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yueyue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朗读,尤其是范读、齐读、个别读、分角色读、反复读等多种有效的朗读方式,能在很大程度上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移情等多种心理因素的碰撞、交融感受文本更深刻的内涵。在语文学习中,在文本的解读中,朗读,必不可缺。
  关键词: 文本解读 朗读 作用
  文本解读,是阅读主体通过对文本的感知、理解、评价进而产生感受、体验和理解并形成对文本的材料的价值取向的一个过程。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都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但现实往往是,在课前,老师借助教学参考理解文本,学生借助辅导资料找答案完成预习任务,大家都没有对文本进行细致的自我解读;在课堂上,老师凭借经验,把自己的理解灌输给学生,这其中有学生熟悉的、容易理解的,也有学生陌生的、难以明白的。于是我们看到的课堂教学常常是老师自我陶醉、多数学生冷场、少数学生撑场。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怎样才能让老师和学生都走进文本,进行深入的解读?朗读,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在读中品,在品中思,在思中悟。
  首先,在预习环节必须重视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熟知文本内容,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邓稼先》一文,篇幅长,内容多,跨度大;既是一篇人物传记,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教学时特别担心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跟不上作者的思维跨度,不能实现“体会作者情感、感受人物精神品质”的目标,所以在给学生布置预习时我只说了一句话:“读,反复读,有感情地读;在读中品,在读中思,在读中悟。”学生很听话,晚上回到家里,每人都把课文至少读了两遍,并有家长签字。结果,课堂上果然没有让我失望,我随便说哪个段落、哪个句子,学生总能及时地找到,并适时地说出自己的理解。
  其次,晨读上的朗读辅导必不可少。对那些抒情类文章,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绝对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但如何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是一个难点。记得在教学《土地的誓言》一文时,我就把晨读辅导作为重头戏。刚开始,学生的朗读又干又涩,完全没有抒情散文的美感,更不用说体会作者情感。于是,我又是范读,又是逐句导读,从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指导朗读技巧,指导学生哪些句子应用舒缓的语气读、哪些句子应用坚定的语气读,哪些词语要重读、哪些词语要轻读,读着读着学生的感觉慢慢就出来了,虽然谁也没有去过东北,但关东原野的美丽与丰饶仿佛已呈现在面前。到上课时,我稍加引导,作者对家乡的热爱、眷恋、怀念和对侵略者的憎恨及自己誓死保卫家乡的情感就水到渠成地体会到,深入解读文本的目的就达到了。
  再次,课堂上师生的多形式朗读必不可少。晨读时,大家都是一股脑地进行朗读训练,至于哪个学生读得到位、哪个学生读得有待改进,哪个句子语气把握得好、哪个句子语气把握得不是很好,大家都不得而知,所以课堂上重点片段或句子的朗读展示必不可少。同时,这也是帮助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内涵的一种重要手段。
  记得在教学《邓稼先》时,我将课文第四部分第二段的人物对话进行改编,然后点名两位学生分别扮演杨振宁和邓稼先进行情境对话。学生一下子被这种新颖的朗读吸引,自然都集中注意力欣赏两位同学的表演,同时也潜意识里将改编后的人物对话与原文中的人物对话进行对比。效果出奇的好,两位学生的对话刚结束,就有学生举手:“老师,你改编得不合理,原文中的邓稼先并没有拍桌子,也没有武断地很快告诉杨振宁寒春没有参加中国的原子弹工程……”“老师,你改编得不合理,我觉得邓稼先肯定不会轻率地把自己的工作地点和工作性质告诉别人的……”“老师,通过原文中的人物对话,我明显地感受到了邓稼先的认真严谨。”……就这样,几乎不用我讲,学生通过朗读自然而然地对人物形象形成自己的认识,完成文本的解读,也活跃课堂气氛。
  原文:
  1971年8月,我在北京看到稼先时,问他的工作地点,他自己只说“在外地工作”。但我曾问他,寒春是不是参加了中国的原子弹工作,像美国谣言所说的那样。他说他觉得没有,但是确切的情况他会再去证实一下,然后告诉我。
  改编后的人物对话:
  杨振宁问:“你还是在做物理研究工作吗?”
