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探索意识

来源 :软件·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umblossomme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们常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有时候,我们的教育却让学生处于从属地位,长此以往的结果,只能使学生对数学敬而远之,甚至是畏而远之。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索能力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和探讨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教会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数学问题,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对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就要不断创设学生探索的问题情境;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鼓起他们自主探究的勇气;确保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能顺利进行。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新课标 自主探究意识 教学模式
  教学的本质是师生彼此的共同交流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融合的过程,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与学的共同活动”课堂是师生双方教与学活动达到完美境界的主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并加强双基的训练!不但要激发学生的智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当前,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是对数学课程的全新定位,指出数学课程不仅仅是为了传授数学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体会数学理性精神,认识数学的价值,倡导终身教育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理念。
  一、什么是探究性学习
  新教材增加了很多探究性的题型,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在教学方式的转变中,特别将“自主、合作、探究”作为重点进行倡导,新课程的教学应更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探索阶段,让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完成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应用阶段,通过对探究过程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反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问答或对话形式,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于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集体参与,并非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应该给每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极少发言的学生,应多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中来。在新知识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并通过点拨、启发、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让他们自主发现探究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培养他们善于发现的问题意识。从而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
  二、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
  1、建立猜想,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动机。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因此,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的动机是树立学生主体意识的前提。教学中可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营造“猜想”的思维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的动机。通过建立猜想,形成悬念,激发学生产生求证“猜想”的迫切需要。
  2、动手操作,提供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的机会。心动手操作。通过操作过程,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物化出理学实验证明:思维往往是以动作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依靠来,再内化为自己的数学思维方法,把学生真正推到数学思维方法,把学生真正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
  3、鼓励讨论,提高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的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名抒已见,展开讨论,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便于形成民主、平等、宽松的教学扭转,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并及时调控数学;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判断、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4、提供成功机会,让学生主动归纳总结。实践证明,给学生创造成功机会,体验成功的愉悦,就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在课堂教学的最后阶段,即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时,归纳总结往往是由教师来实施的,但若有意识地把成功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其主动归纳总结,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形成良性循环。
  三、适应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
  《数学课程课标》提出了很多新理念,主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精神,突出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文化育人功能;着力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主张探索研究、合作交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不仅是数学探究和学习的需要,也是师生社会交往,个性发展,人生概念和价值展现的需要。合作中,教师通过启发引导、点拨设疑、强化肯定,释疑解惑的合作方式,参与讨论、指导讨论、推进讨论,使合作沿着健康有效的轨道运行。在新课改前提下的教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只有教师真正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才能稳健地推进课程改革。
  总之,我国教育事业进入了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培养具有实践探索、互助合作、思维创新等学习能力的学生,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学习数学,喜爱数学,并且有数学应用意识,学会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实处,让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在各自的基础上有长足进步,教师自身也要提高数学教育水平和效率,开创数学教育新局面。
其他文献
【摘 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句耳熟能详的名言向我们诠释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可是,为什么朗读教学在农村语文教学中却遭遇“冷场”。经过几年的观察与分析,我发现当前农村语文教学的教育现状是造成众多问题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西部农村中学 朗读教学 教育现状 朗读方法  首先,教学观念转变不到位。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是多年形成的,要从根本上改变是异常艰难的,因此在现实
【摘 要】 小学这个阶段,正是学生形象思维发展的最佳时期。小学生心灵的空间非常广阔,创造性的潜能最易得到发挥。教师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对话者,教师如能发掘并引领着学生品读、感受、体验、记忆教材中蕴藏的情趣美、想象美、意境美、精神美,课堂就会成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有效的教育性交往,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不断提高。所以,教学中,我注重激发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方法,扩大积累,读写结合,尝试进行阅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