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国航母元年? 解放军航母战斗群建设深度追踪

来源 :军事世界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er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英国路透社近日称,中国在前苏联航母“瓦良格”号基础上改造完成的第一艘航母可能于2011年下水,以庆祝建党90周年,消息人士说:“明年7月1日前后是一个窗口。”该报道随即被认为是自2007年中国官方首次承认可能建造航母3年后所取得的阶段性重大成果。近年来,伴随着从各种渠道传出的官方与非官方消息,海内外各界对中国航母计划的高度关注其实亦早已超越了航母本身,而成为一项重大战略性话题。本刊综合梳理的相关报道希望能提供广大读者与专业工作者一定的参考价值。需特别说明的是,本刊并无意赞同其中任何观点,也并非证实其中任何内容。
  
  航母建设突然加速
  
  美国彭博新闻社近日报道指出,停泊在大连的“瓦良格”号航母甲板上已经可以看到工人在施工,黄昏时分甚至可以看到明显的“电焊火花”。乌克兰继承“瓦良格”号后于1998年将其转卖给中国,并在2002年正式落户位于大连的造船厂。
  据美国海军情报机构2010年7月份的报告披露,停泊在大连的“瓦良格”号会最早完工。该报告推测,“瓦良格”号会在2010年到2012年之间投入使用,但是只作为训练舰,而中国的国产航母将在“2015年后的某个时间”出现。加拿大出版的《汉和防务评论》也猜测,中国建造航母工程并没有受到金融危机影响,配套设施正在继续建设,在建造航母模组化工程的内部厂房外,布满各种货柜,有的堆放达到3层货柜高,可见中国航母建造的准备已经到最后阶段。
  在中国,有关航母问题的讨论已经持续了50年。军事分析家指出,由于货物出口以及石油、天然气和铁矿石的进口都高度依赖安全的海上航道,因此中国正着手在几年内向海上派遣航母。
  在距离海洋643公里远的武汉,西方媒体似乎也发现了中国航母的“蛛丝马迹”。彭博新闻社猜测,一个靠近湖边的航母等尺寸模型虽然无法移动,但是完全可用于训练航母上的舰员。上周,在湖岸边给蔬菜施肥的农民曾看到两辆起重机在该航母式建筑上施工。美国《航空周刊》文章指出,互联网上出现了据称是位于武汉舰船设计研究院的大量非常有趣的有关设施图片,照片显示在一座建筑物上面,一座航空母舰的主要上层建筑正在建设当中,还有一个大型楼顶平台,能够当做战机和直升机起降训练的甲板使用。
  此外,美国“战略之页”网站文章还透露,美国商业卫星拍摄的照片为中国航母计划提供了新证据:中国正在对滑跃型航空母舰甲板的设计进行测试,并猜测中国明年就将拥有一艘具有作战能力的航母。报道称,卫星图片显示中国在西北某地建起了滑跃起飞跑道的训练设施,这里多风,与航母真实环境相似。文章称,中国对舰载机飞行员只进行了4年培训是“赌博”,不过“中国人敢作敢为,日,正在艰难地取得进展。”
  
  江南造船厂准备就绪
  
  继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表示“中国不可能永远没有航母”,以及海军司令员吴胜利表示“中国要加快研制大型水面战斗舰艇”后,江南造船集团近日首次公开表示,该集团已经为承建航空母舰做好准备。
  在上海东方卫视播出的《看东方》节目中,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南大庆在接受东方卫视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我们的硬件设施,从我们的生产能力,我们完全具备了为海军承建它所需要的各种水下水上包括战略性的舰艇项目。现在大家都很关注航空母舰的项目,我今天告诉你的就是:江南造船厂为承建航空母舰已经做好了准备,它已经具备了能力,我们希望承建第一艘我们自己设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母舰。”
  江南造船厂被称为“中国第一厂”,前身是创建于1865年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清末洋务运动创办最早、规模最大的近代民资工业企业,曾为我国制造出第一支步枪、第一门钢炮、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第一代航天测量船——145年来,江南造船厂创造了近百个“中国第一”,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江南造船厂更是为我国的船舶工业和国防现代化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8年6月3日,江南造船厂从黄浦江畔整体搬迁至位于上海市崇明县长兴岛东南端的中船江南长兴造船基地。长兴造船基地占地560公顷。岸线3舟公里的造船基地按照“一百年不落后”的设计要求精心规划和设计,分为3条生产线,并列着4座大型船坞和若干室内、室外船台。
  
