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的花永不凋谢

来源 :时代文学·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fc20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好的梦从来不会消逝,正如花开,永不凋谢。
  夕阳下,那若隐若现的村庄在氤氲迷蒙的雾气中,淡淡地走进我的视野,又淡淡地旋出我的视野。远处那连绵的群山,柔和的线条勾勒出一幅村庄美景图。这是老祖母的村庄,也是我的故乡。记忆中的老祖母是一位慈眉善目整日乐呵呵的老人,她常拿一块褪色的绿手帕,佝偻着腰身坐在自己的小院子里,她眯起眼睛望向天空,太阳光慢慢地聚拢而来,暖洋洋地围绕在她周围。
  老祖母住的是翻修后的四合院平房,房子的后面种了一些果树,有板栗、苹果、柿子……金秋十月,老祖母屋后的果树便成了我们最爱的“采摘园”。在火红的柿子树下,大人们举起长长的竹竿把带着刺的板栗用力敲下来。霎时,树叶纷飞,散落一地小刺猬般的板栗,它们跳跃着、滚动着,开心地咧嘴笑。
  房前有一小块蔬菜地,每当春夏来临时,那片绿油油的菜地便充满了生机盎然。老祖母勤快,在春日明媚的阳光里,她抓一把菜种子撒在那块地里,不到夏天就可以吃到新鲜的蔬菜了。住在城里的亲戚们来看望老人时,往往会摘一大捆蔬菜带回城里去,因为这些是难得的天然无公害的蔬菜,城里很难买到。
  一块菜园子,不仅是老祖母的骄傲,还深深吸引著我。我喜欢看那蝴蝶翩翩飞舞,一会儿落在油菜花上,一会儿又飞到韭菜叶上;喜欢听那蜜蜂“嗡嗡”地在花瓣上鸣唱,当然,我拒绝蜜蜂的靠近,因为我害怕它们会突然给我一个意外的吻。老祖母会笑呵呵地抚摸着我的头,安慰我:“不怕不怕,它们是采花的小蜜蜂,不会蜇人的。”
  记得小时候,老祖母曾带我到河边钓鱼。她用一根不知从哪儿找来的细铁丝,弯成钓钩的样子,用力地甩进河中。老祖母的钓钩甩了又甩,却往往钓不到大鱼,甚至连小鱼都不肯上钩。她倒是觉得很有趣,常常乐呵呵地笑,仿佛这是一种娱乐,比看电视剧什么的强得多。
  后来,我被父母接到城里,开始了城市生活的新篇章。花开又花落,在岁月的长河里,我已换了容颜,青春花季悄然而至。老祖母越发老了,她那满头白发似乎在陈说着岁月的沧桑,那瘦骨嶙峋的双手似乎在讲述着生活的艰辛。
  那一次放学回家,打开门,我惊奇地发现祖母坐着沙发上。见到我,老祖母高兴地站起来,脚步踉跄着走向我。她嘴里嚷嚷着叫我的名字,又忙不迭地回身去找她的小布口袋,然后颤抖地掏出来一张一百元的人民币,她把这一百元递向我:“文文,这是给你的,快拿着,买点好吃的!”我摆手拒绝着,赶紧扶她坐下。亲爱的老祖母,她一直都记挂着我啊!