  邓稼先说:“是的,我在西北做一项重要的工作。”
  杨振宁又问:“美国谣言说寒春也参加了中国原子弹的研制工作,是这样吗?”
  邓稼先(涨红了脸,拍着桌子):“没有,绝对没有!”
  另外,在进行《安塞腰鼓》一文的教学时,我同样对文章进行提炼压缩改编,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分角色朗读,效果出奇的好。学生一个个睁大眼睛盯着屏幕,激情的目光伴随着时开时合的嘴巴,隆隆的“鼓声”伴随着时起时伏的胸脯,整个教室回荡的都是安塞腰鼓的荡气回肠。几乎不用讲,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呼之欲出。
  总之,朗读,尤其是范读、齐读、个别读、分角色读、反复读等多种有效的朗读方式,能在很大程度上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移情等多种心理因素的碰撞、交融感受文本更深刻的内涵。在语文学习中,在文本的解读中,朗读,必不可缺。
其他文献
半枝莲是一味常用中药,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半枝莲具有抗肿瘤、抗菌、抗氧化、抗炎症、解热及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本论文以半枝莲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了半枝莲多指标含量测定方法及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采用集成提取吸附技术进行半枝莲总黄酮的制备研究,以期为半枝莲药材的质量控制及其有效成分的制备提供可靠依据。具体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半枝莲药材中4种黄酮类
摘 要: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是现在各大高校普遍尝试的一种教育制度,是我国高校实行学分制后积极探索实践的一种新生教育管理模式。以日本北海道大学的本科生导师制为例,通过对日本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简要阐述,比较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不同之处,为我国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 本科生 导师制 高校 日本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和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学分制在各高校得到普遍推广,进一步增强了学生
摘 要: 在中日交流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中日影视作品的交流愈发密切。影视作品片名的翻译对于该作品的传播来说可谓至关重要。本文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从观众层和译者身份两方面对中日影视作品片名翻译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希望通过这方面的研究,能够进一步向世界传播和推广中国优秀的影视作品。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中日影视作品 片名翻译 译者中心  一、引言  近年来,中日影视作品的交流愈发密切。在这种情况下,
摘 要: 素质教育的提出与革新,对当前职校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纵观传统语文教学课堂,存在教学效率低、教学质量差、学生学习兴趣低等问题,大大阻碍职校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将职校语文有效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等价值发挥出来,教师要重视高效课堂构建,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出发进行相应教学改革与创新。职校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教学场所,高效课堂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形成与发展的催化剂,为了迎合社会市场
摘 要: 面对新课标语文改革的新契机,语文教师要在务实中增长学生的基础知识,把提分作为语文课堂的首要目标。也要在务实中求创新,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把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作为课堂的高级目标。创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学以致用是师生共同追求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务实 创新 高效  语文历来因其学科性质,或被认为无非就是读写背,是最易教、最易学的学科;或者被认为是漫无边际、虚无缥缈,最难教、最难学
摘 要: 随着国家经济文化的快速进步与发展,教育与文化领域逐渐被人们重视。高中时期作为学生重点培养的阶段,通过相关教学培养其各项能力成为教学任务的重点之一。本文通过对高中语文诗词欣赏的简单分析,进一步讨论了其教学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诗词欣赏教学 创造性思维  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长河中,诗词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也是教育的关键性任务之一。诗词欣赏不仅是对学生道德精
摘 要: 教师要适应教育的发展和变革,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学习,强化反思意识,注重课后反思,注重实践,不断改进,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反思 实践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也是如此,我冒昧地改为“教而不思则罔,思而不教则殆”。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我深有体会,在教学过程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