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鼠是医学科研和教学较理想而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实验大鼠采血标本的优劣,直接影响血液学指标的检测及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对整个实验的成败至关重要.由于大鼠体型小、血管细微且性情较凶猛,受惊时易攻击咬人,这给实验大鼠的采血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目前大鼠的采血方法主要有腹主动脉采血、眼眶后静脉丛采血、眼眶采血、心脏穿刺采血、尾静脉微量采血(即尾静脉刺血或割尾静脉采血)、尾尖采血(即剪尾采血)、颈外静脉或颈总动脉采血,还有断头取血等[1-4].其中眼眶后静脉丛采血、眼眶采血、尾静脉微量采血、尾尖采血为非麻醉采血;以上采血方法大多在麻醉状态下进行的,动物损伤应激反应大,采血量不足,易溶血,且不宜反复多次采血[4-7].这些采血方法用于某些实验有其优点,但在某些实验中就不太适合,特别是对于那些要求实验大鼠在非麻醉清醒状态下,排除麻醉药的干扰,以及采血后实验大鼠能继续饲养观察等,至今未见有很好的解决方法[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