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仪:冬日归去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carri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蒋介石曾边走边诵四书,突然记不得了,马上问秦孝仪:“后面一句是什么?”
  那一夜蒋介石的心脏停跳了好几次,用药无效,便开始用电击急救。已是凌晨时分,窗外大雨倾盆,监视器上绵延的直线令人绝望。
  
  有人找来了秦孝仪,蒋介石的遗嘱是他起草的。喧嚣的雨声中,秦孝仪大声问着:“什么时候?”他想知道蒋介石去世的确切时间,哪个时辰,哪一分钟。
  那是1975年4月6日。一周以前,蒋介石神志还清醒的时候,吩咐秦孝仪坐在他身边,记录下了后来正式公布的那份遗嘱。在那段半文半白的文字末尾,秦孝仪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承命受记”四个字。
  目睹尽心追随了30年的人作最后的告别,那时尚在盛年的秦孝仪不知心情如何。
  1988年1月,蒋经国突然大量吐血病逝。宋美龄说:“办这种事秦孝仪有经验,让他多用点心。”
  2003年10月末,在纽约深秋的寒意中,83岁的秦孝仪送走了以106岁高龄辞世的宋美龄,移灵、安葬,他都在旁。秦孝仪的生日比宋美龄早一天,过去十多年他每年都不过生日,特地赶到美国为宋美龄拜寿。从这一天起,没什么人需要他越洋奔波了。
  几天前的1月5日,秦孝仪在台北因心肌梗塞病逝,享年87岁。在他曾经主持18年的台北故宫,他最钟爱的黄庭坚“花气熏人帖”无声地描摹着暖春时节的参禅心境——“春来诗思何所似,八节滩头上水船”。
  
  和缓圆融结人缘
  
  曾负责将中华民国“建国大印”从大陆带到台湾的秦孝仪,生前有一枚特殊的方章,上刻“任蒋公文学侍从廿五年”。有人说,那是秦孝仪从政历程最精华与关键的岁月。作为蒋氏的第一机要秘书,蒋介石发表的政策文稿,几乎全部出自秦孝仪之手。
  秦孝仪字心波,祖籍湖南衡山,生于1921年,毕业于上海法商学院法律系,由于文采焕发,学养丰厚,24岁就获蒋介石拔擢任用,外界多以“文胆”视之。
  据说,蒋氏曾边走边诵四书,突然记不得了,马上问秦孝仪:“后面一句是什么?”
  为文辞谨慎讲究到近乎苛刻的蒋介石执笔,实非易事。常见的情况是这样:每当要发布训词一类文稿时,蒋介石便向秦孝仪面授大意,秦认真记录,连夜赶好草稿,给秘书长过目后再送交蒋审阅。
  据称,此时蒋介石会戴上老花镜,手握红蓝铅笔,像教书先生批改作业似的在文稿上左涂右抹,有时甚至会看上几天,字斟句酌。当蒋介石看草稿时,秦孝仪侍立一旁,一站半天,随时回答蒋的询问。一稿完毕,还得准备写二稿、三稿。有时,蒋氏突然想到稿子里有字词用得不妥,就会立即把秦孝仪找来修改。为此,他必须经常连夜加班,只要蒋介石要发表文告,就不能离开秘书室半步。
  蒋经国执政时期,秦孝仪则在党史会、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的职务上展现其文史专长。他主编的蒋介石言论汇编和思想言论汇编,总计达40巨册。
  有“两蒋时代国民党第一支笔”美称的秦孝仪,因为与蒋家的密切关系而被看作是“蒋氏王朝最后的‘家臣’”。在蒋经国的大直官邸被视为“大管家”,蒋孝勇的婚事代为提亲,当“庶出”的蒋孝严因尴尬身份遇到仕途上的难题,也由他出面转圜。
  而当年已有三子的秦孝仪夫人有喜,宋美龄许诺如果生女,“我就送你两桌酒席”,幼女秦无恙出生后宋美龄如约兑现,在圆山饭店为秦孝仪开筵请客。
  和缓圆融的秦孝仪也与不少同仁交好,对晚辈更是亲切。马英九曾在他担任“中山奖学金”主考官时获得资助深造,他也曾是郝龙斌的证婚人。
  
