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书馆研究并研究图书馆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b6325523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科期间,我去了英国的埃克塞特大学。这个美丽的小城不仅因油画般的风景而成为英国富人养老地的首选地,也因校园里拥有获得“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RIBA)国家獎”的主图书馆Forum(芙蓉木图书馆),而在英国大学排名中获得了极大优势。
  这座图书馆不仅翻新了以前的“老款”,而且增添了几个高科技加持的大型学习空间。在英国上学时,许多教学和考试都需师生共同在电脑上操作,比如我们的一门叫做国际营销的课程,其期中考试就要求学生们上网点击一个链接,里面会出现30道选择题,需要60分钟内完成。这门课是所有商科学生的必修课,听学长学姐说,往年考试的时候,是每个专业的学生分批去计算机房考试,为了避免考题泄露,教授们需设置几百道问题放进题库,考试时30道题目随机出现。可这就造成了许多学生会在考后回忆试题;同时,因为大家的考卷和考试时间不一样,也很难保证公平。
  可现在不一样了。如今,图书馆里的高科技学习空间里配备了一百多个触摸屏电脑,教室最前端有一个超大的屏幕,老师在教室最前端讲解时,无论学生坐在哪一排,都可以从iPad上清晰地看到老师的所有操作,在学习SPSS等课程时特别实用。考试的时候,两个高科技教室可以容纳两百多个学生同时进行电脑操作,方便极了!可以说,我们的高科技图书馆不仅满足了“图书馆”的功能,还兼具“教室”“考场”和“科技空间”等角色。
  Forum不仅有高科技的内核,它能够获奖,主要是靠它颇具现代感的外形。我在最初申请学校的时候,看到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是此大学的校友,于是默认为这所大学一定像电影里那么古色古香,充满魔法气息。真正进入校园之后才知道,原来在英国这么一个“老牌”的大学校园里,竟然还有如此浮夸的建筑!Forum建在半山腰上,斜度达到了惊人的45度!它的负1层,一侧在地下,另一侧则完全暴露在地面上,还能采到自然光呢。整个图书馆的屋顶如同大鹏展翅,一半是玻璃一半是木质材料,错落有致地如同鱼鳞般一层一层地铺在顶上。图书馆前门按照山上的自然坡度设计了许多超大的台阶,天气好的时候,会有很多学生坐在这里看书、聊天、喝咖啡;而毕业的时候,这些大台阶就是拍毕业合照的最佳地,无需区分个头高矮,大家依次站在错落有致的台阶上就好。台阶的整体外观是一条流畅的曲线,与山坡的角度正好相反,非常有感觉。

  图书馆前门按照山上的自然坡度设计了许多超大的台阶,天气好的时候,会有很多学生坐在这里看书、聊天、喝咖啡。

  图书馆的内部也完全不像一个拥有几百年历史的老学校的样子,一切都很新,甚至入口处的小超市还有自动刷卡和人脸识别系统,感觉像是走进了高科技中心。而且,图书馆24小时开放,全年无休,在考试周还贴心地为所有学生准备帐篷、枕头和免费的咖啡橙汁等饮品。在新生周,有些国际留学生刚来到英国找不到房子,就会在图书馆打地铺。还别说,躺在软软的地毯上,在书香的伴随下入睡,也算是一种难得的经历呢!
  由于埃克塞特大学颇具特色的图书馆建筑获得了良好的声誉,2012年5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来到我们学校,为新图书馆的落成剪了彩。
  当然,大部分欧洲的图书馆,还是比较有古典韵味的。硕士学习阶段,我来到了荷兰具有“诺贝尔奖及国家总统的摇篮”之称的莱顿大学。这是全欧洲第二古老的大学,培养了爱因斯坦、丘吉尔、曼德拉、伦勃朗等非常多的世界精英,荷兰从国王全家到首相,几乎每一位都是从这所大学毕业的。莱顿大学的院系坐落在整个城市的各个角度,也因此,图书馆比较分散,各学院的学生,通常都喜欢待在本学院的图书馆里学习,方便找书、或随时向经常待在图书馆里的本专业教授们请教。相对来说,莱顿大学的法学院图书馆最为出名,其藏书最多,规模最大,里面有一个能容纳400人的演说厅,作为外专业学生的我也有幸进去听过一次讲座。
  可是,我最喜欢的还是莱顿大学的主图书馆。这个图书馆并不算大,由几个小型建筑连通组成,最高的建筑不过三层,最矮的只有一层,外观看上去像是一堆包子围绕在一桶筷笼周围,我因此叫它“水煎包”图书馆。这个图书馆最令我惊喜的,是霸占了整个三层的“汉学研究图书馆”。
