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样本分析的民族动画电影创意认知与思考

来源 :教育传媒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pige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以第三届中国民族题材原创动漫作品大赛获奖作品为样本,通过对获奖作品在符号、题材和主题三方面呈现规律的分析,发现民族动画电影逐渐形成了“民族符号运用成为本能,促进创意增色”“传统题材表达受限,题材创新渐成主流”“主题符合时代需求,与宏观生态交相呼应”“功能以沟通为主,认知逐渐回归本质”这四方面的创意特征,并从满足多元人才需求、打造精品、深挖价值三方面提出了相应思考。
  【关键词】民族艺术;动画电影;创意;样本分析
  一、引言
  自《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发布以来,中国电影产业在政策和资本的双重驱动下不断优化,逐渐进入由量变向质变、由做大向做强转变的新时期,国产动画电影也开始崭露头角,迎来长足发展。
  一方面,国产动画近年来票房表现可圈可点。从单片票房看,国产动画票房屡创佳绩,其中,《大鱼海棠》票房为5.65亿元,《熊出没·变形记》票房为6.02亿元,《大圣归来》票房为9.56亿元,《功夫熊猫3》(美国和中国联合制作)票房为10.02亿元,其中《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为49.72亿元,居于榜首,①即使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电影市场相对冷清低迷的情况下,《姜子牙》也实现了16亿元的电影票房。而仅在10年前,动画电影人还在为《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票房破5000万元欣喜若狂。
  另一方面,国产动画不断尝试在艺术创作上有所突破,成为民族文化传播的载体。近年来出现了《大圣归来》(2015)、《大鱼海棠》(2016)、《大护法》(2017)、《风语咒》(2018)、《哪吒之魔童降世》(2019)、《姜子牙》(2020)等多部精品动画,这些动画在主题设定、题材选择、叙事方式、角色和场景设计、制作技巧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创新,并将动画电影这一艺术形式与民族文化相互融合,表达民族精神气质,传递民族价值观念,讲述民族传说故事,呈现民族元素符号。例如,《大圣归来》依托经典文学作品《西游记》这一热门IP,对内容进行顛覆性改编,对孙悟空、江流儿进行个性和形象的现代阐释,辅以亭台楼阁、唢呐、笛子等中华民族传统视听符号,展示了从凡人到英雄的蜕变,该片也被《人民日报》评价为10年少有的“现象级”作品。再如,猫眼评分9.7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将古典文学作品《封神演义》和动画片《哪吒闹海》进行嫁接,在妥善处理传统与现代、个体与集体、善与恶的二元关系之中展现故事情节,“灵丸”哪吒和“魔丸”敖丙之间由对立最终走向合体,不屈不挠追求自我价值的精神引发当代受众情感共鸣,影片同样采用山水画作、传统建筑等民族符号,最终成就了迄今为止全球单一市场票房最高的动画电影。
  在此背景下,对民族动画电影进行理论探讨,既符合时代需求,又具历史必然性。中国动画的发展史即是对动画的民族性不断思考和探索的历史,国产动画从来不乏民族基因。早在20世纪初,中国动画的开山鼻祖万氏兄弟就开始思考动画的民族性问题,在《闲话卡通》中,他们认为“要知道中国有中国的人物形态,绝对与别国不同,要含着中国幽默性的笑料和中国人物习惯的形态,方是‘准’中国式的‘活动漫画’”,②万氏兄弟还将理性思考运用于实践创作,完成了红极一时的动画电影《铁扇公主》。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对于民族动画的理论探讨更为急迫,1960年1-2月,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联合在北京举办美术片展,并就动画的“现实性”和“假定性”进行座谈,无论与会代表立场如何,大家普遍认可动画的“民族风格”,该阶段涌现出《骄傲的将军》《渔童》《孙悟空大闹天宫》等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电影,促成了中国动画的第一次繁荣。到了20世纪80年代,民族动画大放异彩,《天书奇谭》《金猴降妖》《九色鹿》等一批动画名片纷纷问世,中国动画迎来了第二次繁荣。及至21世纪,民族动画在审美、文化、社会、经济等多元价值的融合和共生过程中逐渐发展,并再次崛起,实践证实了民族动画的持久性和生命力,也向理论界提出予以理论支持的要求。当下应当如何认知民族动画在票房和艺术上的繁荣,民族动画的创作群体具有怎样的创意特征,民族动画大放异彩是否具有普遍和持续的人才基础?本研究拟通过对民族动画电影获奖作品的分析,试图为民族动画创作群体创意特征“画像”,并结合民族动画发展的生态环境提出相应思考。
