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写作

来源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llfish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习惯躲在角落去写自己喜欢的文字
  用稚拙的话语讲述
  我的经历,我的思考,我的人生
  它并不完美,却是真实
  虽然不曾有过轰轰烈烈的事迹
  但简单而平凡的生活中有着花样的美丽
  ——深圳市南头中学 桑一丹
  
  曾有许多人问我:“你为什么写作?”原因太多太多,但最终影响我走上写作这条道路的是我的父亲。熟识的朋友都知道我十分崇拜父亲。我的理想就是成为一个和父亲一样的人,终生与语文,与文字,与灵魂打交道。这是我从小便有的坚定信念,自始至终,我都认为父亲是完美的象征。
  父亲写得一手好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独特的字体,深深地吸引了我。而他的文章,更是碰撞着我的灵魂。父亲的文章多为论文,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我一直惊异于文字竟可以达到这样高的境界,这也吸引了我努力在其中摸索。
  文字是细腻的、奇妙的,最能抵达人灵魂深处的,而它也最能诠释我对父亲的情感。每当我提笔时,都能深切感受到来自父辈的力量,深沉的,永恒的,大爱无言。
  如今孤身独闯深圳,思念之情更是充斥了我的生活。惟有写作给予我安慰,也触动我最脆弱的一面。因为父亲的工作,我的学业及种种原因,难承欢膝下,这便是我最大的遗憾,最悲切的哀愁。我从不否认我是一个恋家的人,那里有我生命的源泉,智慧的根基。
  曾记得有的同学向我抱怨写作的种种烦恼,他们把写作当成一种任务,一种考试拿高分的途径。我认为那是对文字的亵渎,也是对灵魂的侮辱。他们从未体会过写作的乐趣,也从未感受过那片美好天地。未经修饰,是原始之美;任人发挥,是创造之美;净化心灵,是信仰之美。
  写作甚至也像是一个神圣的仪式,延续着上一辈的香火,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底蕴,凝聚其中。文字是一种传奇,中华文字更是无可匹敌。亦如我,下定决心要拿稳父亲手中的笔,高唱凯歌,将它传递下去!
  我为什么写作?
  ——我有什么理由不写作!?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的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词汇作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在汉语词汇系统中,颜色词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并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本文尝试以颜色词为切入点,探析颜色词与《雨巷》、《静女》、《永远的蝴蝶》三篇课文主题的相关性。  关键词:颜色词;文本;主题;相关性  作者简介:孙兴锐(1982.11-),男,硕士研究生,现任山西省长治卫生学校语文讲师,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 
我们的老祖宗,那位春秋时期卖矛又卖盾的商人,给自己的产品做广告自夸过了头,结果被聪明人一把抓住了把柄,笑话千年,“自相矛盾”这个成语也由此而流传开来。矛盾问题是否可解呢,大家看看下面几则故事,或许你会有兴趣解决他们的困惑。    一、  传说古代有位残暴的国王,有一次抓到一个反对他的人,一定要将这个人处死。国王虽然心里想将反对者处死,但表面上还是装出仁慈的样子:“让上帝来决定这个可怜人的命运吧,我
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教他珍重护风流。端的为谁添病也,更为谁羞。  密意未曾休,密愿难酬。珠簾四卷月当楼。暗忆欢期真似梦,梦也须留。
期刊
摘 要:“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作为万事万物之一的词义亦是如此。“闻”作为现代汉语中的基本词汇,以及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其词义随着历史长河的奔流也发生了变化。  关键词:闻;词义演变  作者简介:杨明毅,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0--01  词
立意肤浅、观点幼稚是同学们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同学的作文要么题材陈旧、人云亦云,要么蜻蜓点水、泛泛而谈,笔墨往往停留在材料的堆砌上。下面为大家提供三条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是见微知著。俗话说,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我们要善于从宽泛的作文题中抓住精彩之处,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一针见血,学会从小事出发,挖掘小事背后隐含的社会意义或有价值的东西。写作“礼物”这个话题时,有一位同学叙述农村学生给他妈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淌过汗,流过泪,付出过也收获过。我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忍耐,我的记忆里盛满喜悦的美酒,但成长中往往还有许多无可奈何的烦恼……  春末初夏的一个夜晚,我陪同母亲前往一家商场购物。在外套区,母亲一眼就看中了一件红色条纹的外套,便停下脚步,一边拿外套在我身上比试着,一边满意地说:“嗯,挺不错的,就买这件吧。”我的目光却停留在旁边的一件外套上:乳白的底色,淡紫的星点,式样简单朴素,却给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