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克活动状况指数与日常体力活动问卷的步速问题在中国与英国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效度检验

来源 :中国全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luz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运动能力是血液透析患者强有力的死亡预测因子.因此,寻求便捷且有效的评价工具以实现患者运动能力的评估是目前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目的 在中国与英国血液透析患者中对杜克活动状况指数(DASI)与日常体力活动问卷(GPPAQ)中的步速问题进行效度检验.方法 于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选取中国某大学附属医院血液透析患者40例与英国莱斯特肾脏病网络系统血液透析患者39例.采用DASI和GPPAQ的步速问题评估患者的运动能力与步速,同时采用往返行走试验(SWT)与简易机体功能评估(SPPB)的步速测试对患者进行测试验证.DASI的效度检验采用相关性分析,GPPAQ步速问题的效度检验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中国与英国血液透析患者的DASI和递增负荷往返行走试验(ISWT)呈正相关(r中国=0.39,rs英国=0.60;P0.05).根据GPPAQ中步速问题的自我评估结果,将中国血液透析患者归为慢速、平稳步速、轻盈步速、快速4类,4类患者客观测量的SPPB步速范围存在重叠,平均SPPB步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英国血液透析患者归为慢速、平稳步速、轻盈步速3类,3类患者客观测量的平均SPPB步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自我评估为慢速患者的平均SPPB步速低于自我评估为平稳步速、轻盈步速者(P<0.05).结论 DASI可以有效测量中国与英国血液透析患者的运动能力.在两个不同文化群体中,GPPAQ的步速问题均无法协助患者准确报告自身步速,但在区分“慢”与“不慢”的步速上具有一定潜在效用.
其他文献
患者男,26岁,额部褐色斑块4年.皮肤科情况:额部见一约3 cm×4 cm大小浸润性浅褐色斑块,触之硬,中央见破溃,皮损处皮温正常,无压痛.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无明显异常,真皮层肿瘤组织,浅层见微囊肿及角囊肿,可见管腔形成,腔内见嗜酸性物质.深部肿瘤细胞小叶状实性上皮巢和上皮条索状排列,上皮条索由嗜碱性基底样细胞及腺管状组成.免疫组织化学:CK(+)、BerEp4(+)、EMA部分肿瘤细胞及管腔侧缘(+)、CEA(-)、S-100(-)、Ki-67阳性细胞约10%.诊断:微囊性附属器癌.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细胞由上皮状态向间质状态转变,并使其获得迁移和侵袭性行为的生物学过程.皮肤肿瘤是起源于皮肤组织的一组肿瘤性疾病,其中以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黑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最为常见.目前治疗皮肤肿瘤首选方法仍为手术切除,但术后仍将面临肿瘤清除不完全、术后复发等风险.本文通过对EMT概
患者男,64岁,右侧乳头破溃,反复渗出流血3年余.皮肤科情况:右侧乳头呈灰蓝色,中央溃疡凹陷,表面少量渗出、流血,部分上覆棕色结痂.左侧乳头及乳晕正常.双侧腋窝未触及肿大的淋巴结.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可见嗜碱性基底样细胞构成的大小不等的肿瘤细胞团块,团块周边排列成栅栏状,可见收缩间隙.诊断:结节/溃疡型基底细胞癌.治疗:行手术治疗,患者术后恢复较好,目前仍在随访中.
患者男,65岁,鼻部皮疹2年,加重6个月,破溃1个月,外院曾诊断为玫瑰痤疮并行激光治疗.皮肤科情况:鼻部大片暗红斑,其上毛细血管明显扩张,呈线状近平行排列;鼻尖背部增生明显,欠对称,触之坚实;左侧鼻孔明显受压,表面可见破溃结痂.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可见巢片状生长的鳞状上皮细胞团块,细胞异型及核异型明显,核分裂易见,可见角珠,局灶可见浸润性生长.诊断:鳞状细胞癌.
老年人常罹患多种慢性病并需要同时接受多种药物治疗,在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效应动力学改变的背景下,易发生潜在不适当用药(PIM)的情况.老年人PIM的发生率较高,PIM可增加老年人衰弱、跌倒、认知功能衰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但目前我国对老年人PIM的研究较为薄弱,且在基层医疗环境下老年人PIM问题尚未得到充分重视,缺乏规范化、智能化的管理手段.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老年人PIM的现状、筛查与评估工具及应对模式进行综述,旨在为减少PIM对老年人造成的危害、规范药品管理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借鉴.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以湿疹样皮损和强烈瘙痒为特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瘙痒是特应性皮炎最突出的临床症状,非组胺能性神经瘙痒途径被认为在特应性皮炎慢性瘙痒中占主导,常对微小的瘙痒刺激表现出过于亢进的搔抓欲望,即痒觉敏化(hyperknesis).308 nm准分子光通过照射局部皮损可使增生的表皮神经纤维发生空泡样变性、降低神经纤维密度,从而控制瘙痒.部分报道已证实308 nm准分子光治疗特应性皮炎瘙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因此308 nm准分子光或可为临床上治疗难治性的特应性皮炎慢性瘙痒提供良好的选择.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资料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120例NSCLC患者为肺癌组,105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为良性病变组.观察2组患者PD-1、PD-L1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并随访生存情况.结果 肺癌组患者PD-1、PD-L1和VEGF蛋白阳性率均高于良性病变组(P<0.01);PD-1蛋白在男性、有吸烟史、腺癌和驱动基因阳性患者高表达(P<0.05),PD-L1蛋白在男性、年
用药安全是老年人医疗保健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多重用药可使老年人发生潜在不恰当用药(PIM)的可能性增加,常会引起药物间相互作用并导致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甚至会使老年人住院率、医疗费用及死亡率增加.处方精简是一种基于“以患者为中心、医患共同决策”理念的处方优化行为,旨在改善患者预后,降低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社区是慢性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社区老年患者多病共存、多重用药问题突出.社区全科医生在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其对患者过去和当前的健康状况、患病情况和治疗方案有着详细的了解这
背景 我国尚缺乏大样本的出血性脑卒中流行病学调查,江西省脑血管病流行形势严峻.目的 分析江西省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流行特征及住院费用情况,为出血性脑卒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信息中心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管理系统,获取江西省2015—2019年出院主诊断为I60~I61〔依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标准〕的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信息,对其流行特征及住院费用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9年江西省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总计128788例,其中脑出血115254例(89
扁平苔藓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特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多累及皮肤、黏膜,少数还可累及甲.甲扁平苔藓临床表现为甲板增厚或变薄,纵嵴、纵沟或翼状胬肉,严重时引起甲脱落.目前尚无甲扁平苔藓的治疗指南,有关治疗方法的文献也非常有限,其药物治疗方法包括皮损内注射治疗、局部外用药物治疗和系统药物治疗.本文对甲扁平苔藓的药物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