  二、赛事动画的样本分析
  什么是“民族动画”?怎样理解民族动画中的民族范畴?哪些动画作品可以纳入研究框架?费孝通在为《盘村瑶族》作序时曾说:“我最近越来越感觉到在民族地区做社会调查不应当只调查少数民族,因为在民族地区的汉族常常对这地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少数民族的社会不能离开他们和汉族的关系而存在。”③从社会发展的历史实践看,汉民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的整体,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因此,民族动画电影的研究对象是致力于对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进行传播的动画电影。
  (一)关于“第三届中国民族题材原创动漫作品大赛”
  结合对民族动画电影的内涵分析,本研究选择“第三届中国民族题材原创动漫作品大赛”中动画类获奖作品为样本总体进行分析。大赛以“传承民族文化,发展时代动漫”为主题,2019年底经过严格评审获奖作品产生并通过了公示。其中,一等奖3名,包括《线魂》《巧儿》《幸福大街10号》;二等奖6名,包括《水族背扇》《吾》《伶梦》《敦煌情》《沙弥止风》《江格尔的神驹》;三等奖10名,包括《带花的包子》《渡夏》《打铁花》《哈达》《草原骏马》《响沙湾的传说》《羊和鼠》《梨木匣》《The Face Off》《花老虎》。此外,大赛还评出优秀奖20名、入围奖30名,所有动画类参赛作品共有69部获奖。
  本届大赛参赛作品试图将中华文化体现于创意的不同层面,案例总体契合民族动画的内涵和外延。参赛者身份多元,既有相关专业的学生,也有高校教师,同时还有来自学校以外的组织及个人。因此,对获奖作品进行分析既能客观发现民族动画电影的创意综合能力,尤其是学院派的认知和水平,又能从一定程度洞见中国民族动漫创意未来一段时间的整体潜质。   (二)指标的确立与分析
  结合民族动画电影的创意特质以及本次样本总体的具体情况,我们将分析指标确立为符号、题材和主题三大类。
  作为动画电影的构成要素,大量民族化的视觉和听觉符号被运用于文本创意之中。动画作品生动地再现了服饰、器物、建筑等视觉符号,例如,《巧儿》中的门神、窗花、虎头帽;《水族背扇》中的吊脚楼、马尾绣。此外,歌曲、对白、背景音乐中也大量融入民族化听觉符号,例如,《梨木匣》采用了中国新艺术音乐创始人龚琳娜的《庭院深深》;《渡夏》使用了闽南语对白。还有部分动画将水墨、剪纸、皮影等民族艺术形式运用于创意中,形成鲜明风格,获奖作品中有水墨动画《鹅毛扇》、剪纸动画《亮丽内蒙古》、皮影动画《老鼠嫁女》等。
  从题材来源方面看,原创题材作品47部、改编题材作品22部。原创作品中古代题材4部、现代题材43部。改编作品则源自民间故事、文学典籍和历史资料。例如,讲述海南岛民间传说的《鹿回头之歌》,改编自清代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的《姑妄听之》以及改编自《同安县志》和《戚少保年谱耆编》的《决战王仓坪》等。从题材类型上看,动画样本包括爆笑动画《相亲》、科幻动画《妖之外卖》、玄幻动画《吾》、萌系动画《我叫碧云桃》、都市动画《渡夏》、武侠动画《梨木匣》、格斗动画《Memory》、竞技动画《靶心》、励志动画《孝绪得参》、治愈动画《洄光》、浪漫古风动画《她和猫的好天气》、校园生活动画《大学堂》、热血冒险动画《江格尔的神驹》、生活美食动画《苏和呆马之通顺大巷》等,基本涵盖了目前动漫受众喜爱的热门动画类型。总体而言,样本电影中原创现代题材占据比例最高,且涵盖类型丰富。
  设定的主题蕴含于样本电影中并承担沟通、教化、审美和娱乐功能,对应作品数量分别为54部、8部(其中7部为中华优秀传统德育故事系列作品)、2部以及5部。其中,承担沟通功能的获奖动画中,主题与民族历史文化相关的作品24部,与人类心理情感相关的作品16部,与当代社会生活相关的作品14部。在主题设定中,有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线魂》,有表达反战思想、呼唤和平的《决战王仓坪》,有沟通侨商文化与闽台信仰文化的《博杯》,有强调亲情和爱的《内个老头》,有传播中华民族孝文化的《沙弥止风》,有展现新时代草原老姐妹新生活的《云》,有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藏》,有反映当下青年人生存压力与梦想的《城》。综合看来,获奖动画作品表现的主题多元、内涵丰富,强调沟通功能的作品数量最为可观。
  三、民族动画的创意特点及转向