  就在这个秋天,我的老祖母走了……我再也不能听她嚷嚷着喊我的名字了;再也不能陪她站在炊烟袅袅的小村庄里,看那树上的鸟儿叽喳着欢欣雀跃的样子了;再也不能拿着钓竿学老祖母用力地往河中甩进钩子。那树下的年少又轻狂,那枝头的清浅时光,连同对老祖母的怀念深深地扎根在心底。
其他文献
提到锄头的时候  就想起自己的生日  准确的生辰时日父母都记不清了  只有自己给自己创造  為了填报个人信息  必须有明确的出生日期  不论是否准确  锄头和生日有着因果关系  事实确实如此  至于锄头,挖地三尺寻觅  也无法找到我编造谎言的理由  它的确是用来开挖的  比如开垦荒地  比如探究土地的墒情  除了锄头  那时节还没有适合的工具  在追根溯源的事物面前  人显得渺小,而锄头的力量  
寺院的阳光  今年春来早,我坐在寺院的空地上  闭目养神,阳光晒着我  也晒着翻开的一卷经书  和甬道旁几尊安静的佛像  寺院的阳光很久不曾这么暖了  它晒着我花白的头发  也晒着搬家的蚂蚁  和墙根下一丛返青的小草  我还相信寺院的阳光百毒不侵  它晒着我肺叶上一块阴影  也晒着过敏的喘息  和一只鹰在天上动情的盘旋  我终究是要离去,梵音洗过耳朵  寺院阳光晒着爽净的肉身  也晒着我放下的原罪
小说:  真实与虚构,《西藏文学》1994.5  顿珠,《西藏文学》1995.1  拉贝次仁,《西藏文学》1995.3  失去家园,《西藏文学》1995.5  锅庄,《青海湖》1996.2,《小说选刊》1996.5,获青海省建国50周年优秀作品奖  儿马明扎,《青海湖》1997.3  雪青色的洋卓花,《青海湖》1997.8,首届青海青年文学奖  鸳鸯手套,《西藏文学》1997.4  壁柜里的爱情,
晨跑  树梢的新芽连夜悄悄长高  鸟叫得我的心狂跳  按预设的目标奔跑  在想你的路上  打一个热情的草结  希望在你来的方向  摔进幸福的怀抱  际遇葡萄园  一阵风从葡萄架上掠过  一串串构思结成悦目的鲜果  被葡萄碰过的鼻子  敏锐了嗅觉  生活的触须  撩动方格纸上的赞歌  精准的孕程  饱满内心激越的丰硕  苦涩的时光  从模糊向清晰解脱  有些屏障日渐腐烂  绿色以休闲的伸展  铺张霸
【摘 要】 观察是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教育行为的前提,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利用观察,充分了解、分析幼儿的行为特点、学习能力、兴趣倾向,在原有的教学目标、计划基础上灵活调整课程内容、活动组织形式等。笔者以大班微课程“有趣的磁铁”为例,说明在班级生成实践和尝试过程中,在陶行知思想理论的引导下,打破现有的教育观念,充分彰显了“解放幼儿的大脑”“解放幼儿的双手”,更是在课程游戏化理念的指导下聚焦
“视尔如荍,贻我握椒”  你在《陈风·东门之枌》里遇见了它  你在清晨玩味,似懂非懂  你决定把椒移走,只留下荍  再从书中吹落一粒荍的种子  種子已在火中爆裂  你学农艺师傅把它埋在腐叶土的下面  它慢慢会发芽长出枝干  长出似肾形的叶子  再开出如葵一样紫红色的花来  锦瑟年华都去了哪里啊  你在中年,在初春  突然喊了一声,锦葵  其实更像是在喊一个人的名字
初中英语课程的教学推进中,随着学生语言积累的不断增多,教师可以慢慢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在鼓励学生多接触课外读物时,教师要做好方法的指导,同时,也要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的趣味性,基于悦读来优化课外阅读指导,让学生可以得到更多学习收获。想要让悦读在课外阅读中有更好的体现,教师首先要关注阅读素材的合理选择。同时,教师要在阅读指导上更加科学合理,化解学生存在的重点问题,提升阅读指导的实效性。这样才能够
从小学到大学,要经历十多年的学习生涯,由启蒙的识字算术到中学难解的方程,再到大学的专业学习,每段历程都由学生和老师共同组成求知团队,这个团队的最高领导便是校长。校长是师生心中分量最重的人。从小学到大学,我认识了很多校长,时光荏苒,他们大都淹没在岁月长河中,只有一位老校长永远刻在我的记忆深处,让我终生铭记,挥之不去。有时梦中与老校长相逢,梦醒后常常思绪万千,情愫怦然,心绪久久不能平静。  一九七一年
母亲说:“小木匣的锁坏了,你给我换一个吧。”我接过母亲手中那把带着岁月锈迹的锁:“好,下班后我去修锁匠那里看看。”  还没下班,接到多日未见的同学电话,说他来出差,想见面聊聊。我想那锁早一天晚一天买没事儿,下班后便拉着同学一起去吃晚饭。饭后还没到家,单位领导打来电话,让我明天出差一周。  出差回来,妻小声对我说:“咱妈那木匣子里装的什么宝贝啊?”  “咱妈能有啥宝贝?”  “整天走着坐着抱着那个木
最初与罗望子的相识,多少有些滑稽,真人和名字搞混了。20世纪80年代有很多轰轰烈烈的事,记得有两件事突然流行起来,一个是上海的“甲肝”暴发,势头凶猛,传得有鼻子有眼,非常吓唬人,一桌上吃饭,听见上海口音就担心。还有一个是新冒出一拨批评家,都是青年才俊,都是双打选手,吴亮、程德培、张陵、李洁非、王干、费振钟、汪政、晓华,批评文章如雨后春笋,到处都是这帮家伙的文字。  当时《雨花》在无锡开了一次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