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企业创新的影响——基于“隐性债务显性化”视角的探讨

来源 :南开经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lz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防风险"和"稳增长"是目前我国面临的两个需要平衡的目标,而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分别是"防风险"和"稳增长"的重要方面.本文在对我国全口径地方政府债务及体现债务结构的显性债务、隐性债务规模进行重新估算的基础上,分析并检验我国2008—2017年间地方政府债务与区域企业创新的内在关联机制.研究发现,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企业创新具有显著制约作用,且制约作用存在融资挤出和投资挤出双重效应;但从债务结构看,只有隐性债务同时具有双重挤出效应,显性债务对区域企业创新只具有融资挤出效应,且其融资挤出程度也弱于隐性债务,这为"隐性债务显性化"搭建了合理性框架;此外,本文基于自上而下的债务规制约束和自下而上的舆论监督约束探索"隐性债务显性化"实施路径,进一步说明在债务刚性增长趋势无法短时扭转的背景下,以"隐性债务显性化"为代表的债务结构变迁,对于缓解"防风险"与"稳增长"间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中国市场治理现代化需要实现从关系型治理向规则型治理的转型.本文构建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来研究社会个体对不同治理机制的选择,并利用义乌小商品市场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不确定性是影响交易者治理机制选择的主要因素.治理机制转型的实质在于,当不确定性超出了关系型治理有效规约的区间时,新的治理机制能够发挥作用从而使有效规约的区间范围在整体上不断扩大.研究认为,不能把治理机制的转型看作是规则型治理对其他治理机制的完全替代,当规则型治理的质量不高时,私人外部治理的规约范围要大于规则型治理.中国市场治理的
将"两型社会"试验区设立作为拟自然实验,基于2003—2017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主要利用合成控制法构造"反事实"状态,借助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探究"两型社会"试验区设立对污染物排放的因果处置效应及传导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整体而言,试验区设立使得试点城市相较于非试点城市的工业废水排放强度显著降低,但其在降低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工业烟(粉)尘排放强度方面的效果并不明显.从空间异质性来看,试验区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效应,"长、株、潭城市群"较武汉城市圈在降低工业废水排放强度方面取得了
近年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持续增长,然而受新冠疫情影响,国际经济呈现低迷增长之势,给各国经济稳定性带来了不利影响,使部分国家主权债务违约的可能性增加.基于此,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债偿还能力与潜在的主权债务违约风险两方面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主权债务违约的可能性加以分析,发现沿线部分国家存在社会整体对外举债规模过大、经济对外债依赖程度过高等问题,并提出我国需要构建沿线国家主权债务违约风险评级预警系统,积极利用国际多边金融机构的作用等防范措施.
农村共享经济发展有助于盘活闲置资源,减少资源浪费,是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起着积极作用.近年来,在吉林省政府、人社厅及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和大力助推下,吉林省农村共享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但是农民参与度不高、农村共享经济同质化严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共享经济的发展.
企业创新的创造性破坏效应对就业动态的影响一直是实证分析的主题.本文在拓展了HJMP模型基础上,利用全国创新企业调查数据并测度多种企业创新方式,实证考察了中国企业不同创新方式对就业的影响,并探究了产生就业效应的内在机制问题.研究发现:中国企业产品创新对就业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不同方式的企业过程创新对就业有不同的影响.具体而言,在技术效率增进阶段,企业过程创新有显著的就业破坏效应;而在技术创新阶段,企业过程创新对就业具有显著的就业创造效应,但破坏效应明显强于创造效应.机制检验表明,企业创新通过生产率调整和市场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必将导致股票市场资源错配,影响投资者价值判断,是股票市场的顽疾.打破股票市场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困境,是推进我国股票市场全面注册制改革的必由之路.从博弈论视角出发,将股票市场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形成与化解纳入到演化博弈分析框架,通过构建无监管部门干预和有监管部门干预的博弈分析模型,分析股票市场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困局的形成以及监管部门参与股票市场“财务舞弊”治理的必要性,推演了监管部门与上市公司参与化解“财务舞弊”困局的演变路径与策略选择,给出了监管部门和上市公司的演化稳定策略,并提
我国当代商业银行的信贷文化,是伴随着西方量化风控模式的引进过程建立的,这种建立在西方信贷文化基础上的风控模式在我国的推广存在诸多问题,如盲目照搬导致水土不服、信贷风控流程化、形式化趋势明显、职业经理人队伍忠诚度较差、信贷免责文化盛行等.导致上述情况,主要是由于西方信贷文化存在外部支撑条件严苛、唯利是图的逐利本质等弊端.通过对比中西方信贷文化,更能够清晰拨开技术表象,观察到二者的深层文化,真正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对信贷文化的支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撑.现阶段,吉林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实践中来看,仍存在着农村地区金融资源供需不匹配、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涉农贷款服务机构建设不完备以及涉农金融产品种类较少等问题.应从积极培育农村资本市场、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完善物权增信服务体系和强化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着手,继续深化吉林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发挥金融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
在中国金融市场加速对外开放、资本市场开放口径逐渐拓宽的背景下,QFII制度也随之不断完善,一系列有关于金融开放政策的落实,表明了中国资本市场对外深度开放的决心.鉴于QFII在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地位,以2021年10月证监会发布有关增加QFII在衍生品市场交易品种的公告为切入点,在总结QFII发展历程中历次改革重点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QFII的层层改革可能给中国金融市场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研究得出,QFII投资范围进一步扩大会在引入中长期资金、深化市场互联互通、优化投资者结构和推动债市开放方面带来发展机遇
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一直以来被视为促进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动力,高速公路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经济和民生发展等方面影响深远.本文基于2010—2018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和高速公路建设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交通基础设施对我国居民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速公路的开通能够显著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尤其是对土地和收入禀赋较差家庭的收入水平的提高更显著.这主要在于高速公路的建设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和当地村庄工资水平的上升,进而显著提升家庭的工资性收入.进一步研究发现,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