  作为视听艺术和造型艺术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民族动画创意要按照艺术的规律进行;作为特定时空背景下民族精神财富和审美情趣的具体表现,民族动画创意要与社会环境密切联系。因此,以下对样本的分析,一方面结合具体实践探索其微观特点,另一方面结合宏观生态思考其驱动机理。
  (一)民族符号运用成为本能,促进创意增色
  随着民族自信心增强,将民族符号运用于动画创作逐渐成为本能。在获奖动画中,一个招牌、一幅画、一首民歌,处处展示中国元素,体现民族风格。除此之外,在获奖动画中,通过合理运用民族符号,为民族动画创意增色,实现了多元辅助功能。例如,可以通过符号运用,交代时空背景,营造故事氛围,优秀奖作品《鹅毛扇》,爷孙之间鹅毛扇的故事在老北京的胡同里展开,在京剧唱腔中结束,骨肉亲情在符号营造的温馨背景下自然流露;可以通过符号运用,交代冲突原因,推动情节展开,二等奖作品《伶梦》的主人公、川剧老艺人在屋内拿出戏服,坐在镜前,带观众回顾个人艺术人生的缘起,动画展示了戏台前的人声鼎沸、宣传画、残旧的戏台、背吉他拿麦克的“自由女神”、直播打赏、嘻哈歌手、电子娱乐产品、“沙发土豆”等符号,一幅幅画面以“蒙太奇”方式呈现,解释了主人公以及戏剧艺术受到时代运动、外来文化、电子科技、网红经济等因素冲击的境遇,传统艺术开始由兴盛转向衰落,然后借用至尊宝的台词“他好像一条狗”,道出了传统艺术传承的无奈与自嘲;还可以通过符号运用,深挖作品内涵,沟通作品主题。例如,优秀奖作品《刘女代耕》演绎了中国古代孝女的同名故事,影片结尾出现字幕“我们生而为子女,长而为父母,一颗体谅之心,一次体贴之行,都是生命的财富”,一段文字将传统孝文化以符合当代受众审美的方式表达出来,古今华夏儿女打破时空界限情意再次相通,中华文化在新语境下焕发勃勃生机。
  (二)传统题材表达受限,题材创新渐成主流
  传统题材改编动画易于形成观影期待,并为后续宣传造势埋下伏笔,具有一定优势。样本中传统题材作品共计22部,传統文化资源成为动画题材的重要源泉。当选择传统题材进行动画创意时,创意者应当“更多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语境与当下境况,避免生硬地解读传统文化符号的能指”,④这意味着对传统题材进行动画化处理,一方面选择能够体现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念的题材,改编重点在于传统题材的动画化表达,难度较低;另一方面,对传统题材进行创造性改编,应使其更加符合当代语境,改编涉及对人物性格、人物关系、故事情节等内容的重构,这种改编难度大,改编风险高,传播效果未知。在研究样本中,全部22部传统题材作品均采用了第一种呈现方式,通过动画作品再现民族英雄、民间传说、历史典故等,并未出现创造性改编传统题材的情况。
  传统题材的直接动画表达缺乏新意,传统题材的创造性改编存在难度和风险,加之随着时代变迁,传统题材对大多新近社会现实的阐释能力逐渐降低甚至消解,原创题材动画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空间,题材创新逐渐成为主流。样本动画中47部作品通过原创题材反映社会现实,表达所思所感,满足受众的观影需求。例如,优秀奖作品《金鱼》通过意象化的动画手法表现家庭压力、产后抑郁等。入围奖《氧气》以手机为创作灵感,通过荒诞的手法讲述手机以氧气罩的形式奴役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的当代“氧气”等。
  (三)主题符合时代需求,与宏观生态交相呼应   “民族艺术乃至文化的传承不可能成为历史博物馆式的封闭的固化的留存,而应该是开放的、发展变化着的,以使其于传承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⑤因而,主题符合时代需求是民族动画的安身立命之本,是题中应有之义。主题符合时代需求也符合动画电影的历史经验。以孙悟空的荧幕呈现为例,从《铁扇公主》(1941)到《大闹天宫》(1961),从《丁丁战猴王》(1980)到《金猴降妖》(1985),再到《大圣归来》(2015),同一个大圣伴随时代变迁而变化、调整和适应,与观众积极对话。样本动画的主题涉及和平、环保、情义等人类普适性的价值观念以及丧偶婚姻、手机依赖、校园暴力等特定时空下的具体问题,动画主题积极响应时代呼声,体现当代价值观念。
  (四)功能以沟通为主,认知逐渐回归本质