  莱顿大学的汉学院是整个欧美地区汉学中最好的,可以说,如果有欧洲学生想不出欧盟了解中国、学习中文、研究亚洲文化,那么莱顿大学就是他们的圣地。汉学院图书馆有着特别的访问规定规则,除本学院的学生外,其他学院的学生如果有适当理由,可以在图书馆前台的工作人员处领取一张卡,刷卡进入且仅限当天有效。我是政治系学生,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涉及到了越南战争的时候中国对朝鲜的援助,需要汉学院的一点史料做研究,因此申请了一张进入卡,有幸一睹了这个莱顿最漂亮最有名的图书馆的芳容。
  汉学院图书馆中心区域的房顶是全玻璃的,荷兰常年阴雨绵绵,因此不必考虑阳光暴晒,这样还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整个图书馆分了许多区域,供学生小组讨论的公共区域就在整个图书馆正中央,那里摆放着舒适的沙发和一些绿植;藏书区和自习区则围绕着中心区域,在里面“暗不见光”的地方,以保护那些古老的资料不受阳光和氧气的侵蚀。整个楼层都用各种楷体的古汉语文字标明,几乎每走两步就可以看到一幅中国的名人字画,有些是拍卖得来,而大部分都是八国联军时期侵略所得,如今这些战利品被好好地保存在图书馆中供后人们学习和研究。
  在藏书量上,汉学院图书馆也有着压倒性的优势。这里不仅有荷兰语、英语、中文等多种语言的书籍,还有一些用羊皮纸记载的、几百年前欧洲人关于中国和整个亚洲的研究笔记。难得的是,这些“古董”并不是被锁在玻璃墙后面,只要申请,任何一个学生都可以在管理员的监控下借阅书籍,闻一闻来自历史的味道。整个大学的书籍借还系统也颇为“魔幻”,除了汉学院的那些“古董”,其他的正常书籍可以借阅3个星期,逾期会有邮件提醒归还,直接扫码扔进机器中即可。借书时,可以实地找书扫码,也可以网上预定,到时会有管理员在系统显示的时间之前把书锁进储物箱,学生们只要按照邮件里的取件码去储物箱取书即可,借书却有一种在国内取快递的感觉。
  而莱顿大学的主图书馆最魔幻的可不止这些呢!由于我们的汉学研究十分发达,而汉学院整体偏小,并没有属于自己的院系大楼,于是乎,前人在汉学图书馆上动起了脑筋,在建造时期,严格按照中国风水规划了这座图书馆,包括公共区域里的绿植,都是被固定在地上的,避免哪个冒失鬼碰歪了位置,“坏了风水和气运”。要我说,比起玄幻的东方文化,老外比我们中国人要魔怔得多呢!

  本以为,我看过的这几个图书馆已经是世界图书馆榜单上的翘楚,然而我经常在朋友圈刷到国内朋友的打卡,国内一些图书馆的构思和设计要远远超过我的所见所闻呢!看来,路漫漫其修远兮,世界上还有太多好“景点”,我要一个一个去探索。

  生活在荷兰,不得不提的图书馆,则是坐落在海牙议会宫里、每年只开放一次的议事厅历史图书馆(handelingenkamer bibliotheek),也是公认的“世界上最美图书馆”。这座图书馆每年只在九月份的“欧洲遗产日”有条件地对外开放,对于开放时间和人数有着严格的控制,能不能进入纯看运气。五年前,我作为游客极其幸运地惊鸿一瞥,但当年只开放了图书馆的二樓围栏,所有人只能站在玻璃后面远远地看上一眼。而今年,我作为居民有幸再一次进入参观。参观者跟随讲解员进入,每组有15分钟的近距离接触时间。除了不能碰,图书馆内的惊艳可以尽收眼底,十分满足。
  这座小小的图书馆位于荷兰众议院以前的司法部,有两个世纪的历史了,是由当时的建筑师按照新文艺复兴的风格建造的,颇有些中国古代雕栏玉砌的感觉,在当时可谓是惊人之作。整个图书馆高九米,共有四层,可容纳三万卷书籍,楼层之间一个朱红色的雕花楼梯盘旋而上,再搭配满满中世纪风格的挑高中庭设计,坐在里面,即使不读书,凭栏闻书香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享受。该建筑在19世纪末建造完成,因为当时还有没有电灯,为了减少馆内蜡烛和煤气灯的使用以确保馆藏文献安全,图书馆的天花板被修建成了一个巨大的玻璃穹顶,好让光线能透过中庭及各层镂空雕刻的地板充分地照亮整个四层楼里的建筑。无论光线是否充足,这里都是一座不可多得的瑰宝。
  责任编辑:陈思
其他文献
红烧牛肉  点评:这是我非常拿手的菜肴,香浓酥嫩,绝对惊艳你的味蕾。  材料:  牛肉,3斤,肥瘦相间的  盐适量  黑胡椒适量  洋葱 1个,切大块  胡萝卜 2个,切段  香料(香叶2片,花椒1小勺,coriander 1大勺,小茴香1大勺,八角2个,拍过的大蒜4瓣,大葱1段,干辣椒3个,thyme 3枝)  面粉 2大勺  西红柿浓缩酱(tomato paste)2大勺  料酒 2大勺  制
