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写作方法谈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ss1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阶段的孩子或多或少都读过儿童诗,但仅停留于诵读层面,对于儿童诗写作,可谓是一头雾水。笔者认为,小学中年级阶段,儿童诗写作,有法可循。
  关键词 小学中年级;儿童诗写作;有法可循
  中国的诗教传统源远流长,“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随着部编版教材的推广,儿童诗也愈发引起了教师们的重视。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倡导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那中年级的孩子如何在语文实践中,写作儿童诗呢?本文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童年水墨画》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点滴积累,厚积薄发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小学中年级的孩子,在阅读童谣的基础上,还要多多阅读儿童诗。儿童诗,是适合中年级孩子思维发展水平和情感需要的文学作品,只有海量阅读,才能让孩子们在诗歌的浸润中诗意地成长,同时,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为诗歌写作奠定夯实的基础。
  二、诗歌深处,探寻洞天
  “诗言志”“诗缘情”,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歌内容多彩,情感丰富。于是,学习诗歌的时候,教师要调动孩子们所有感官,带领孩子们深入诗歌,探寻和感受诗歌的别有洞天。
  (一)善于调动孩子们的感官
  (1)诗歌中有“声”有“色”。教授《童年水墨画》的时候,笔者请孩子们边读边想象,《溪边》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孩子们仿佛看到了澄澈的、碧绿的小溪,小溪中倒映着苍翠欲滴的垂柳,连人影都被溪水染绿了。溪面的钓竿上,停立着红色的小蜻蜓,“万绿丛中一点红!”同时,仿佛听到了孩子们玩闹的笑声以及鱼儿上钩的“扑腾”声,好一幅充满开心的嬉闹图。这就是隐藏在诗歌中的“声”与“色”,只要教师因势利导,孩子们便能听见诗歌中的声音,瞧见诗歌中的绚丽色彩。(2)诗歌中有“动”有“静”。《童年水墨画》中,笔者问孩子们,除了“有声有色”以外,你还发现了什么?孩子们回答:“水平如镜的山溪、立着不动的红蜻蜓都是不动的,鱼跳、人欢笑的画面是动的”,诗歌里有“动”有“静”,动静结合。由此可见,诗歌中还藏着描写方法,从这个角度探寻诗歌的写作内核,可以带领孩子们走得更远。
  (二)善于调动孩子们的潜质
  “孩子天生是诗人”,诗情画意的情怀以及丰富的想象,是孩子们敏感的心灵所具备的潜质。那么可以从哪些方面,引导孩子们进行想象呢?
  (1)比喻手法。例如,《童年水墨画》中的“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把“溪水”比喻为“镜子”,写出了溪水的平静;把“山溪”比喻为“绿玉带”,写出了溪水的碧绿。作者,拿着想象的魔法棒一指,语言便更有魅力了。(2)拟人手法。《童年水墨画》中,“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运用拟人得手法,从“蹦跳”这个词语知道,把鱼儿、笑声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们人物的动作——“蹦跳”,突出了孩子们玩耍时,洋溢着童真童趣的欢乐情景,使语言充满韵味。(3)其他修辞。“诗歌的语言是立体的、形象的语言,它能把抽象的情感具象化,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感觉、思想通过比喻、象征等转化为具体的东西,使得读者身临其境完整地感知到诗人涌动的心灵”。借助诗歌中的各种修辞手法,比如排比、通感、反复、夸张等,引导孩子们进行想象,体会诗歌语言的韵味和魅力。
  三、学以致用,迁移写作
  课堂上,坚持阅读诗歌的习惯,充分调动感官和发挥想象的写作诗歌的方法,都可以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迁移运用。
  在《童年水墨画》的课堂上,孩子们学完写作诗歌的方法后,笔者出示金波的《雨铃铛》,请孩子们辨别诗歌中运用了哪些写作诗歌的小妙招,在得知孩子们已基本掌握了知识点的情况下,笔者出示月夜图,请孩子运用剛才学习的小妙招,口头作诗,可以一两句,也可以三四句。笔者根据孩子的口头表达情况,进行适时点拨。
  四、诗文修改,日益精进
  木心坦言,“好文章都是修改出来的”,好诗歌亦是如此。《童年水墨画》的课堂上,孩子们为自己喜欢的画面配诗后,笔者便请部分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作品,大家一起给他们提提建议,并说明这样提建议的理由。
  在热烈交流的过程中,大家的思路越发清晰,同时,有了同伴之间互相学习借鉴的氛围,大家更乐意动起笔来修改自己的诗歌。
  五、诗情振奋,百花齐放
  有的孩子,在课堂上修改完自己所写的诗歌后,十分主动地站起来与大家分享;有的孩子觉得自己还未修改完诗稿,下课铃声响了,还在奋笔疾书;有的积极地带回家修改,央求教师第二天请她站在讲台上,与大家一起探讨。
  等大家修改完诗歌以后,笔者会开展“诗歌茶话会”“诗歌争霸赛”“诗心大PK”“诗歌期刊大比拼”等活动,让孩子在驰骋思想的平台上,恣肆地展示自我。
  如此,日积月累,孩子们的感官越发灵敏,想象越发腾飞,以方法和技巧为突破口,让孩子稍纵即逝的灵感诗意地栖息,随性地流淌,谱写一首首动人心弦的儿童诗。
  参考文献:
  [1]刘文龙.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策略探析[J].新课程导学,2012(10).
