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秋天,还在读大四的我找了一份广告助理的实习工作。其实,这工作就是负责在大学校园里发小广告。其中一个重要据点就是食堂门口,这儿是学生们每日的必经之地。这活并不轻松,很多学生对于这类宣传早已心生厌恶,有的根本不愿意接宣传单,有的顺手接过也只是看一眼便扔掉了。我很苦恼。那年冬季的一天,我在休息的时候买了一杯热奶茶暖肚。我将要发的广告单放在餐桌上,双手捧着奶茶杯取暖。突然间,我发现好多走过我身边的人一直往我面前的餐桌上瞅,甚至还有人停下来看了又看。我纳闷着:看什么呢?低头一看,原来是广告单上“价值888元奖品”吸引了他们。
不久,我实习的广告公司为一家饮品公司做宣传,其中有一项活动是要选拔若干名高校学生参加户外比赛。我建议广告部把这次活动的宣传单发放到校园食堂的餐桌上。广告部经理采用了我的建议。后来,我们随访了报名参加活动的高校学子,竟然有超过70%的参与者是从食堂餐桌上看到这个活动信息的。
能达到如此好的宣传效果,广告部的同事都夸我的建议好。这个想法得到肯定,于是我有了更多的想法:一所大学通常有几个食堂,每张餐桌每日平均入座人次在50次以上,用餐者的视线无论如何都会接触到桌面。在这样的黄金地盘投放广告,受众是非常庞大的。而且在这些餐桌上几乎从来没有人做过广告,如果把这块资源整合起来,开发出餐桌的附加值,使之成为一块块“收视率”极高的广告牌,应该能获益颇多。到时,“餐桌广告”将像公交站牌、车身广告一样铺天盖地而来。
那时,我即将毕业,于是索性把实习工作辞了,开始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
想要在校园食堂的餐桌上长期投放广告,得与食堂建立起合作关系。首先,我与母校最大的一家食堂的负责人联系。但我的计划遭到了冷遇,对方告诉我:“餐桌能够额外带来收益自然是好事,但你每天将广告单放在餐桌上,一是部分广告单的内容或许会影响到学生的胃口,二是散乱的广告单会影响食堂的整洁。”在这家食堂遭拒后,我又跑了另外几家,但得到的是同样的结果。
2007年中,在统计就业率时,我将自己的创业计划和遇到的问题告诉班主任。班主任听了,十分支持我的想法:“如果能在不影响学生就餐的前提下将餐桌开发成新型广告载体,无疑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接着,她又帮我分析具体的问题:“食堂方面担心广告内容会影响到学生胃口,你可以在承接广告时把好关,挑选一些适合学生接受的、绿色健康的信息,做到有的放矢;至于散乱的广告单所造成的清洁问题,可以考虑像公交站牌、车身广告那样,直接在餐桌上喷绘上广告内容。”班主任的话让我茅塞顿开,我向她连连道谢后,再次找食堂负责人商谈。
考虑到在餐桌上喷绘广告成本太高,而且投放校园的广告通常投放周期不会太长,所以我决定将广告单制成膜贴的形式,这样广告成本低,广告单又不会四处散落,又能起到保护餐桌桌面的作用。这次,食堂方面对我的提议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最后,我与三家食堂签订了协议,享有在餐桌上做贴膜广告的权利。我们还签订了“排他性条款”,规定了广告内容的限制,比如与就餐氛围不吻合的治脚气广告就被摒除在外。
签下了广告位,接下来,我得把这些广告位卖出去才能赚到钱。我到之前实习过的广告公司,把我刚刚拿下的“餐桌广告”项目告诉广告部的工作人员。恰好,广告公司承揽了一个进军上海高校市场的体育器材推广工作,正在四处寻找广告媒介。广告部经理与体育器材公司商议后,爽快地答应给我一笔单子。
拿到广告公司设计好的广告图样后,我马上找制作贴膜的厂家,让厂家按照学校食堂的餐桌桌面大小制作一批规格为120cm×60cm的贴膜,并要求贴膜粘贴性要牢,撕下后不留胶痕,防水、无毒。很快,这批贴膜广告被贴在了学校三家食堂的餐桌上。我注意到,学生都会留意餐桌上的广告,有些还一边吃饭一边讨论广告内容或是相关话题。
几天后,在我的母校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该品牌的体育器材。广告公司告诉我,体育器材商批发给校园商店的货量明显上升。因为广告效果实在好,半个月后,体育器材商决定更新广告图样,再延长半个月的广告投放周期。这样一来,扣除各项费用,这单广告我就赚了将近2万元。
