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论述文本的论据

来源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3277688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股论述文阅读的第二题主要考查我们对文本论证、论点和论据的掌握情况,间有对文本主要内容的考查。下面,我们仅从论述文本论据考查的角度来作解读。
  论据是论述文中支撑作者论点的材料,一股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论述文本往往通过典型事实阐述证明道理,事实论据必须与文章论点在逻辑上保持一致。理论论据是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原理、定律及人们公认的道理等,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运用事实论据要详略得当,引用理论论据要准确恰当。
  阅读论述类文本时,如伺分析论据呢?不管是事实论据还是理论论据,基本上都要遵循以下三个步骤:
  1.梳理筛选论据。首先通读全文,在文段中画出观点性的语句及支撑证明观点的语句,进而梳理出作者运用了哪些论据材料,即哪些是事实论据,哪些是理论论据。这是较为基础的步骤,关键是细心谨慎,不要遗漏了某个关键论据材料。不然,有可能影响考生对文本观点态度的全面准确把握。
  2.分析立场态度。在找出文中运用的论据材料后,要分析把握该材料所包含的作者的态度倾向。在运用论据材料时,作者一股都会对该材料进行评论分析。考生一定要抓住这些文字,弄清楚文本中的事例材料是作为正面事例还是反面事例,搞明白理论材料是用来佐证作者自己的观点还是作为批驳的对象,从而准确把握作者的立场观点。
  3.分析逻辑联系。逻辑联系包括论据与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及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需要仔细辨析的是论据与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文本中可能运用到多个论据材料,它们之间可能是共同支撑某一观点,也可能是正反对比地印证某一观点,还可能是逐层递进的关系。此外,还要注意思考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论据与论点之间可能是归纳推理,也可能是演绎论证,还可能有因果联系,等等。下面,我们就以具体材料来作一说明。
  唐朝古体诗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一般说来,较之汉魏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诗选序》),那就太过分了。清王士稹《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变,可以略睹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辫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说话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杜甫《哀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抑扬抗坠,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诵诗与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类此。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中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
  (选白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文章有删改)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王士稹对唐人五言卉诗只认可五家,足见其偏见;明许学夷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观点可谓通达。
  B.本文第三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卉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调感方面的不同。
  c.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卉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
  D.白届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抒情悲慨,读来抑扬抗坠,铿锵成韵。
  阅读解析
  结合作者在引用王士稹的言论后的评述文字“显示出同一偏见”,以及引用许学夷言论后的评述文字“可谓通达之见”可知,A项对论据材料作用的理解是正确的。
  最后一段大量引用诗句,从语段中间位置的“但”字可以窥见它们的逻辑关系,是用对比来论证唐人五言卉体诗和七言卉体诗的不同,所以B项正确。
  我们再来分析c项,句中“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時代卉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的分析不正确,引用的诗论部分,有的是为了说明卉人对唐代的卉诗有偏见,如引用清朝王士稹的“四唐卉诗之变,可以略睹焉”,就是为了说明王士稹对唐代卉诗有偏见。可见,c项答案错误。
  D项用选文文本内的观点去解读高中课本里学到的内容,可以视为要求考生为文中的论点补充一个恰当的论据材料。根据选文中“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抑扬抗坠,铿锵成韵”的表述,可判断出D项正确。