  [2]张婷.高中语文现代诗歌语言鉴赏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
其他文献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摘要:本论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现今社会老龄化的趋势,并阐述了适宜的居住区景观环境对于老年生活的意义。然后分析了合肥本地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现状,并且从软硬质景观的构成比例的角度对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如何适应社会老龄化的趋势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老龄化;景观空间;合肥;住宅区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A  自20世纪80
摘 要:本文对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砷和汞的方法进行分析,采用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对土壤样品中的砷和汞进行测定,并对本次试验中的检出限、精密度、回收率等进行分析与结果讨论。在本次实验当中,主要以体积分数35%的王水作为消解溶剂,并在设定的微波消解条件之下,通过试验结果得出,此种方法可以将土壤当中的砷和汞完全提取。通过本次试验表明,采用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
摘 要:近年来扶贫移民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众多的移民案例中,根据移民组织形式可概括为3种类型,即自发性移民、政府组织移民和企业参与移民搬迁3种类型。该文章以岢岚县宋家沟村移民为案例,在对移民农户进行走访及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移民过程中迁移地域与空间距离的长短、移民主体在迁移中的地位、移民集散程度、谋生方式和从事行业的产业安置和移民后期开发6个方面对宋家沟村企业参与移民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实
摘 要:为了探索适合本地种植的酒用高粱品种,促进当地酒用高粱的发展,2014年在黄平县进行了5个高粱新品种的展示。结果显示,泸糯8号和川糯粱1号产量较高,产量可达500kg/667m2以上。  关键词:酒用高粱;品种;展示;初报  中图分类号:S5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633005  高粱在黔东南州的种植历史悠久,但酒用高粱的规模种植也是近几来才兴起
摘 要:以南泥湾镇治沟造地项目灌溉方式为例,对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的节水灌溉模式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今后应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治沟造地;黄土丘陵沟壑区;节水灌溉;  中图分类号:S27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932018  概况  陕北黄土高原沟壑密布、干旱少雨、暴雨集中,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1,2]。近年国家十分重
摘 要:林业的健康发展会直接关系到全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健康。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在林业系统之中的具体应用。文章重点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对其进行分析,对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进而提出符合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未来展望,为相关林业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资料与理论。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展望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
摘 要:通过深入考察和调研灌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总结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与具体做法,分析了灌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灌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灌云县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1232187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摘 要:通过对泰山酸枣分布区域的调查研究,阐述了泰山酸枣的野生资源分布现状,分析了泰山酸枣的利用现状,积极倡导保护泰山酸枣的野生资源,提高野生泰山酸枣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泰山酸枣;野生资源;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S6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633227  酸枣Z.spinosus(Bunge)Hu.
摘 要:地面气象观测关乎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同时,在天气预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高度重视地面气象观测,不断提高其观测工作质量。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于提高地面气象测报质量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气象;地面测报;质量  中图分类号:S16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733167  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实质是准确进行地面气象观测,并且记录观测结果,将天气变化
摘 要:北京农学院在探索建立都市型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过程中,积极落实党管人才政策,组织实施了“农业高新技术推广与转化人才培养工程”。通过多层面培养农业高新技术推广与转化人才,鼓励和支持学校教师在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积极投身服务社会和成果转化推广工作中,并在转化和推广科技成果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发展和进步;同时,探索建立了“专家 农村实用人才 大学生村官 农民”的推广人才培养与成果转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