  台北故宫和北京故宫是一家
  
  一位知名收藏家曾说,他一生最羡慕的人是乾隆皇帝与秦孝仪,因为秦孝仪主掌台北故宫18年,阅尽无数历史珍宝。
  “中国之美,美在文化艺术,文化艺术之美,尽在故宫。”被称为“故宫化身”的秦孝仪这样说。
  退休之后的秦孝仪曾不无得意地说,1989年主持台北故宫文物总清点时,共清得藏品64万余件,除《老满文档》原已失落半页外,结果与上世纪40年代的点检纪录完全相符,并无任何阙失。
  退休之际,他把自己四下寻购、收集的牙、骨、竹、木雕刻296件,以及明清善本旧籍2200多册悉数捐作故宫院藏。他笑称:“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馆长都应该像我这样——清清白白地来,清清白白地去。”
  由于历史的因缘际会,海峡两岸各有一个“故宫博物院”,一宫国宝分飞两岸。秦孝仪说,北京故宫以宫殿、器物见长,台北故宫以书画文物见长。他极力促成两岸故宫交流合作,并开启与大陆的联展,三星堆文物、汉代文物引来岛内观者如堵。
  在台北故宫,每一件来自北京故宫的文物都用红漆写上一个“故”字,标明是从大陆带来的故物。“等到两岸哪天统一了,这些故物自然要归还给北京故宫,因为它们是一家,不能彼此再分离了。”秦孝仪说。
  
  “我家近旁的荷塘新凉”
  