又是一年毕业季,又想起当初我的毕业旅行。  那年,我身无分文,在云南飘荡了大半年。  丽江、大理、香格里拉、泸沽湖、雨崩……  我的这些足迹讲述的是关于青春、勇气和自由的故事。  一直不敢动笔写我的毕业旅行,因为回忆太长,但又觉得非写不可,因为它是我最初的模样,也是我后来生活的底色。  咖啡和旅行  我家乡在农村,上了个三本大学,因为我“脑袋里有很多绮丽幻想”,学习成绩也并不是很好。大学虽没有改变
2019年考研人數创了历史新高,考研学子压力倍增,然而不少同学初试成绩遥遥领先,却铩羽于复试。  我是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三的学生,因为在各种社交平台上比较活跃,对学弟学妹的问题有问必答,不少同学辗转联系到我,向我咨询了很多复试相关的问题。有一些学弟学妹提到,在考研复试中,被面试老师问了一些问题,感觉受到了不公平对待,其实非也。每一个貌似不经心的问题,其实都有深意。  会因为没有提前联系导
打小闻着槐花香,抓着杨树毛在老北京城里长大,胡同是我们捉迷藏最好的乐园。后来上学,读诗学到那句“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一下想到的就是老北京的胡同了。  读高中,又是在胡同里,每天上学从小铜井胡同路过板桥二条,走西海西沿过德胜门桥,再穿铜铁厂胡同到柳荫街。披星戴月,早出晚归,日复一日走了三年,这条路如今我闭着眼睛都能走完。每天上下学路上的胡同见闻成了我“两点一线”单调简单的高中生活中唯一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对画画产生了兴趣。我喜欢观察身边可爱的动物和美丽的花木,并尝试着用自己的双手在洁白的画纸上描绘出她们的多彩风姿,那时候的作品虽然朴拙,却流露出一个少年对自然中美丽精灵最真切的热爱。在初中的时候,我结识了村子里一位热爱国画的老师,他为我打开了进入国画的大门,也耐心教导我国画技法,帮助我在画画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国画按照描绘题材来分,主要分为山水、人物、花鸟。对于从小就生活在大自然
大概由于内心藏匿着对火车旅行意义的光复,“一生一定要有一次搭乘全程国际列车”的想法就此萌生。  2014年5月,我在俄罗斯完成了一个教育相关的志愿者项目,莫斯科和北京之间用一周去跨越的想法,成为了必须。  项目开始时间早,学期结束得晚,去程需要努力压缩到最短,  于是,搭乘火车从莫斯科回北京就这么定下了。  姑娘你啊,甭急!  我查询了相关车次的信息。比较奇怪的是,莫斯科到北京的车次与北京到莫斯科
凡是熟悉他诗歌的人,在那个小镇与湖区的很多地方,几乎能步步成诗;不熟悉他诗歌的人,也总会被一遍遍以各种方式提醒。华兹华斯的声名在此中坚若磐石,湖区成就了他的伟大,他的诗行使湖区举世闻名。  文/  什么是代沟呢?一个权威的解释是:广义指年轻一代与老一代在思想方法、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兴趣爱好方面存在的心理距离或心理隔阂。这由1960年代末美国人类学家M.米德在所著《代沟》中提出。狭义指父母子女之间
德國弗赖堡大学运动系大学生,在有些结了冰的Dreisam河打水仗,这项活动已经连续进行了5年。
2019年9月29日晚,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奋斗吧中华儿女》在人民大会堂精彩上演,激昂雄壮的音乐在音乐厅内久久回荡。这场音乐史诗有将近4000名演员参与演出,参演单位既有中国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中央芭蕾舞团等艺术演出机构,也有中央音乐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沈阳音乐学院等高校。记者联系到参与本次演出的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的硕士研究生王一轩同学,邀请其为我们讲述这次音乐史诗排练、表演背后的
粗看题目,答案似乎是很明朗的。  毋容置疑,学科竞赛对大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作用。  然而,带着功利色彩,一味追求竞赛名次,从长远来说,可能得不偿失。  获奖多就是创新能力强?  学科竞赛,大部分是在既定规则下的博弈。有些赛题,本身还是很经典的问题。参与过程可以说是解决问题、创新能力提升的一种训练过程,但赛事活动的结果,体现出来的不一定是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