  “施琅”号的任务
  
  日本《世界舰船》月刊报道称,作为航母计划的第一步,中国正在推动训练航母“施琅”号的服役,该舰的前身是苏联未建成的航母“瓦良格”号。根据在大连拍摄的照片判断,“瓦良格”已经涂装了与中国军舰相同的颜色。《简氏战舰年鉴》已经将这艘舰称为“施琅”号。
  由于此前没有航母,在开发和建造未来本国航母期间,中国海军可以首先使用“施琅”号进行航母飞行员和甲板作业人员的训练。在自建航母服役之前培训舰载航空兵和甲板作业的队伍,这样可以使自建航母服役后尽快实现战斗力。
  “施琅”号最引人关注的问题,是其采用何种动力装置。如果当初“瓦良格”号卖给中国时,舰上的动力尚未安装,则中国方面还需要大规模的改造。即使动力装置当初已经安装,毕竟也经过了10余年时间,中国也需要对其进行相当程度的整备和维护。如果“施琅”号的动力装置仅仅可供自主航行,则该舰将成为单纯的“海上航空平台”,作为飞机起降和甲板作业的训练场。但是,要训练滑跃起飞,就需要航母高速顶风航行形成的甲板风。如果航母速度太低,其训练价值也就很有限。
  在武器方面,“施琅”号可能仅装备近程防空导弹和近防炮,可能会使用中国海军驱逐舰上现有的红旗-9型导弹和30毫米口径近防系统。当然,作为训练舰,“施琅”号也可能完全不装武器。
  在电子设备方面,“施琅”号如果仅作为训练航母,可能只是装载常规的航海雷达和通信设备,另外再加装航空管制雷达、着航引导雷达和一些航空支援类设备。
  中国计划在2020年前建造多艘航母,因此,“施琅”号作为训练航母应在此之前服役。如果“施琅”号的航速能接近30节,又成功引进了苏-33战斗机,中国海军就可以更加接近拥有真正的航母。但应当注意的是,这并不是说中国很快将建成有实战能力的航母战斗群。
  像中国这样今后要拥有航母的海军,需要从零开始,积累航母的使用经验,自己学习很多制度和机制方面的知识。而且这些知识不仅是如何使用一艘航母,还关系到如何协同航母战斗群中的不同舰艇,如何构建以指挥航母为核心的舰队等。此外,这些知识还必须被此前没有航母时的海军文化所融合。中国海军正在快速发展,并向大洋迈进。但是,要拥有航母,并实现其战斗力,今后还有漫长而艰苦的路要走。
  
  歼-15还是苏-33?
  
  “施琅”号的原型是“库兹涅佐夫” 号,后者使用的苏-33战斗机是目前少数具备滑跃式起飞能力的战斗机之一。关于自己的航母使用何种舰载机,中国有两种方案,即从俄罗斯购入苏-33或使用以苏-33为模型开发的国产歼-15战机。据北京的军事专家透露,歼-15已经在2010年试飞成功。中国已经开始用陆上设施模拟航母飞行甲板进行起降训练。下一步是通过舰载机起降训练培养飞行员。这对于打造航母战斗群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另外,为使航母战斗群在实战中发挥作用,还必须与充当护卫角色的导弹驱逐舰和潜艇等进行联合训练,以策万全。
  最近,中国从乌克兰购买了一架苏-33战斗机的原型机苏-27K以及其结构测试资料,作为研制舰载机的资料。中国还要求使用位于乌克兰的前苏联时代留下的舰载机训练设施。这可能也是为了防止在训练舰载机飞行员方面过于依赖俄罗斯。此外,中国海军在西安近郊的飞行测试中心建设了滑跃式起飞跳台的训练场。据称已经有加装尾钩的苏-27飞机在这里进行了起落试验。简氏年鉴认为,“施琅”号可能搭载18架苏-33战斗机,与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的搭载数量相同。后者还搭载有19架卡-27系列直升机和4架苏-25UGT教练机。但不知“施琅”号会使用何种直升机。
  西方媒体对所谓的舰载预警机也很感兴趣。美国环球战略网近日推测,中国将为建造中的航母配备由国产运-7平台加装KJ200相控阵雷达系统的新型舰载预警机。运-7飞机为中国仿制俄罗斯安-24型运输机。中国的运-7预警机将承担类似于美国23吨重的E-2型航母舰载预警机的作战职责。
  
  10年建4航母战斗群?
  
