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分组互动评改模式的探究与实践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f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初中作文;分组互动;评改;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22—0123—01
   在“生本自主”理念大力倡导的今天,作文教学是不是也应该像阅读教学那样 “教师从旁指导,学生主动探究”。作文评改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项技能,学生作文应该“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学生自己写作文,运用的是他们自己的思维理念,那么让他们运用自己的思想去改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基于以上想法,笔者所在学校开始初步尝试分组互动作文评改的新模式。然而,要想真正实现教师宏观调控、适当点拨,学生分组后有效地互动评改,就应该分梯度、按步骤、花时间去完成。
   一、分组
   此阶段由教师作为“主导”,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作文水平,把全班学生分成相应的组。每组人员要做到好中差搭配,人数以5、6个为宜,最好不要超过8个。因为考虑到互评环节的效果,所以在分组时也应适当考虑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课堂表现能力,要选择班内语文综合能力最强、性格开朗活泼、发言相对积极的几个同学,把他们分派到各小组去担任小组长。分组情况教师不仅要心中有数,而且应记录在案。
   二、互动准备
   此环节估计需要2~3周的时间完成。教师在完成分组以后,应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写作指导以及作文批改培训。教师先从审题、立意、选材、组织结构等宏观角度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习得写作的一些基本常识。然后教给学生批阅作文的基本格式和常用符号,使每个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如教师可选其中一组学生的作文进行精批细改,大到文段的结构安排,小到标点符号、字词的增删调换等,对评语要慎之又慎,点清要害和关键,然后发送给各组学生。各组学生要认真阅读教师的评改,思考为什么“这样写”而不“那样写”的道理,从中习得必要的写作知识,明确本次作文的优缺点以及教师的评改标准,为以后的正式互动奠定基础。
   三、互动模式实践
   1. 互动模式初始版。此阶段教师把作文本打乱分发给各组学生,由各组小组长担任主阅人,分别对组内同学的作文进行大胆评改,在作文本上既要写清亮点,也要注明不足,然后对整个小组的写作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分组上台讲评优劣得失。此环节的优势在于选拔优秀作文,学会批改方法,习得写作经验,带动写评热情,助长上台自信。
   教师在此环节要做好以下工作:(1)教小组长评改作文是本阶段的难点,也是整个分组互动式作文评改的关键点。教师对小组长的作文批改要从旁精心指导,减少坡度并扶以杖藜,要尽量多鼓励少批评。教师要鼓励小组长大胆勇敢地表述,不至于因“怯场”而破坏整个环节。(2)教师要在小组长讲评后督促学生再次自我修改。改评的最终目的是写出更为优秀的习作,教师要教会学生“择其善者而存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使小作者的习作锦上添花。
   2. 互动模式升级版。互动模式初始版的顺利进行,将为互动模式升级版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此环节进行互批时,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学习任务,教师要根据每次作文训练的重点,精心设计评价标准,从字、词、句、修辞、语言、主旨等方面分工,让学生严格按照教师的评价标准去打分。若组内有6个同学,分别按学习程度的劣优编为1至6号,评价标准也由易到难依次类推,1号同学负责简单的内容,6号同学对整个小组的写作情况进行总评。最后,教师针对现场实况提供建设性意见或建议,从而明确本次作文的努力方向。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读到组内同学的作文,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在增加了阅读量的同时,也实现了分层教学,真正促进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在这种同龄人之间橫向的情感互联中,学生的自我情感及批阅经验找到了展示台,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根本、为中心、为主体,生本教育的理念得到了有效渗透。
   整个活动模式需要教师注意的有两点:
   一是作文评改达到互动后,教师对学生分组应遵循动态的原则,即教师根据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状况,对组员进行调整,做到有进有出,有上有下,从而使学生始终处在对其提高作文能力具有最佳影响的分组中。
   二是教师把批改权和评价权下放给学生,并不意味着一身轻松,孩子毕竟是孩子,在整个活动进行中教师的监管责任不可少。教师要以小组为单位,制订合理的奖惩机制,充分激发学生的互动热情,始终保持活动的长效运行。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生本自主互动作文教学实施策略与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Z058)
  编辑:马德佳
其他文献
采用水平集法(LSM)描述非均质岩石的静态材料边界特性,探讨分层特性、含有随机分布包裹体特性和具有Weibull分布特性的三种非均质岩石材料有限元建模方法,并与基于完全流-固
研究了阳极液质量浓度为300g/L的条件下,阴极液的质量浓度分别为50,100,200,300,400g/L时,电解过程中阴极液pH和温度的不同变化以及不同Li2CO3产物的相组成和微观形态.实验结
背景与目的:LRRC4是作者最近克隆的一个新基因,该基因在原发性脑肿瘤活检标本中明显表达下调.本研究旨在研究LRRC4基因是否具有抑制脑肿瘤生长的能力.方法:LRRC4基因的全长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