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学习环境下大学生疏离感与学习投入实证研究

来源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2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大学生疏离感量表和学习投入水平量表对822名大学生开展调研并建模分析.研究发现:(1)大学生学习投入可分为八个维度(主动学习、坚持、交互、专注、策略运用、自我管理、学习兴趣、学业自我效能感),大学生疏离感可分为四个维度(网络疏离感、学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社会疏离感),均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2)目前大学生学习投入水平较高,疏离感水平较低.(3)性别、民族、是否为学生干部等统计变量在疏离感和学习投入各维度的显著性差异不同.(4)大学生疏离感整体负向影响学习投入,但是疏离感各维度对学习投入各维度影响不同.
其他文献
微公益活动是时代发展的新兴事物,高职院校学生参与微公益活动有助于开发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新平台,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教学质量,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公益价值观.然而思政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充分发挥微公益活动德育价值面临着高职院校学生微公益意识薄弱,高职院校微公益教学平台单一,微公益活动缺乏规范的管理保障机制,对微公益活动的支持力度不足等问题.对此,高职院校应重视微公益理念宣传,培养大学生微公益意识,打造微公益教学平台,提高思政教育实践教学质量,健全微公益活动管理机制,发挥持续性思政价值,加强微公益活动
党史学习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和环节,有助于青年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增强“四个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应当积极主动融入大学生群体,从多方面出发予以强化.以泰山学院旅游学院“红色星期二”学生党建工作品牌创建实施为例,通过分析党建品牌设计实施对党史学习教育的推进作用等,提出党史学习教育应该不断丰富载体,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创新路径,以满足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来华留学生规模逐步扩大,但是留学生群体的跨文化适应整体不佳,主要表现在文化差异造成文化冲突,语言障碍导致沟通不畅,生活环境急剧变化导致日常生活适应性不足,敏感问题造成心理波动较大,管理制度僵化导致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薄弱等方面.为了进一步提升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高职院校需要加快培育开放共融的跨文化环境,建立多元化的跨文化教育体系;加强与来华留学生的沟通交流,拓宽沟通交流的渠道与方式;健全来华留学生的支持网络体系,帮助来华留学生解决跨文化生活难题;注重对来华留学生的人文关
导学关系是当代研究生培养中的基本关系,导学关系的起源可追溯至中世纪时期的行会学徒制.行会学徒制是基于权利与义务而建立的契约式师徒关系制,呈现出师徒关系契约化,师徒权责明晰化,教学内容丰富化,教学行为规范化等典型特征.这些典型特征,为当代研究生导学关系构建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学校层面,构建明确而规范的制度保障体系;导师层面,重视立德树人与知识教育的有机融合;研究生层面,重视主动学习与交往能力的培养;导学关系层面,构建契约型导学关系.通过借鉴中世纪行会学徒制的相关经验,以期能更好地推动当代研究生良好导学关系的构
以暴力视频和亲社会性视频为实验素材,选取某民办大学129名大学生进行内隐联想测验(IAT),通过对暴力刺激组、中性刺激组和亲社会性刺激组进行实验,以探究不同视频类型和性别因素是否会影响内隐攻击性认知.实验结果显示,暴力刺激组与中性刺激组IAT效应值差异不显著,而亲社会刺激组与中性刺激组IAT效应值差异显著;观看亲社会性视频后,性别主效应边缘显著,女性IAT分数大于男性IAT分数.实验结果表明,仅亲社会性视频能显著抑制民办高校大学生内隐攻击性认知,并且更容易对民办高校女大学生的内隐攻击性认知产生影响.因此,
基层教学组织是“双万计划”背景下应用型高校立德树人和组织开展教、学、研、管等活动的基本主体,直接关系着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应用型高校,针对基层教学组织处境边缘化、管理短期化、功能被弱化和成员分散化等运行困境,通过规范基层教学组织的设置管理、优化基层教学组织的机制建设、提升基层教学组织的综合能力、增强基层教学组织的教学团队竞争力等优化对策,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的实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提升应用型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本研究聚焦反思日志在英语专业学生写作思辨能力培养中的应用,运用NVivo12质性分析软件,分析了英语专业大一学生撰写的30篇反思日志,总结了学生的多维思维活动过程和对写作各方面的关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写作课上使用反思日志来培养思辨能力具有一定的效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增强自学能力,促进师生互动,优化课堂教学,建立有效的学习循环.研究对写作思辨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以湖南某高职院校88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情绪智力量表和大学生学业适应量表调查高职新生情绪智力与学业适应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结果发现,情绪智力在性别、生源地、身份与独生与否上存在差异,学业适应在性别、身份与独生与否存在差异;情绪智力各因子与学业适应各因子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正相关,即情绪智力越高,学业适应越好.建议通过提升情绪智力水平来提高高职新生的学业适应.
以CNKI数据库中2001-2020年高职院校中非遗传承与教育领域的期刊论文为原始数据,运用知识图谱分析法、文献资料分析法对国内该领域20年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高职院校中非遗传承与教育领域的发展动态、热点、趋势及不足.研究发现,成果发文量从2015年开始逐年攀升,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尚未形成紧密而系统的作者、机构、院系合作体系;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人才培养”“高职教育”“工匠精神”“校企合作”等方面,“非遗传承人”“实践教学”“工匠精神”可能会持续成为未来几年的研究趋势.
研究以重庆市某幼儿园100名5-6岁的幼儿为被试,请教师填写幼儿气质问卷,父母填写教养方式问卷和测评幼儿攻击行为的问卷,研究幼儿外倾性与攻击行为的关系,以及父母民主教养方式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父母民主教养可以调节幼儿外倾性与攻击行为的关系,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可以弱化外倾性与攻击行为的正向关联,有助于减少个体攻击行为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