  民族动画展现主题的同时也在承担其对应功能。在中国动画发展历史中,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凸显审美功能的《牧笛》,20世纪80年代后又有相当长时间将动画的教育功能置于首位,近年来,出现了一些以《十万个冷笑话》为代表的娱乐至上动画作品,然而,无论这些个案或某个时期动画电影的功能定位如何,民族动画创意一直与时代需求交相呼应,承担沟通功能。其中,萌芽探索期(1922-1949),中华儿女面临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艰巨任务,通过动画作品警醒世人、鼓舞士气;有限发展期(1949-1978),红色浪漫经典成为典型代表;到了螺旋上升期(1978年至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动画在政策和产业共同驱动下蓬勃发展,⑥可以说民族动画从萌芽起即承担了宏观层面沟通时局、微观层面沟通社会现实的责任。改革开放后近20年,因为过于强调动画的教化功能,民族动画本体发展和受众积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然而伴随《影视动画业“十五”期间发展规划》,尤其是2006年《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规划政策的出台,民族动画从单一的教化功能中释放并迎来了新的广阔空间。
  样本动画中,承担沟通功能的作品达到54部,其他功能作品数量相对有限,这一变化是民族动画发展环境优化的直观反映,也是对民族动画认知理性回归的必然。由于受社会发展进步、人文环境优化、产业政策倾斜、行业共识形成等因素影响,获奖动画与影院动画自觉地运用民族符号满足时代需求、响应时代呼声,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呈现、解读和沟通,实现了动画功能的回归。然而,两者对题材把握和选择的精准度不同,改编和呈现题材的能力水平存在差异。本文中提到的获奖动画或者直接来自院校或者是小型社会组织与院校合作形成,人才来源比较单一,院线动画可以通过购买方式获得国内外高端、稀缺的动画人才服务,因此,二者的差异可以从一定程度反映出民族动画电影发展行业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的不平衡,民族动画大放异彩尚缺乏普遍和持续的人才基础。
  四、民族动画的发展路径思考
  从市场表现看,国产动画电影创作了多部现象级佳作,然而,动画人才培养依然是发展短板。为此,民族动画电影的后续发展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在把握创意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优质内容,挖掘产业价值,加快民族动画电影的发展进程。
  (一)满足民族动画的多元人才需求
  民族动画电影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持,动画电影相关专业应强调实践能力,学生培养要以能力塑造为核心,围绕学生能力形成设置通识教育、专业基础课程和实践类课程,培育动画领域复合型人才。在培养方式上,应积极利用多种资源,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除了常规教学外,应积极与校外专家学者和动画专业机构进行合作。可以邀请艺术院团成员或民间艺人走进课堂,作为见证者、亲历者和传承者,他们对民族文化具有直观体验和深厚情感,并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并传播民族文化的热情,夯实民族动画的创意基础;还可以通过举办赛事或者工作坊的方式,邀请业内专家学者为学生集中授课和讲学,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积极孵化民族动画优秀作品;此外,无论是日常教学还是开展活动,都需积极发挥动画专业机构的“链接”功能,民族动画的创意和制作需要技术和设备支持,并以作品内容传播和价值转化为目标,可以通过机构参与,为“课堂厨房”(Teaching Kitchen)式教学提供场所和平台,还可以通过机构参与将课堂及活动中产生的潜力作品进行打磨和深挖,将创意与市场对接,助力民族动画电影蓬勃发展。
  (二)打造民族动画精品
  打造动画精品,是民族动画电影发展繁荣的基础。从艺术角度而言,要将民族符号运用、题材选择和主题呈现三者有机结合,注重塑造民族动画的精神气质,在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的基础上,确立符合时代、符合国情、符合人类普遍价值观念的作品主题,围绕主题进行题材的加工和处理,并以恰当的民族符号呈现民族故事。此外,“民族电影的拍摄和创作,不仅要在内容上能够展现出独特的精神气质,同时在形式上也要通俗易懂,才能唤起双方共同的生命体验,达到创作者和观众之间的‘互文’效果,实现民族电影的最为有效的传达”,⑦“形式”上通俗易懂,要求民族动画电影还要加强技巧、技术运用,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技巧方面要重视故事叙事的选择和应用,民族动画电影可以借鉴成熟的叙事模式,体察受众心理,满足受众的观影期待。在技术层面,应以购买、合作或自主研发等方式,运用动画制作软件,实现制作流程的数字化处理,缩短制作周期、降低制作成本,增强制作效果。通过艺术、技巧和技术层面的积极配合,打造动画精品,赢得受众口碑,助力民族动画发展。
