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AV影像密集匹配点云多层次分割的建筑物层高变化检测

来源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wanghui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城市建筑物层高变化检测难题,提出一种基于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影像密集匹配点云多层次分割的变化检测方法。首先,对多时相UAV影像匹配密集点云进行网格划分,并计算网格内部的归一化数字表面模型和差分数字表面模型两种几何形状特征以及归一化过绿指数和亮度两种光谱特征;然后,基于区域生长规则进行点云分割,并判断分割对象的变化/未变化/不确定状态,对不确定状态的分割对象,逐步严格生长准则实现多层次迭代分割,直至判断出所有点的变化状态(增高/降低/未变化);最后,综合
其他文献
基于3DP技术制备出316L不锈钢生坯,并将其固化、脱脂,然后在1 385、1 410、1 435℃下进行高真空烧结,探索打印生坯采用无压烧结致密化的可行性,探究烧结工艺对试样密度、力学性能和拉伸断口的影响。结果表明,打印毛坯通过无压烧结来实现致密化是可行的。随着烧结温度增加,试样的致密度提高、尺寸收缩增大,材料的强度、塑性等力学性能也随之大幅改善,在1 435℃烧结时其致密度最大,达到88.7%
以Ti48Zr18V12Cu5Be17非晶复合材料为基础,研究了半固态等温处理(SSIT)和再结晶重熔法(RAP)对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SIT和RAP处理后材料并没有发生相变,但是组织由
对喷墨砂型3D打印机的进口耗材和国产耗材进行研究对比,测试分析了原砂的硅含量、微观形貌、粒度分布、含水量、堆积密度、表观密度,检测了树脂及粘结剂的pH值、粘度指标,探
分析了某航空发动机用ZTA7钛合金铸件在长试考核后形成荧光显示的原因.利用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对剖切后的铸件进行组织分析,并进行了氢含量检测.结果表明,铸件裂纹处断口呈
阀体零件在铸造过程中极易产生缩松、缩孔等缺陷.基于ProCAST软件对阀体零件铸造的充型和凝固过程进行了模拟,预测铸造过程中阀体可能产生的缩松、缩孔等缺陷的位置.根据模拟
铝合金差速器壳体是汽车传动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其结构相对复杂,且内部品质要求较高.生产过程中,需大面积加工,因而暴露出来的内部缺陷大大增加,尤其是夹渣、气孔.为了解决
大气温度和湿度是描述大气动力和热力状态的重要参数。重点分析武汉地区由微波辐射计测量获得的温度和湿度廓线、大气边界层高度(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height,ABLH)以及液态水路径(liquid water path,LWP)廓线的日变化及季节性变化。首先在有云和无云情况下,对RPG-HATPRO型微波辐射计和探空气球的探测结果进行比较。微波辐射计反演得到的温度、湿
地物的光谱信息是遥感数据的重要特征,对遥感光谱信息的利用经历了从黑白全色影像到多光谱、高光谱再到时间序列的发展历程。近年来,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历史数据的积累,大量的重复观测数据被获取。长时序的遥感数据包含光谱维、时间维和空间维4个维度的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同谱异物、同物异谱的现象。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概念对长时序遥感数据进行描述,在光谱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时谱的概念,详细论述了时谱的理论方
充分考虑不同数据源在变化场景下的数据差异性和行人在导航定位服务中的空间认知习惯,提出了一种融合可视地标与不可视地标的行人相对定位方法。利用基于传感器复合证据理论的方法构建目标路径的不可视地标(如磁场变化、WiFi更新等),检测GoPro Fusion设备获取的全景影像中的视觉显著的可视地标及其与采样点间的相对空间方位属性;根据行人实时获取的传感器数据和地标方位信息分别推估行人在目标路径中可能停留的
作为全媒体理念下的新媒介,遥感影像在时间和空间上极大拓展延伸了人类的感知能力。在分析国内外遥感和新闻结合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遥感新闻学这一交叉学科方向,阐述了遥感与新闻结合后,遥感新闻具有突破视觉时空限制与频谱限制、多尺度揭示规律和保证新闻客观性方面的优势。遥感新闻学的科学问题是研究遥感数据对新闻主题可实现、创建遥感新闻的叙事机制和镜头画面语言体系;遥感新闻学的技术问题是构建新闻任务驱动的遥感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