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图》的图文空间研究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uspecials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洛神赋》是赋中的名篇,其中对于空间的描写与赋的文体形式密切相关,赋所强调的铺排对比使形象的空间感得以显现.同一题材所形成的《洛神赋图》对空间的描写则多采用对物象的并置,将赋中洛神形象的多视角描写整合为一个固定视角.《洛神赋》文图之间空间关系的不同在于语言和图像两者不同的认识形式,语言促发的是人的想象活动,是一种想象空间,图像本身则是一种具象的存在,是一种视觉的空间.这就导致了图文中人称和视觉焦点的不同.
其他文献
为了更好地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业,文章兼顾乡村常住人群与游客的使用需求和感受体验,根据实地调研,使用符合调研对象特质的问卷形式,创新地引入社会学中的ASEB分析法于景观研究中,全面总结了无锡市旅游型乡村公共空间在活动、环境、体验、收益四方面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为旅游型乡村公共空间景观营造提供优化策略.
中国的高教文化建立在人的自律自强基础上,“四个回归”作为高教文化策略,既遵循教育外部关系规律,又遵循教育内部关系规律,更提出了高教文化的融合机制.高教文化赋予人本价值、唤醒社会意识、奉献聪明才智、激励文化传承,这就是高教思想的常识、本分、初心、梦想.“四个回归”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教文化选择的政策性纲要,在中国高教的理论范式上是一个重大突破.
宣传画以它独特的艺术形式见证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与发展,“中国梦”主题性宣传画在内容选择、图形元素、色彩搭配以及精神表现上都充分彰显了“中国精神、中国形象、中国文化、中国表达”的创作主旨,将中国新时代的场景转化成美好的视觉语言,进而不断满足人民的审美需求以及推进国家文化精神的正向建设.在具体的创作中,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具有时代性的创作技法融合在一起,可以使“中国梦”主题性宣传画的设计在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出更多可能性.
碌曲县位于青藏高原东边缘,境内有闻名遐迩的郎木寺、广袤的草原风光、特色鲜明的民居建筑踏板房、形态险绝的则岔石林、美丽的高原湖泊尕海湖、独具特色的宗教民俗活动.这里地域地貌各异,变化丰富,民风淳朴,人物形象特征突出,是美术写生与创作的理想之地.对碌曲写生资源素材进行考察、研究,归纳出写生类型,能为本地区美术写生资源的开发提供第一手资料,同时能够唤醒人们的保护意识,留住美术,造福后代.
随着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增强,文化软实力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整体竞争实力的关键因素.我国众多方针政策也都充分肯定了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尤其是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的重要历史交汇时期,对于文化产业,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文章首先阐述非遗文化衍生创新发展的重要价值,接着分析新媒体时代手工艺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提出借助新媒体时代短视频的优势传播手工技艺的举措.
短视频的时长从几秒到几分钟不等,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短视频对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的信息传播与信息公开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文章从舆论引导特点、舆论引导问题方面入手,探讨在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中利用短视频进行舆论引导的策略.
治骚者在司马迁的影响下为屈原贴上“忠君爱国”的标签,但作为政治伦理道德存在的“忠君爱国”在战国时并未完全形成,荆楚文化同时也存有异质性.
文章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泗泾十锦细锣鼓的展陈项目为例,探讨传统民间戏腔曲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展示空间中的文化阐释和呈现形式.戏曲曲艺的核心在于舞台演绎,这也决定了其呈现的主体在展示空间中具有区别于其他非遗项目的特殊性:其一,戏曲类非遗项目在展示空间中具有非具象性特征;其二,戏曲类非遗项目在展示空间中具有耗时性特征.这种特殊性使得传统的展陈方式无法满足核心展示需求,需要引入非耗时性的数字化媒介,为呈现戏曲曲艺核心价值提供可行方案,从而提升观众对传统戏曲艺术的认识并增强传承意识.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诸如专业课程体系不科学、人才培养体系缺乏特色、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不充分等困境.独立学院应认识到产教融合构建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立足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确立特色化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思路,利用产教融合修订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和“123+N”法学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建立长期高效的实践教学基地,创新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学生各类获奖的激励机制,从而构建独立学院法学专业人才产教融合培养新模式.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民众开始关注健康问题.在经历了一场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全社会对医疗救助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由此可以预见,医疗类纪录片将会迎来长足的发展.在创作此类题材的纪录片时,创作者应该在保证真实性的前提下,尽可能调动多种视听元素,突出矛盾点,挖掘深层次的内容,以此确保叙事方式能够切中观众的兴趣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