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转入规模、中介组织与契约选择偏好

来源 :农村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ys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进农地规范、稳定流转对于保障双方权益、实现农地规模经营和促进农地长期投资具有重要意义.从转入方角度出发,构建“农地转入规模—中介组织—契约选择偏好”理论分析框架,利用14省554份农地转入户数据,采用Mv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地转入规模对契约选择偏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 表明:农地转入规模的扩大对农户选择书面契约和长期流转的概率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中介组织对农地转入规模对书面契约和长期流转的影响具有中介效应,即中介组织为转入户实现书面契约和长期流转提供了一条有效路径,促进了农地高质量流转.因此,在农地流转市场发育过程中,应充分重视中介组织在提高农地流转质量中发挥的作用,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流转中介组织模式,为转入户实现农地规范、稳定流转创造良好的流转环境.
其他文献
缓解相对贫困是未来中国扶贫工作的重点,尤以农户相对贫困为甚.本文基于分工理论,探讨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对农户相对贫困的影响及其机制,基于河南省2750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采用Log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讨论.结果 表明: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对农户相对贫困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有利于缓解农户相对贫困;同时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通过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劳动力配置效率和要素交易效率,缓解农户相对贫困.可见,构建农户相对贫困的长效治理机制,应充分调动农户参与分工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农机社
农村股份合作经济是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点推广模式,是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有偿退出权”则是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所享有的六项财产权能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难点之一.《民法典》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交换及征收补偿等事项进行了规范,间接肯定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退出的权利,但总体而言,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东退出权的规定尚未明确,相关立法规定也较为零散.建立健全农村股份合作社股东退出机制,需要厘清股份合作社股东退出机制的法理基础,进而清晰勾勒“退出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是中国与沿线国家共享发展成果的新道路.本文采取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利用2010、2012、2014、2016及2017年粮食贸易数据,运用Ucinet6软件对“一带一路”粮食贸易网络核心结构演变及中国在贸易网络中的影响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一带一路”区域粮食贸易网络密度不高,整体网络及分品种网络均存在核心-边缘结构且具备局部集聚特征,贸易大国对整体贸易“关系”控制力强;中国在粮食贸易网络中的重要性有所提升,但并不处于贸易网络的核心,贸易量与影
农业机械化对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本文从与农业机械化利用关系密切的农地经营规模着手,基于农户 自购农机的现实约束,以及交易成本视角下农户购买农机服务的理论分析,采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全国调查数据,运用Ⅳ ordered pro-bit等计量方法,研究农地经营规模究竟如何影响农户的农业机械化选择.研究表明:农地经营规模与农户购买农机服务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当农户经营规模超过35亩后,更适宜自购农机;以地势、距县城距离两个变量表征的交通条件会显著正向
本文基于农户分化视角,利用中国3省农户微观调查数据,着重考察了市场和政府对不同类型农户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全样本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受市场驱动与政府激励的双重影响,且由于市场因素与农户追求的产品价值实现紧密相关,使得市场作用效果明显大于政府.但是,行为目标异质性驱动下,市场和政府对不同类型农户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呈现差异性.其中,市场驱动分别在5%和1%的水平上对生产型和功能型农户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生存型和生活型农户的影响不显著.政府激励在5%的水平上对生存型、生产型农
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是家庭农场实现规模经营的前提条件,但是,经营权流转对家庭农场生产经营的负面影响值得探究.本文梳理了家庭农场孕育和成长的缘起,家庭农场与小农户之间存在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租佃关系,其从发展之初就带有佃农化的基因.利用统计资料与实际调研两个层面的数据,分析家庭农场佃农化现象所引发的问题,并从理论层面剖析家庭农场佃农化形成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佃农化的家庭农场陷入经营权交易难度高且不稳定和土地租金成本过高的经营困境,衍生诸如土地经营的非粮化倾向增加、适度规模经营的标准成倍提高以及农田基础设施的投资减
乡村建设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重点话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农民使用的末端水利设施,对保障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存在的“重修建、轻管护”,导致资源使用效率低的问题,本文通过回顾建国后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历史分析了问题的来龙去脉,并利用成都市金堂县全域调查数据全面分析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现状、当前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成因.研究发现:农户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满意度较低;需求分类不均匀;管护主体模糊;管护资金、劳动力投入不足;新型管护主体交易成本过高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皆是历史、社会、经济、制度背景综合形成的
本文基于微观调研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分析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总收入、收入结构及收入差距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回归调整方法,分析内在的影响机理.结果 表明:采用农业社会化服务可以显著提升农户家庭总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且会加剧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根据农户收入增长的分解结果,按照中间要素贡献度的大小,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收入的提升效应依次是劳动力优化配置、服务专业化分工和土地规模效应.
在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的双重推动下,空巢老人的数量逐渐增多,农村老年人成为我们不得不关注的群体.本文基于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三期调查数据,运用Logit和有序logit模型,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子女非农就业对农村老年人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子女非农就业对老年人主观健康水平有显著负向影响,对老年人客观健康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影响在子女性别、老年人性别以及老年人年龄样本间存在差异.据此本文认为,一方面政府应该健全农村养老和照料体系,适当分担子女的养老责任
新的发展阶段下,供销合作社深化综合改革既有必要性、紧迫性,也有独特的资源和资产基础.龙岩以基层供销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主导力量,探索以生产、供销、金融服务为重点的“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发展模式,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全程一体化社会化服务,将普惠金融落到实处,破解农产品上行与工业品下行的难题.龙岩实践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是“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发展模式合适的抓手和平台,也凸显了“三位一体”综合合作作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一种发展模式和产业组织形式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