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费罗从《人生礼赞》到《潮起潮落》心态变化探究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e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朗费罗作为美国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之一,其早期诗作《人生礼赞》曾影响并鼓励了无数处于低谷期的人们,也表现了诗人不甘平庸,志存高远的追求。当诗人暮年之时,一首《潮起潮落》仿佛看尽人间繁华,三千浮生若水,满腔壮志豪情已随岁月流逝,留下的尽是平静与安详。
  關键词:朗费罗;《人生礼赞》;《潮起潮落》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01
  诗人亨利·沃兹沃斯·朗费罗出生在波特兰,这座后来被称为“玫瑰之城”的城市潜移默化的激发了诗人的浪漫情怀。逝世后,朗费罗的半身像被安放在英国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诗人角,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人。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位伟大诗人也难逃被遗忘的命运,人们将注意力更多的投给了后起之秀例如Frost,T.S Eliot,Emily Dickinson等,朗费罗则“少人问津”。
  在笔者看来,其实朗费罗的诗作更符合当代社会人的需求。科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整个世界的节奏不断加快,社会贫富差距之大前所未有,人们的心灵不断受到压抑与摧残。朗费罗最具代表性的诗作《人生礼赞》正如一剂甘露,能够帮助迷失方向的旅人找到正确的路。
  《人生礼赞》这首诗曾挽救了众多迷失青年的生命,给了他们希望与前进的动力。朗费罗在他的诗作中多采用传统的抑扬格四音步,《人生礼赞》以韵脚abab隔行押韵,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这类告诉读者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诗作很容易被归为说教诗,然而朗费罗巧妙的转换了叙事角度,此诗的副标题 “What the Heart of the Young Man Said to the Psalmist” 瞬间拉近了诗人与读者的距离。 “Tell me not, in mournful numbers, Life is but an empty dream!” 诗人开篇用坚定决绝的语气否定生活不过是一场空梦的言论,并在接下来的字里行间铿锵道出人生的真谛:
  Not enjoyment, and not sorrow,
  Is our destined end or way;
  But to act, that each tomorrow
  Find us farther than today.
  我们生来不是为了世俗的享乐而忘我,亦或是在遭受苦难后一蹶不振,而是为了行动起来,让自己的每一个明天都比今天更好,无论大步或小步总有前进。朗费罗的一生正如他诗中所讲,始终保持对卓越的追求,永不停息的使自己的生命更加饱满。
  Art is long, and Time is fleeting,
  And our hearts, though stout and brave,
  Still, like muffled drums, are beating
  Funeral marches to the grave.
  人生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尽管我们终会驶向坟墓,但我们不需退却,无需畏缩。诗人在这里将心脏的搏动比作低沉的鼓声,渲染出庄严肃穆之感。鼓声阵阵,我们的一生如同一场战役,倒下后重新站起,这是一种多么震撼的气概。尽管在最初遭受怀疑、否定、白眼甚至蔑视,朗费罗从未停下对艺术的追求,更是孜孜不倦地投身创作。
  随着时间的流逝,朗费罗的盛名逐渐减退。年轻时期的朗费罗满腹热情,对未来充满期待与希冀。暮年的朗费罗看尽人间繁华,《潮起潮落》便是这个时期的作品,娓娓道来一位老者的真实内心。
  题目“The Tide Rises, The Tide Falls”给人以动态视觉感,人生如同潮起潮落,有人生顶峰也有低谷,没有谁的一生是一条平直的路,这条路上总会有泥泞水坑。 “The twilight darkens, the curlew calls; Along the sea - sands damp and brown. The traveler hastens toward the town.” 日落时分行人匆匆赶回村庄,诗人暗示自己的人生也到了日暮,正向着最初来时的地方归去。 “ But the sea, the sea in the darkness calls;/ The little waves, with their soft, white hands,/ Efface the footprints in the sands,” 海浪抹去了来时的脚印,如同时间侵蚀先前的荣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时间是最正直也是最无情的法官。暮年的朗费罗回首自己的往日风采,一切皆归于平静,真正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一种境界。
  从《人生礼赞》到《潮起潮落》,朗费罗从一个热血青年到老者,他的心态发生了改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从一个满怀雄心壮志的人变成了一个不求上进的人。这种变化带给读者更多的是一种哲学态度:生来就要活得潇洒,离开时不带一丝悔恨,这就是朗费罗的一生。诗人认为诗就是要给人们带来动力,鼓励人们,颂扬美好事物,鞭挞丑恶,他自始至终都在追求一个更加完美的人生,这也正是这位伟大诗人的美好所在。
  参考文献:
  [1]李明,朗费罗《人生礼赞》的文化底蕴探析[J].海外英语,2011.02.
  [2]杨胜兰,语音和思想的共鸣——朗费罗诗歌《潮起潮落》之评析,新西部[J].2008.07.
其他文献
摘 要:伴随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的不断加剧,生态批评得以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该门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相互间关系的学问为人们解读《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文章通过阐述生态批评的内涵特征,对生态批评角度下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进行探究,旨在为如何提高对《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生态意识的有效认识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生态批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生态意识  作者简介:齐梓颐(1
摘 要:《名利场》是英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萨克雷创作的小说作品,同时也是他的成名作。在整部作品当中,萨克雷运用了独具特色的叙事手法,使得读者能够真正参与到小说意义构建当中,让整个叙事更加符合整部作品的批判现实特色,更加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本文将重点就《名利场》的叙事特色进行研究。  关键词:《名利场》;叙事;特色  作者简介:缪姗姗(1981-),女,汉族,四川自贡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
摘 要: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一生都致力于用思绪纷繁、变化万端的叙事方式探究小说创作的无限可能性。“零时间”是其在探索中得出的一个关于时间的重要概念。  关键词:卡尔维诺;“零时间”  作者简介:张婷婷,延安大学2016级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01  意大利的卡尔维诺是20世纪西方文坛上一位具有世界
摘 要:托妮·莫里森(1931—)是当代美国文学界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她的代表作《宠儿》于1988年、1993年分别荣获了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在小说中,母亲塞丝为了保护女儿免受被奴役之苦而采取了极端的行为,导致母女关系一度难以弥合,不过这种创伤后来在倾听者和黑人群體的帮助下得以修复。本文试图探究黑人在团体的共同作用下,逃离磨难,获取自我解脱。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宠儿》;社群;身份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