  (责任编辑/胡璐)
其他文献
寒假中的一个晚上,妈妈拿着一张纸和一支笔走到我面前,要我做一道心理测试题。她问我:“你觉得最温暖的两个字是什么?”随即把手上的那张纸递给了我。  我好奇地瞥了一眼,只见纸上写着九个词:“我在,别怕,别哭,等你,爱你,想你,懂你,晚安,再见。”妈妈说:“你会选择什么呢?想好了再回答。”我脱口而出:“懂你。”  十六岁的我,正处于渴望被人理解和认同的年龄,却常常为自己的言行不被别人理解而苦恼。我说出答
引言:  “宅”這个字在当下被赋予了千姿百态的含义。日本人视宅人为无法进行正常社交活动的废柴,但在国人文化中则慢慢演化为了“居家好男(女)人”,而在美剧中,宅人们又常常以性格古怪、技术超群的奇才异人的面貌出现。    然万变不离其宗,不论哪种“型号”的宅民,其生活规律都遵循着相同的宗旨——比起外界喧嚣纷扰的大世界,自己那相对独立封闭的小空间更让人感到安逸。在这已被七十多亿人占领的地球上,人们难以寻
800米项目被很多高三体育专业考生看作是最艰难的一项。平时的训练中有的教练常采用600米、800米或1000米等较长距离的跑来发展学生的专项耐力。长时间采用这些较长距离的跑会给学生心理上带来很大的负担。我在多年的训练实践中以400米作为800米专项速度耐力训练的主要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现将我的经验与同行分享,望探讨指正。    一、采用400米跑的依据    1、400米与800米的供能系统基
不过是一场异域的焚天山火,一种濒危生物的灭绝;无非是一场遥远瘟疫的暴发,一起野生动物走私案的查获……没有谁会预料到一场夺人性命的灾难即将来临。  直至 2019 年末,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蔓延全国……  环境的愈加恶劣,阴暗的角落里,在我们不知道的角落里,某些人释放出人性的丑恶,悄然地作用于每个人的生活中,引发了自然对人类性命的收割。没有什么天降之灾,有的不過是自作之孽!  而承受这无妄之灾的,不仅有
摘要:本文通过对幸福概念的厘定,分析了体育教师幸福感缺乏的原因:是因为体育教师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教学欲望造成的。文章还探讨了体育教师追求幸福感的意义,以及怎样去做一个幸福的体育教师。  关键词:体育教师 职业 幸福感    前言    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毕生所愿,不同的幸福感和幸福观取决于不同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价值观。作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体育教师,同样也要追求自身的价值和幸福。但是,体育教师
中华民族,是一个在万千磨难中成长的古老民族,而正是因为有无数有识之士的奋斗,这个英雄的民族才能在泱泱历史长河中不惧风浪,才能站稳脚跟。如鲁迅所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酌古御今,那些“埋头苦干”的人,那些“拼命硬干”的人,众志成城保护着祖国和人民,让中华民族渡过了一個又一个难关。 如同千灯共燃,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上熠熠生辉。  回望中华民族历史,那是一段饱经沧桑的岁月,却
(一)  “在村子的北边,有一片茂盛繁荣的树林,而在树林的最深处,有一条隐秘的河流,河流边有一座数尺高的石碑,找到这条河,河神就会给你无尽的财宝,作为勤劳和坚毅的奖励。”  这是村子里人尽皆知的传说,所有人都对传说中的宝藏向往不已。这个小小的村庄叫务实村,从几代以前,村里人就以务实踏实而闻名,村子的名字也由此而来。到了这一代,许多村民都认为,以勤劳著称的他们终会得到河神的奖励。  即使没有人找到过
[题目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8年11月18日,在苏州马拉松女子组比赛最后冲刺阶段,中国选手何引丽正拼尽全力与一名非洲选手争夺冠军。两人都在咬牙坚持时,先后有两名志愿者冲入跑道给何引丽递国旗,何引丽慌乱中带着国旗跑了几步后,将其“扔”在地上,被干扰了两次的何引丽失去了提速的机会,最终因5秒钟与冠军擦肩而过。  事后,马拉松主办方回应 “递国旗是对选手的一种礼遇,选手披国旗冲
课堂即时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语言、思维等学习行为,作出及时的价值判断。课堂即时评价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评价方案与评价结论,强调对具体行为的评判。评价不仅仅是为了评判和鉴定教与学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指明教与学的方向。很明显评价不再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成为教学的必要手段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成为教师及时调整和修正自己教学行为的必要依据,成为学生不断
典例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共3题,12分)  材料一:  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5月16日—18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副部长钟登华做了“智能教育引领未来:中国的认识与行动”的主题分享。  钟登华认为,35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为中国的计算机产业发展铺垫了道路。而35年后的今天,要培养智能时代的合格公民,人工智能教育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