压力则越大,对以房养老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加,这里选用人均消费支出。(4)住房平均销售价格。房屋价值是以房养老定价的主要指标,这里选用2014年3月份全国各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指数作为参考。(5)养老基础设施。以房养老的开展需要一定的配套养老机构予以辅助,这里选用各城市医疗卫生机构数、专业卫生技术人员数和卫生机构床位数作为参考。(6)房地产住宅投资额。以房养老的关键是房产,住宅开发力度大的地区,客观上提供给老人的选择空间便越大,更有条件开展以房养老。这里我们选用各城市全年住宅投资额。
2.人口组成方面。(1)年龄组成状况。老龄化严重的城市对以房养老业务的需求更大,我们用65岁以上人口占比来衡量。(2)家庭结构情况。三无老人及失独家庭的经济能力相对较差,其对以房养老的需求更为迫切。这里,简单起见,我们选择平均每户人口数量。(3)老龄抚养比。抚养比较高的地区,单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更多的非劳动年龄人口,生活压力较大。这里选择老年抚养比。(4)老人受教育程度。以房养老的开展深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学历相对较高的老人,其观念较容易转变,因而能接受此业务的可能性更大。这里选择文盲率作为逆向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