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吃饭的方式看课堂的运筹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gc596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识告诉我们,吃饭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是盛好喂着吃,一种是自己盛着吃,一种是一起做着吃。第一种,只适合婴孩,孩子长大了,就很不适合用这样的方式了,否则,不仅孩子本身极不情愿,而且不利于其成长。第二种,孩子有吃的自主性,但是,吃什么还是由他人决定的。第三种,孩子吃的自主性、选择性与积极性乃至趣味性都得到了体现。
  用吃饭的三种方式来审视我三次教学《错过》的课堂设计,可见三种不同的课堂形态。这是颇有意思的,更是颇有意义的。
  一、盛好喂着吃——保姆式课堂
  【设计】
  第一個环节:通读课文。先由学生自己读一遍课文,再由我范读一遍课文。
  第二个环节:积累雅词。我从文中找出17个词语,比如“憬悟”“颟顸”“贻误”等,将它们罗列在PPT上,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要求学生参与一个小活动:请以“错过”为话题,从上面的词语中任选三个,连缀起来说一段话。
  第三个环节:诵读妙句。《错过》一文中,不少句式很有特色,比如长句与短句、反问句与设问句、反复句、整句与散句以及比喻句等,值得诵读。我将这些典型的句子按照不同类别列举在PPT上,让学生来读一读。
  第四个环节:分类“错过”。我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给“错过”分类:大的错过与小的错过,没被意识到的错过与已被意识到的错过,可以再遇的错过与不可再遇的错过,有意的错过与无意的错过。然后,我让学生结合上面的分类,用下面的句式说一段话进行总结:“按照 来分,‘错过’可分为 。”
  第五个环节:梳理《错过》。我提问学生:“有人分析,本文具有‘清晰的思路,严谨的结构’,你们能理解吗?”学生讨论后,给出完整的思路结构:
  第1-2节:大小错过真的不少。(提出问题)
  第3-6节:为什么会有错过呢?(分析问题)
  第7-13节:怎样正确对待错过?(解决问题)
  第14-15节:人生中,错过小处不要紧,错过大处要不得。(引申论述)
  然后,学生齐读《错过》的缩略版文字:
  人生的路啊,大大小小的错过真的不少。(是什么/提出问题)
  细想,可有万无一失的人生?错过,一般来说,属于人生的常态。没错过,抓住了;错过,溜走了。这正是人生的经纬线,见证着我们斑斓多味的存活。(为什么/分析问题)
  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 (怎么办/解决问题)
  人生中,“错过”仿佛碧绿的叶片,把一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引申论证)
  第六个环节:回味“错过”,也是课外作业:“请你们按照下列思路,叙述自己某一次错过的经历,并参照文中的阐述分析那一次错过,以‘那一次错过’为题说一段话,回味你曾经的那一次错过。”
  那一次错过
  [开头]“回顾过去,我也曾有过错过。”
  [叙述]你曾遇到怎样的错过。
  [分析]你是如何对待你的错过的。(可以借用课文里的句子)
  [结尾]“学习刘心武的《错过》,既让我对那一次错过有了更深的憬悟,也让我产生了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厚的情愫,更让我学会了如何正确对待‘错过’。”
  【反思】
  这一设计的一、二两个环节意在积累。《错过》一文中的词语运用与句式运用是有特色的,无论是作为语文学习还是作为本文的学习,都不能忽略。对于第三个环节的安排,不少教师不理解或者不认同。我的出发点是:以此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理解“错过”,为后面梳理文章结构做铺垫。第四个环节是本课学习的重点,重在理解本文的结构。
  实际教学中,由于前面积累环节的内容较多,容易导致后面的重点部分不够突出。另外,我也在反思给“错过”分类这一环节,究竟是否非常必要。再如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究竟是什么,要不要给学生明确,也值得反思。
  综上,这样的教学设计,每一环节的安排都像是事先盛好了饭喂给学生吃,学生只是被动地吃教师喂给他们的饭。这就是典型的保姆式课堂。
  那么,是否可以改变这样盛好喂食的方法呢?