  “那洞庭的兰佩,西子湖的花肪,二十四桥的月光,滇池三百里芙蓉,大明湖处处泉水垂杨,还有那,我家近旁的荷塘新凉……”秦孝仪的一首乡愁诗《思我故乡》,曾在台湾传唱一时。
  一口浓重湖南乡音的秦孝仪曾几次回到大陆。2005年10月,在湖南老家,他举办了诗文书法展。秦孝仪擅长书法,溯源先秦古籀,取法方整汉隶,自创了风格独具的“秦体”。
  几年前,湖南里耶秦简出土,一位紫砂艺人为此制壶,并向仅有一面之缘的秦孝仪请求题字。老人很快就寄来了题字,并打趣着一个温馨的巧合——身为湘人,又与秦简“同姓”。
其他文献
文化体制改革,推动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充分参与市场竞争,也为黑猫警长们沉寂多年后的复活带来了希望    看到T恤上的黑猫警长头像时,金文觉得尘封多年的记忆瞬间就恢复了。  “眼睛瞪得像铜铃,射出闪电般的机灵。耳朵竖得像天线,听着一切可疑的声音。你磨快了尖齿利爪到处巡行,你给我们带来了生活安宁。”哼着当年动画片中的主题曲,金文毫不犹豫地掏出了钱包。  1986年,《黑猫警长》上映时,金文6岁。在金文的
“过去是中央要求地方搞GDP,地方官员对GDP考核很关注,但是,近几年,随着经济规模增大,中央对GDP没有那么强调,在“十一五”规划里,我们也说过GDP只是一个预期指标”    在刚刚回应了“工资增速高于GDP”的质疑之后,8月12日,针对“今年上半年,地方GDP之和高出全国核算数据约1.4万亿元”,国家统计局再度出面澄清。  尽管解释及时,但多数公众对于这种显著的误差,仍觉得不可理解。  对此,
在中国和美国进行同等数额的商业贿赂,在美国给予的处罚是中国的100倍。    今年以来,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行贿问题再度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主要导火索是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力拓公司在华涉嫌商业贿赂以及非法获取商业机密问题。紧随其后,不干胶标签材料巨头艾利丹尼森和美国控制组件公司(CCI)在华行贿案相继爆出,立刻在中国激起了多重震荡。  为什么外资企业在华腐败案近年大幅上升?这是外资企业的问题还是中国环
“你们不用开车接我,给我空运几箱肯德基就行了。”这是2006年2月28日晚,罗川到达陕西宝鸡市文家坡乡曹家塬村时和朋友开的玩笑,他要在那里体验三天农村和农民的生活。  罗川的朋友在短信里挖苦他:“要是村子里的鸡被你们吃光了,你就在村口的窑洞趴着,我坐飞机调辆奔驰去接你……”  而在回北京的路上,这样的玩笑已经不再。罗川对同行的CCTV摄影记者高忠说,这是他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次体验。  罗川,现任微
遗憾的是,张艺谋没有对“革命时代”与“革命时期的爱情”之间的紧张关系给以充分凸显,此中张力的不足使影片略显单薄    “茂密的山楂树啊,白花满树开放;亲爱的山楂树啊,你为何要悲伤?”当张艺谋新片《山楂树之恋》片尾曲在影片结束时响起,大多观众都没有急于离席,似乎还沉溺于老三与静秋那让人感到遥远而“陌生”的爱情故事之中。  影片中,静秋的母亲发现女儿的恋情,严肃地把静秋拉进房间,认真地问:“他抱过你没
去“小花园”定做双绣花鞋,去“鸿翔”定做件大衣,去“黄心汤团店”吃口宁波猪油汤团.去“天鹅阁”吃一客芝士焗面回忆下初约初恋女友的场景,买几件“鹅牌”棉毛衫和“鹤鸣”的罗宋保暖帽…遗憾的是,有些品牌连带店铺都芳踪无处觅    但凡生于上个世纪40年代之前的上海老白领家庭,都对“天鹅阁”西餐社印象深刻,其在老上海中的印象,要较“红房子”更深刻。“天鹅阁”就开在僻静优雅的淮海路襄阳路与东湖路之间,小小门
记得有人评选“最喜爱的时代”,有说宋朝的,有说大汉的,问到我这里,答以春秋。话一出口就赶紧忏悔,用着计算机,打着青霉素,沐浴着自来水以及赐来的阳光,怎么可以向慕野蛮、艰苦的上古呢    《左传》和《史记》,是我最喜爱的史籍。为什么说不读呢?读了影响信心。这信心来之不易,受国家教育这么多年,从小好好学习社会发展史观,知道人类天天向上,制度越来越好。《左传》记录的春秋时代,按正确说法,是在从奴隶社会向
G8被戏称为“清谈馆”,说它是“俱乐部”更加恰如其分    如果从1975年11月法美英日德意六国在法国朗布依埃举行六国峰会算起,八国峰会(G8)已举行了31次一年一度的峰会,但八国集团形成机制则是在1976年。这年6月,因加拿大入会,六国会议正式更名为七国首脑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七国确定每年开一次七国峰会,时间定为每年7月前后,与七国暗合,并规定会议地点在七国轮流举行。因此,严格地说,七国集团正
中国的发展最终一定要是每个人都开上车、住在高楼、效仿西方的生活方式吗?中国人是不是应当平心静气地坐下来、想想过去。特别是已经失去和将要失去的东西?  编者按:“东游记”已经做了100期。在诸多为这—栏目撰稿的外国人眼中,从2006年到2009年,这个巨变中的庞大国家是一种怎样的形态?发生着怎样的故事?更重要的是,作为“他者”,他们对中国有什么直率的评语和美好的期许?  这些,特别值得我们记取。从1
其实宋元理学家除了讲学之外,起初是对谈。开创理学的先驱如程颢、程颐兄弟便重视先生与弟子之间的问答。问答之后,弟子们谨慎地把内容记录下来,成为“语录”。语录的编撰和传诵成了理学教育的重要传统。例如吕祖谦和朱熹合编的《近思录》到了今天仍然是理学的入门必读书,它便是摘录诸理学家的警句及文字篇章而成。  学生多了,就自然召集而须有讲堂与讲义。陆九渊善讲学,讲退如仪。朱子则善身教,与学生作私人讨论。《朱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