  (三)深挖民族动画产业价值
  电影的产业化发展有着古老的传统,早在20世纪初,当好莱坞还只坐落于美国洛杉矶郊外的红树林时,每年就有成千上万的电影粉丝去一睹好莱坞风采,带动了当地的旅游、餐饮等服务行业。当下,民族动画电影的发展也需要置于产业框架中进行思考。
  民族动画电影创意完成,后续价值更多取决于创意交换次数,创意交换次数越多,创意辐射领域越广泛,民族动画电影就能带来越多价值。其中,第一层次交换发生于动画电影在不同渠道传播的过程中,应基于“窗口化”发行策略,充分利用传统和新兴的传播渠道,增加动画电影发行的放映收入;第二层次交换发生于动画创意的多元介质化过程中,应将好的民族动画创意改编为漫画、电视动画、游戏、小说、舞台剧、真人影视,围绕核心IP进行泛娱乐化开发;第三层次交换发生于民族动画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中,从美国动画产业发展经验看,迪士尼乐园或者环球影城为受众设计视听环境,电影文本中由故事、角色、布景和情节打造的虚拟世界会被再现为电影主题游乐设施、表演秀、主题商店、酒店和景觀等。民族动画电影应通过深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将现实世界虚拟化,并通过创意传播带来的口碑,形成文化品牌,反哺区域经济发展,通过打造民族动画电影主题游乐设施、表演秀、主题商店、酒店和景观,带动当地交通、餐饮、住宿、娱乐购物、金融、商务等基础设施和服务条件的完善,促进地方就业,加速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助力地方经济的发展转型与升级。   五、结语
  通过样本分析,我们能够看到民族动画电影创意的可喜变化和积极态势,但样本中也存在对民族文化理解不够深刻、表达不够准确、制作不精、造型粗陋等问题,民族动画人才的培养和积累依然是当下的重要议题。民族动画电影的创意与传播有利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相互理解,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民族动画电影的相关各方都应该积极参与到相关活动的条件积累、业内实践、成果推介和价值转化的互动进程中,促进民族动画电影迈向新的发展阶段。同时,民族动画电影应立足本土、面向世界,以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为导向,在積极创新题材的同时,把握传统题材的话语阐释权,通过民族符号建构故事,打开民族动画电影的国际市场,消解国际传播中的语言及文化障碍,增进文化认同。此外,还应以民族动画电影为中介,发掘民族动画电影的社会服务功能,例如,动画可以应用于教学,帮助学生克服困难、集中精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⑧动画可以应用于儿童青少年的精神疾病治疗及减少犯罪,⑨等等。这些经验都为民族动画电影拓展自身的生存空间提供了有益范本,彰显了民族动画电影的巨大发展潜力。
  注释:
  ①王分棉、周煊、任倩宜:《中国影视上市公司发展格局及其对电影产业的影响》,《电影艺术》2019年第6期。
  ②陈培培:《“现实性”“假定性”“民族风格”——〈座谈美术电影〉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动画理论》,《当代电影》2016年第7期。
  ③徐杰舜:《自在、自为与自觉:汉民族研究百年学术史》,《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1期。
  ④刘宜东:《“中国梦”视域下新十年中国动画电影民族化探析》,《当代电影》2018年第1期。
  ⑤宋生贵:《民族艺术传承主体的当代变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民族艺术的美学研究》,《内蒙古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⑥肖华:《中国动漫产业价值开发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8-31页。
  ⑦杨雪团:《传统民族文化的电影化叙事策略》,《当代电视》2018年第12期。
  ⑧Richard Burdett,Vicky Hulbert,et al.Making learning easier for SEN students through the use of film and animation .Journal of Assistive Technologies, 2010, 4(2).