  二、自己盛着吃——导游式课堂
  【设计】
  第一个环节:通读两遍课文。该环节用时大约8分钟。
  第二个环节:用PPT向学生公布研讨话题。话题如下:“请收集本文中可积累的词语。”“本文中有特色的句式有哪些?请分类收集。”“请结合课文内容,给‘错过’分类。”“本文题目叫‘错过’,作者在本文中想表达什么观点?”“你能否画出本文的结构图?”“请按照下面给出的思路,以‘那一次错过’为题说一段话,回味你曾经的那一次错过。(略,同上)”
  第三个环节:学生自由组合,自由选择上述问题中的一个或几个进行研讨。这个环节大约20分钟。
  第四个环节:学生自由就某一话题进行交流,其他学生补充,我适时点拨引导,目标是每个学生都能对每个问题形成基本明确的答案。
  【反思】
  这一设计既有很大的统一性,即学生必须选择教师给定的话题开展研究,又有较大的自由度与开放度,即学生选择哪个话题、选择多少话题、如何思考与表述话题等,都是自由的。
  这样的设计,教学内容还是第一稿中的内容,就像锅里还是原来的饭,只是不再是你盛给他且喂给他吃,而是由他自己来盛、自己动手来吃。对于已经不再是婴孩的孩子来说,这应该是常态。同理,对于我们的课堂而言,学习什么虽然是教师为学生确定好的,但是,这些内容需要他们自己(包括互助)来学。这也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常态。
  这就是课堂上的预设与生成问题。教师是有预设的,这个预设,是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学习的需要给出的。这样的预设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学什么的问题,在怎么学上,也有大致的规定性,即自由选择问题、自由组织小组、自由讨论问题。但是,学生学的情况有很大的生成性。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就是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渐渐形成的。如果说,第一稿的设计偏重于“多扶少放”,那么,第二稿的设计就是“扶扶放放”。这就像是导游带着游客沿着导游图上的路线,到了一个景点,讲一讲这个景点的典故、特点等,然后让游客自由地走走看看,最后再将他们带往下一个景点。   对于理想的课堂而言,也许这样仍然是不够的,还需要再大胆地放一放。
  三、一起做着吃——合伙式课堂
  【设计】
  第一個环节:通读课文。这是必需的环节,就像是做饭一定要有锅有米一样。通读课文,对课文的深度接触,就是“锅”与“米”。“巧妇难为无锅无米之炊。”学生必须通读课文,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第二个环节:自由选点研讨课文。所谓“自由”,就是不论是个人独立还是多人合作,都是自由的。选点也是自由的,就是学习研讨的问题不是像上一设计那样由我给出,而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产生。
  第三个环节:自由展示交流。学生将自己研讨的问题的结果自由地表达出来。我组织学生对交流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对一些具体问题加以追问、修正、引导等。这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层面。
  第四个环节:学生每人用一段文字整理学习《错过》的感悟与收获。
  【反思】
  这样的教学设计,过程显得简约,指向具有非指示性,课堂却极不简单。不简单在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极为充分的落实,这是当下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说实在的,我们不该怀疑学生的能力,更不该遏制学生的自主性。尽管这是常识性的道理,但是,能够真正落实的教师依然不多。
  这样的课堂呈现的结果,就学习内容而言,也许会有点浅白,且就“选点研讨”与“展示交流”的环节流程来看,势必会有点杂乱,就像自己动手做饭,难免手忙脚乱,难免做得不好,甚至不能吃,但是,就做饭而言,这样的经历是非常珍贵的。大伙儿一齐上手,能做啥事做啥事,又相互交流、相互帮助,不仅在做中学,而且能生发很多趣味、很多智慧。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就像学做饭的过程吗?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厨师,怎么能不亲自下厨?哪能总是吃别人做的饭?要学会做饭,就必须自己动手拿刀掌勺;要学会阅读,就必须在自我阅读的经历中跌打滚爬。
  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课堂中,课堂要素间的关系已经不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建立起了网状而立体的多维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成了学习的“合伙人”。对于做生意而言,合伙就是两个人或者两个人以上的群体发挥各自优势,一同去做一些可以给其带来经济利益的事情。对于课堂而言也是如此,教师与不同的学生都在发挥着各自的优势,使得课堂尽可能大地产生效益。
  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合伙式课堂不是不需要教师,而是教师需要重新定位自己在课堂中的地位,即“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不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状态放而不管,而是要“组织学生对交流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对一些具体问题加以追问、修正、引导等”。其实,教师真正要做的就是这“追问、修正、引导”,而要想做得好,是需要一番修炼的。
  从“盛好喂着吃”,到“自己盛着吃”,再到“一起做着吃”,吃饭的三种方式暗含着课堂教学的三种模式,这就是实现从“灌输式课堂”到“导游式课堂”再到“合伙式课堂”的嬗变。
  (作者为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现任教于江苏省昆山市兵希中学)
其他文献
