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如何在“飞行”中更换发动机?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中国经济一季度7%的增长,国内外几乎所有的媒体都用了雷同的标题——中国一季度GDP增速创下六年来的新低。这种粗浅的、对不同经济周期的数字进行简单对比的做法,既不符合基本的经济学逻辑,也有严重的误导。
  事实上,在今年国际国内环境极其复杂,各种不确定性远超预期的情况下,一季度7%的增长,已属不易。这绝不是一个很差的数据,这是一个在中国现有的经济增长潜力下可以达到的很高的速度,如无水分,应该为这种速度喝彩而不是沮丧!
  问题的关键不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回落至7%,而是7%的速度能否持续?这才是当下中国经济面临的真正困难。
  旧“发动机”正在熄火
  《金融时报》的马丁·沃尔夫在其专栏文章中担心的是经济增长的“不可持续难题”,而不是增长本身,笔者对此极为认同,境界和视角远高于国内很多就事论事的专家。当下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的确不是速度本身,而是在旧的引擎逐渐熄火的情况下,经济缺乏新的拉动力。
  一系列经济数据的疲软意味着:尽管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中国的低端制造业都尽显疲态。一匹筋疲力尽的老马,无论政策的鞭子如何抽打,都已经跑不动了。无论如何修补,希望靠投资、出口、房地产以及尚未升级的低端制造业,拉动中国经济这架巨型飞机继续飞翔,已经属于不可能的任务。
  考虑到债务杠杆、金融风险以及泡沫程度,一旦这些发动机熄火,各种风险可能凸显,而维持“飞机”飞行的高度和速度又是必须的。这使得中国经济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困境:旧的发动机必须更换,但又必须保持一定的速度,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在飞机飞行的过程中完成发动机的更换,难度和危险可想而知。
  对于这种囚徒困境,一方面,就传统行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寒冷的冬天,要进行痛苦的调整和洗牌;但另一方面,这是中国经济又一次能够凤凰涅的黄金窗口。“危机倒逼改革”的逻辑在这种情况下非常适用。只有当旧的发动机再也无法运行时,我们才会寻找新的替代者,也只有在过去的路再也走不下去时,我们才能真正启动改革,启动转型,启动创新,才会真正重视民间投资和市场的力量。
  新“发动机”的更换说明书
  当然,现实远比逻辑复杂。对于决策者而言,完全放弃短期的经济稳定是不可想象的,因为这将导致风险难以控制,但如果只盯着眼前的风险,最终会掉入万丈悬崖。怎样在当前复杂的局面下更换“发动机”?笔者认为,坚持“底线思维”和“战略思维”,无疑是破解当下困局的关键。
  底线思维就是要确保经济短期的稳定,一定不能因为某个行业的调整引发系统性风险;战略思维则意味着政策必须考虑长远,必须抓住契机实现中国经济质的飞跃。决策者必须有10年的思维,20年的眼光,30年的战略,而不是重复昨天救市的故事,唱同一首歌,维持现状的稳定。
  笔者建议:其一,底线思维意味着,必须稳定房地产市场,这是中国经济稳定的基础,不要让房地产的大调整拖中国经济的后腿;其二,货币政策不要投鼠忌器,畏手畏脚,不大水漫灌,但要警惕全球性的通缩风险;其三,改革仍然是破除中国所有疑难杂症的关键,必须在金融、国企、融投资等重点改革领域有令人振奋的举措。
  最后,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决定中国经济未来的,是民间投资的力量,是创新环境的形成,未来能让中国经济真正走出冬天的,是制造业的升级转型,创新驱动战略的真正执行,以及改革真正的启动。
  药方其实早已开好,不要嫌药太苦,现在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勇敢的把药吃下去。管理
  责任编辑:马小琳
其他文献
在支出压力的逼迫下,既定的“有增有减”的“结构  性减税”政策难免陷入“增多减少”的尴尬境地。  载入史册的消费税上调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12月12日下发通知,宣布再次上调汽油和柴油等成品油的消费税。短短半月之内,成品油消费税连续上调两次!如此做法不但出乎市场意料,在中国税改史上也属首次,背后折射的政策意图是什么呢?  官方的解释是当前恰逢油价“十连跌”窗口期,适当提高成品油消费税是“正当其时
眼下Uber确实需要一位像科斯罗萨西这样的领导人对规则拥有敬畏之心同时又能在制度之下游刃有余  炎夏,美國旧金山Uber总部,一次全体员工会议即将开始。  达拉·科斯罗萨西(DaraKhosrowsh-ahi)深深吸了一口气,马上就要发布他取代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成为Uber新CEO的消息了,全世界的目光似乎都将聚焦在他身上。毕竟他所接管的不是一家普通企业,而是硅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