随后,第二笔、第三笔广告业务接踵而来……有的广告投放一周,有的投放一个月,有时还应客户要求将两家公司的广告交叉张贴在餐桌上,以此达到省钱、共赢的效果。我的“餐桌广告”项目进行得如火如荼。
可是,随着“餐桌广告”项目的推广,我便遇到了瓶颈。之前的广告公司因为我曾在那实习过而信任我,其他公司对我这个个人的项目都抱着不信任的态度。好几个公司的企划经理都告诉我,虽然我的宣传模式很好,但是他们只跟有注册的公司合作,不跟私人合作,因为这样存在风险。眼看着几笔大单子到最后都吹了,不得已,我只能跟几家广告公司合作,借用他们的名义跟商家签合同。这样合同虽然签下来了,但款项都打到广告公司的账上,我要把钱取出,还得通过第三方的同意,非常不便。曾几次因为找不到相关签字的人,我的广告款拿不回来,变成白白替别人赚钱。我想自己注册一个正式的工作室,但开支势必会大幅增加,以我目前的广告收入,可以说将是无利可图。
就在我寻思出路时,一家饮料公司的负责人向我提出建议:“你的广告地盘完全符合我们的需求,唯一的不足就是受众面仅限于一所大学,要是你能将这个模式在上海更多的高校中推广开来就更好了!”这话点醒了我:“餐桌广告”能在母校大行其道,自然也能在其他高校推广开来,随着受众群体的扩大,商家针对高校学子的宣传也就更有力度,自己赚的钱自然也就更多,成立一个工作室就变得可行了。
随即,我来到淞江大学城。那儿有十多所高校,我将“餐桌广告”的合作模式向食堂老板们介绍,其中5家食堂与我签订了协议,于是我有了餐桌广告位资源的保障。
2008年8月,我创建的“思科广告”工作室挂牌开业了,并招聘了5位同龄人作为员工。通过我们的大力宣传,仅一个月,就有20多家公司跟我签下了合作意向书,“餐桌广告”的投放期排到了3个月之后。
有了订单的保证,我有更多的精力来完善广告的细节,以提高广告的效果。如:学生们就餐时是两两面对面而坐,因此广告图案及字样最好设计为双向的;或在广告图案的空隙处增加一些“饮食健康小贴士”、“电脑保护小常识”等温馨提示,以此提升人文关怀及亲和力;广告内容中的重要信息最好安排在放餐盘处之外的位置,以此提高广告的“收视率”;如果是大的活动,我们还与学校后勤部商议,取得许可后在校园内适当位置张贴海报,帮助造势……
随着点点滴滴的不断改进,我的合作名单上的公司越来越多,已将近100家,其中不乏“可口可乐饮料”、“麦当劳快餐”、“乐天口香糖”、“康师傅纯净水”等重量级客户。我的收入也积累到了50万元。
据《致富时代》
编辑/张秀阳
不久,我实习的广告公司为一家饮品公司做宣传,其中有一项活动是要选拔若干名高校学生参加户外比赛。我建议广告部把这次活动的宣传单发放到校园食堂的餐桌上。广告部经理采用了我的建议。后来,我们随访了报名参加活动的高校学子,竟然有超过70%的参与者是从食堂餐桌上看到这个活动信息的。
能达到如此好的宣传效果,广告部的同事都夸我的建议好。这个想法得到肯定,于是我有了更多的想法:一所大学通常有几个食堂,每张餐桌每日平均入座人次在50次以上,用餐者的视线无论如何都会接触到桌面。在这样的黄金地盘投放广告,受众是非常庞大的。而且在这些餐桌上几乎从来没有人做过广告,如果把这块资源整合起来,开发出餐桌的附加值,使之成为一块块“收视率”极高的广告牌,应该能获益颇多。到时,“餐桌广告”将像公交站牌、车身广告一样铺天盖地而来。
那时,我即将毕业,于是索性把实习工作辞了,开始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
想要在校园食堂的餐桌上长期投放广告,得与食堂建立起合作关系。首先,我与母校最大的一家食堂的负责人联系。但我的计划遭到了冷遇,对方告诉我:“餐桌能够额外带来收益自然是好事,但你每天将广告单放在餐桌上,一是部分广告单的内容或许会影响到学生的胃口,二是散乱的广告单会影响食堂的整洁。”在这家食堂遭拒后,我又跑了另外几家,但得到的是同样的结果。
2007年中,在统计就业率时,我将自己的创业计划和遇到的问题告诉班主任。班主任听了,十分支持我的想法:“如果能在不影响学生就餐的前提下将餐桌开发成新型广告载体,无疑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接着,她又帮我分析具体的问题:“食堂方面担心广告内容会影响到学生胃口,你可以在承接广告时把好关,挑选一些适合学生接受的、绿色健康的信息,做到有的放矢;至于散乱的广告单所造成的清洁问题,可以考虑像公交站牌、车身广告那样,直接在餐桌上喷绘上广告内容。”班主任的话让我茅塞顿开,我向她连连道谢后,再次找食堂负责人商谈。