  美国国防部报告称,未来中国将会拥有一支包括航母、驱逐舰、潜艇和两栖战舰在内,共190艘主要舰船构成的舰队。彭博新闻社的文章指出,中国必须购买战斗机,训练飞行员,建造辅助舰艇,并学习航母的海上操控技术。据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研究人员估算,一个航母战斗群的成本大约在100亿美元左右。
  在香港和台湾新闻界,关于中国航母的消息已经引起广泛的讨论。《文汇报》引用《简氏防务周刊》文章称,作为建立航母战斗群计划的一部分,解放军海军计划建立一支更为强大的水下舰队,其中将包括20艘核动力潜艇。在过去5年中,解放军潜艇总数已经增至55艘。该报告指出,解放军海军目前已经拥有70艘驱逐舰和护卫舰、50艘登陆舰和45艘近海巡逻舰。
  台湾的消息来源强调,《简氏防务周刊》报告的作者之一——美国的中国军事分析家戈登·雅各布斯称,如果中国航空母舰从2006年开始建造的话,那么解放军第一个航母战斗群可能最早在2011年开始服役,第二个航母战斗群可能干2014-2016年间服役。
  雅各布斯称2006年台湾“国防部”会议上,台湾“国防部”整合评估室主任陈永康说面对中国大陆快速扩张的海军实力以及计划在2020年前开发的2个航母战斗群,台湾需要潜艇来增强其防卫能力。台湾专家认为,“瓦良格”号是解放军三航母战斗群计划的一部分。
  美国国防部公布的2010年版《与中国有关的军事与安全发展》年度报告认为,10年以内中国将启用多艘航母,其中似乎就包括“瓦良格”号。据有关人士称,中国海军计划打造4个航母战斗群,并将其部署到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南海舰队正在海南岛建设基地,其航母战斗群将被部署在此。不过据推测,中国航母战斗群的目标不仅是近海,从印度洋到西太平洋的广大海域也在其视野之内。
  但是,启用航母战斗群所必需的中国版全球定位导航系统“北斗”要到2020年才能覆盖全球。一般认为,提高乘员的熟练程度也是一个课题,要在远洋使用航母战斗群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当“毛泽东”遭遇“华盛顿”
  