内涵式发展,是指学校在自身现有条件下,充分利用内部资源,通过各种途径,深入挖掘并形成内部发展潜力和发展机制,使学校迸发出勃勃生机,进而形成学校特色。  新沂市钟吾中学创建于2002年。近年来,受师资交流、教师队伍老龄化、生源变化、社会有增无减的教育期待等因素的影响,学校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为此,我们直面困境,着眼于教师成长、学生素质提升、教学质量提高等方面,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之路,推动学校持续前行
期刊
一、课程背景介绍  江苏科技大学前身为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倡导“船魂”精神,旨在培育师生形成“同舟共济,扬帆致远”的内涵和品格。借力江科大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特色,我校大力建设富有时代精神的“深蓝课程”,以期赋予学校文化新的内涵。同时,镇江海事局作为长江镇江段的守卫者,一向是优秀船舶人才向往的集体。三方携手建设“深蓝课程”,既有助于开阔初中学生的视野,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也为江科大的学生搭建了见习平台,
期刊
自2012年以来,基于对“乐学”理念的哲学思考,我校承继“诚朴”校训,遵循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课程改革要求,从“乐学教育”文化建设的角度,制定了《震泽初级中学课程改革方案》,构建四模块课程体系,打造“乐学”课程文化。  一、课程目标设定  一是学校特色发展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推进以“乐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二是学生个性发展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丰富学生的学习
期刊
一、背景介绍  2016年秋学期,我校以《盐城市中小学“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方案(2016—2020年)》为指导,以促进学思结合、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主旨,深入推进课堂教学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构建适合教情、学情,具有学科特点,彰显我校特色的“互动生成的学本课堂”新课型。2017年11月,笔者(张卫明)应邀在“第二届江苏省初中数学名师精品课堂观摩与研讨活动”中面向全省执教观摩课,课题为
期刊
江苏省昆山市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由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刘恩樵和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徐德湖联合领衔主持,现有成员15人,均为苏州及昆山市市级骨干教师。  工作室以“自律他律,自励互励,自研合研,自赢共赢”为约守,以“做语文教学的建設者”为行动指向,集体商定了12条团队运行规则,如每人有近远期发展愿景,用心发展自己的教学研究专长,每年在正式刊物上至少发表两篇教学论文,并执教1-2次市级以上公
期刊
一、立意缘起  1.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要求。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由此,“互联网+”正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重要内容。如今,“互联网+”不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而且正逐步向第一、第二产业全面渗透,“互聯网+”时代已经来临。  “互联网+”同样深刻地影响着教育,必将塑造教育的全新形态。对于学校发展而言,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2.学校育人传
期刊
摘 要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散文,文章最为突出的特点是运用平实、真挚的语言来表现出伟大的父爱,可谓“平中见奇”。笔者以《背影》一文的赏析和教学为例,引导学生抓住细节,在文字中品味父子之间的真挚情感。  关键词  细节 切入 构思 语言  在对散文作品进行教学时,我们要抓住细节品味作者情感,领悟作品内涵。《背影》是朱自清先生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散文,文章最为突出的特点是运用平实、真
期刊
摘 要  中华文化的核心是孝道,初中语文课堂融入孝道教育是社会之需、教育之要、應时之举,是因文而化的探索性举措。实践表明,立足课本,立足课堂,从实际出发,通过挖掘、诵读、拓展、感悟、正己等教学路径,把孝德植根于学生的心田,能够较好地达到德育渗透的效果,落实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的功能。  关键词  中华文化 孝道教育 语文课堂 教学实践 正己化人 德育渗透  中华文化的核心是孝道。何谓孝道?孝
期刊
江苏省南通市中青年名师李凤工作室,由中学正高级教师、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李凤领衔。工作室以打造“无痕语文”教育品牌为追求,以教育研讨、基地活动和网络交流为载体,集结了一批有共同教育理想和追求、有相同学科专业背景和业绩的优秀教师,影响一群,辐射一片,形成了一支学有专长、师有魅力、教有风格、研有建树的语文教育专家团队。工作室在全国拥有24所“无痕语文”基地學校。  
期刊
摘 要  教师要赢得学生由衷的信任和爱戴,必须把握好时机,主动与学生沟通。作为教师要做有心人,要抓住与学生沟通情感的契机,以笔头谈心的形式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关键词  温度 契机 笔头谈心  “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要赢得学生由衷的信任和爱戴,必须把握好时机,主动与学生沟通,用真心换取真情,用真爱赢得信任。在三十年教学生涯中,我时常把握契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