考虑到在餐桌上喷绘广告成本太高,而且投放校园的广告通常投放周期不会太长,所以我决定将广告单制成膜贴的形式,这样广告成本低,广告单又不会四处散落,又能起到保护餐桌桌面的作用。这次,食堂方面对我的提议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最后,我与三家食堂签订了协议,享有在餐桌上做贴膜广告的权利。我们还签订了“排他性条款”,规定了广告内容的限制,比如与就餐氛围不吻合的治脚气广告就被摒除在外。
签下了广告位,接下来,我得把这些广告位卖出去才能赚到钱。我到之前实习过的广告公司,把我刚刚拿下的“餐桌广告”项目告诉广告部的工作人员。恰好,广告公司承揽了一个进军上海高校市场的体育器材推广工作,正在四处寻找广告媒介。广告部经理与体育器材公司商议后,爽快地答应给我一笔单子。
拿到广告公司设计好的广告图样后,我马上找制作贴膜的厂家,让厂家按照学校食堂的餐桌桌面大小制作一批规格为120cm×60cm的贴膜,并要求贴膜粘贴性要牢,撕下后不留胶痕,防水、无毒。很快,这批贴膜广告被贴在了学校三家食堂的餐桌上。我注意到,学生都会留意餐桌上的广告,有些还一边吃饭一边讨论广告内容或是相关话题。
几天后,在我的母校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该品牌的体育器材。广告公司告诉我,体育器材商批发给校园商店的货量明显上升。因为广告效果实在好,半个月后,体育器材商决定更新广告图样,再延长半个月的广告投放周期。这样一来,扣除各项费用,这单广告我就赚了将近2万元。
随后,第二笔、第三笔广告业务接踵而来……有的广告投放一周,有的投放一个月,有时还应客户要求将两家公司的广告交叉张贴在餐桌上,以此达到省钱、共赢的效果。我的“餐桌广告”项目进行得如火如荼。
可是,随着“餐桌广告”项目的推广,我便遇到了瓶颈。之前的广告公司因为我曾在那实习过而信任我,其他公司对我这个个人的项目都抱着不信任的态度。好几个公司的企划经理都告诉我,虽然我的宣传模式很好,但是他们只跟有注册的公司合作,不跟私人合作,因为这样存在风险。眼看着几笔大单子到最后都吹了,不得已,我只能跟几家广告公司合作,借用他们的名义跟商家签合同。这样合同虽然签下来了,但款项都打到广告公司的账上,我要把钱取出,还得通过第三方的同意,非常不便。曾几次因为找不到相关签字的人,我的广告款拿不回来,变成白白替别人赚钱。我想自己注册一个正式的工作室,但开支势必会大幅增加,以我目前的广告收入,可以说将是无利可图。
就在我寻思出路时,一家饮料公司的负责人向我提出建议:“你的广告地盘完全符合我们的需求,唯一的不足就是受众面仅限于一所大学,要是你能将这个模式在上海更多的高校中推广开来就更好了!”这话点醒了我:“餐桌广告”能在母校大行其道,自然也能在其他高校推广开来,随着受众群体的扩大,商家针对高校学子的宣传也就更有力度,自己赚的钱自然也就更多,成立一个工作室就变得可行了。
随即,我来到淞江大学城。那儿有十多所高校,我将“餐桌广告”的合作模式向食堂老板们介绍,其中5家食堂与我签订了协议,于是我有了餐桌广告位资源的保障。
2008年8月,我创建的“思科广告”工作室挂牌开业了,并招聘了5位同龄人作为员工。通过我们的大力宣传,仅一个月,就有20多家公司跟我签下了合作意向书,“餐桌广告”的投放期排到了3个月之后。
有了订单的保证,我有更多的精力来完善广告的细节,以提高广告的效果。如:学生们就餐时是两两面对面而坐,因此广告图案及字样最好设计为双向的;或在广告图案的空隙处增加一些“饮食健康小贴士”、“电脑保护小常识”等温馨提示,以此提升人文关怀及亲和力;广告内容中的重要信息最好安排在放餐盘处之外的位置,以此提高广告的“收视率”;如果是大的活动,我们还与学校后勤部商议,取得许可后在校园内适当位置张贴海报,帮助造势……
随着点点滴滴的不断改进,我的合作名单上的公司越来越多,已将近100家,其中不乏“可口可乐饮料”、“麦当劳快餐”、“乐天口香糖”、“康师傅纯净水”等重量级客户。我的收入也积累到了50万元。
据《致富时代》
编辑/张秀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