  ⑨Helen Mason.The re-animation approach:animation and therapy. Journal of Assistive Technologies, 2011, 5(1).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由中国教育电视台和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联合出品的“社保”纪录片共推出了两季,本文对这两季纪录片进行了从国情调研式民生故事到制度层面的理性探析。  【关键词】国情调研;三个维度;“三书”;社保制度  截止目前,由中国教育电视台和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联合出品的“社保”纪录片共推出了两季,分别为五集的《中国社会保障纪实》(第一季)和两集的《制度的力量》(第二季)。“以人民为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大力推动下,党的建设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以党建促业务成为各行各业的共同追求。  作为传媒大家族中的一员,教育电视台如何通过党的建設促进自身业务发展,这是一个必须加以认真思考的问题。  笔者认为,路径在于寻找结合点,实现党建与业务的高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早就指出:“处理好党建和业务的关系,解决‘两张皮’问题,关键是找准结合点。”就教育台而言,笔者以为队
民主革命时期,李大钊、毛泽东等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与革命出版家,在高度认同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思想的基础上,充分结合中国新闻出版实际,对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自由思想的中
【内容摘要】本文以本科“管理学”课程为例,分析了“管理学”的特点以及新媒体对“管理学”教育的影响,再分别从课程设计、课前学习、课堂学习、课后总结四个环节,探索将新媒体运用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方法,旨在改善“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新媒体;“管理学”;翻转课堂  一、引言  在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提出了“金课”标准,即高阶性、创
【内容摘要】美育思想,源远流长。在互联网新时代的背景下,美育的重要性不断凸显。新媒介艺术成为美育实践的重要构成,也使得媒介素养等成为美育的重要内容。在新媒介文化时代的背景下,美育实践应该在前人基础上“接着讲”,应该不断与时俱进地研究解决新问题,如美育实践对象的青年化问题、美育传播媒介的变化问题、美育实践的效果问题等。新时代的美育实践要依托最新的科技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科技赋能,需要通过美育实践,培
【内容摘要】本文认为场景在连接社会资源方面发挥的社会效用以及所起到的作用是至为关键的。场景的本质并不止于在微观层面上通过信息适配为用户提供更具想象力的服务,它更在宏观层面上成为重构社会关系、开启新型关系赋权模式的重要力量和关键推手。认识场景作为新传播学科领域的重要范式,便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关键词】网络新媒体;重构与连接;场景;范式  一、场景  把“场景”一词作为重要的概念和因素引入传播学始
【内容摘要】由于市场利益的驱动与可参与合作的技术机会,泛渠道化传播的迅速扩张,各种混淆视听的信息风险和众声喧哗的舆论乱象不时出现与扩散,有可能稀释、遮蔽甚至歪曲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供给。在以受众(用户)为中心的传播模式下,如何对不良传播加以甄别和防范,探寻传媒批判型受众培养的理论基础与路径,以提高受众整体的媒介素养,成为当下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媒体融合;信息风险;批判型受众;理论基础;
我国高校在“自主办学”的权限之下,可以对学生做出警告、给予处分、取消相关资格、退学等多种多样的惩戒行为.然而不同惩戒行为性质不明,以至于在实践中司法的审查限度不清,
【内容摘要】本文以《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颁布为研究背景,以视障群体美育素养提升为研究切入点,系统梳理了无障碍电影与视障群体美育的关联。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无障碍电影在视障受众无障碍传播接受方面存在的问题,思考了无障碍电影的创作实践与理念重构,以期为新时代美育工作的精准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无障碍电影;视障群体;美育;口述影像;电影空间  2020年10月15日,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与此同时疾病发生率也在上升,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良性乳腺疾病,作为女性朋友要照顾好自己,下面给大家介绍人人可用的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