  2007年,中国国防科工委发言人黄强首次承认北京正在研究建造航空母舰。
  美国波士顿大学美中关系学教授罗伯特·罗斯表示,近10年来,中国主要靠导弹、潜艇和布雷舰来保卫其领海,那时中国对航母的需求并不迫切,而且也不划算。现在,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达39000亿美元,其外汇储备高达23000亿美元,这使中国领导人正认真考虑建造可搭载固定翼战机的航母,加入由美国、俄罗斯、印度、法国和巴西等国组成的航母俱乐部。美国弗吉尼亚州海军分析中心(CNA)的中国问题专家大卫·芬克尔斯坦指出,“中国造出航母只是早晚的问题,其战略也需要一艘航母或是在区域内投送空中力量的军舰。”
  彭博新闻社文章指出,自冷战结束后,美国一直主宰着太平洋海域航母行动,一旦中国在这个领域有所突破,就会增加其在与日本、韩国、越南和菲律宾的领土争议问题上的分量。罗斯指出,“航母是力量投射的象征,将很容易引发其他国家的共鸣,就像其在中国引起的共鸣一样。”罗斯还强调,中国建造航母或许会令美国感到吃惊,但是绝对不会改变两国的军力对比,因为美国拥有多个航母战斗群,此外,美国还拥有十分安静的、可搭载巡航导弹的核潜艇。
  此前中国海军一直重点增强潜艇力量,目的是阻止美军舰艇接近台湾海峡和中国本土。但是部署航母的战略目的已不仅是阻止美国接近,而是希望作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21世纪超级大国主动进军海洋。外交人士断言,中国的战略企图很显然:扩张制海权和制空权,在东部越过“第一岛链”直至“第二岛链”;在西部,将制海权和制空权扩张至运输中东产石油的印度洋。
  另一方面,拥有航母还有一个政治目的,那就是提升国民的爱国主义感情,增强国民对政府的向心力。据称,这必定能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大国意识。
  韩国《中央日报》也在2011年1月4日报道称,中国作为陆地大国,正在抓紧建设“大洋海军”的步伐。象征着中国海洋战略的便是被称为“岛链”的海洋防御警戒线。“岛链战略”是于1982年提出的。当时海军海洋计划的蓝本表示要到2010年为止,确立第一岛链内的制海权,使其内海化;到2020年确保第二岛链内的制海权;并且在2040年取得可以遏制美国海军在太平洋、印度洋支配权的力量。
  中国正在“航空母舰”那里寻找答案。被认为是经济实力和军事科学技术的总集合体的航母什么时候能浮现在中国的大海上?据路透社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军事消息灵通人士说,中国的航母将会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时候作为献礼登场。现在中国媒体正在争吵给中国的第一艘国产航母取什么名字的问题,其中有“毛泽东”号、“北京”号等。
  如果中国的航母出世,将会进入美中航空母舰在亚洲所有海域中进行角逐的时代。也不排除中国的“毛泽东”号和美国的“华盛顿”号航母在海面上形成对峙的场面。被称为中国的航母撒手锏的反舰弹道导弹“东风-21D”正在形成对美国航母的牵制。相反美国则放言称,如果航母被攻击将用核武器进行应对。
其他文献
2011年9月21日,美国国防部国防安全合作局(DSCA)。
期刊
从俄空军在此次冲突中的总体表现来看,只能说是差强人意,尤其是俄空军在短短6天战斗中接连损失4架飞机(其中还包括其战略轰炸机部队“三驾马车”之一的图-22M轰炸机),与2007年9月以色列空军空袭叙利亚核设施及美國空军在历次局部战争中的表现相比,有着明显差距。  2008年8月8日,俄罗斯和格鲁吉亚因南奥塞梯问题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经过6天激战,最终以俄罗斯全面胜利而告一段落。这场冲突是苏联解体后俄
期刊
中国空军伊尔-76远征利比亚
期刊
现在的太平洋舰队虽然实力不及原来的三分之一,但却从未放弃重建航母舰队的雄心。显然,仅仅两艘“准航母”是难以满足太平洋舰队的胃口的。在俄国内近年来多次泛起的航母建设规划与口号里,太平洋舰队都是俄未来国产大型航母的当然选择。  2011年2月9日,据俄新网报道,俄罗斯国防部消息人士透露,在法国造船厂制造的首批两艘西北风级直升机航母(实为两栖攻击舰)将移交给太平洋舰队。这无疑是对俄总统针对俄日远东岛争高
期刊
泰柬柏威夏寺战火
期刊
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大中型舰艇近年来大幅增多,活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特别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大批“航母型”战舰的服役,将大大增强日本在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干预能力。    22DDH浮出水面    早在日本防卫省2009年8月31日发表的2010年度预算概算中,就决定建造一艘2.4万吨级的直升机驱逐舰(22DDH),并要求为此拨款1166亿日元(1美元约合93日元)。这艘新舰是为接替白根级驱逐舰而建造
期刊
在美国人眼里,别的国家与民族的安全是第二位的,甚至是无所谓的,凭谁提出的安全关切都不关我事!  中国政府曾多次表示,坚决反对外国军用舰机到黄海及其他中国近海从事影响中国安全利益的活动,并敦促有关方面严肃认真地对待中方的关切和立场。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美国执意要派航母到黄海来挑衅,到底传递了什么信息?笔者认为,这起码显示出美国依然在奉行三个“主义”。  一是霸权主义——“天下老子说了算,我想到哪里
期刊
即便美日韩在未来某个时候可能共同举行针对朝鲜的海陆空联合军演,除了会起到帮助朝鲜坚定意志,在战略上更加藐视华盛顿-东京-首尔轴心以外,恐怕别无其他效果可言。  针对朝鲜半岛紧张局势,中国提出举行六方会谈代表团团长紧急会议。但令人遗憾的是,中方希望有关各方在危急时刻至少能坐下来交换意见的主张并没有得到美日韩的积极回应。白宫发言人克劳利一句“美国不急于重返六方会谈”为日本和韩国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定了调
期刊
随着周边国家航母计划的实施,舰载机将成为未来周边国家的下一个军购热点。  作为代表海洋大国地位的名片,航空母舰在近几十年一直是军事强国所追逐的目标。近20年来,伴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稳步而快速的发展,许多亚洲国家对提高本国政治地位产生了浓厚兴趣,纷纷提出了建造、购买航空的计划。如果要装备航母,自然就必须考虑舰载机的问题,一旦拥有了先进的舰载机部队,其海军的海上控制能力必将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而对地区的政
期刊
虽然间谍战争是对手敌意的结果,但历来对重大间谍案件的揭露却往往是一方内部政治情势的表现,因此也对一方内部的政策走向会有微妙而重大的影响。  自从马英九就任台湾领导人,因其承认“九二共识”,致力经济发展,两岸关系一改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紧张局面,呈现了很难得的缓和趋势,两岸经济合作关系有很大进展。在此一总体缓和的背景下,最近岛内媒体揭露的台军少将“间谍案”使公众注意力重新聚焦于两岸军事对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