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

来源 :名师在线·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stm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唯物观念是历史教学的重点内容。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关注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传递正确的历史观念,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形成历史责任感。
  关键词:初中历史;情感态度;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9192(2021)21-0045-02
  引  言
  历史学科教学要帮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使其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1]。初中生的历史知识较为薄弱,呈点状分布,进入初中后第一次系统地学习历史知识,因此,在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指导学生学会全面、客观地看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2]。
  一、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历史情感
  进入初中,学生第一次系统地接触历史知识,对历史知识存在一知半解的情况。教师如果单纯地从文字叙述角度出发讲解历史知识,很难真正激发学生的历史情感,容易导致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无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静态的文字内容与图片转化为具体的案例,借助纪录片、视频、音频等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快速了解历史知识,形成基于历史史实的情感[3]。
  以“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为例,教材从衣、食、住、行等多方面对宋朝进行描述,介绍了高度发达的宋朝社会文明的具体表现。在传统历史学习中,学生对宋朝社会的生活风貌主要进行点状学习,即衣服有什么特色、饮食有什么特色等,在学习过程中很难真正产生对宋朝的特殊情感。对此,教师可以创设具体情境:“杭州城外13岁的来福要去东京城里姑妈家,他一路上会遇到哪些趣闻呢?①他如何来东京,会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呢?②东京姑妈家的房子有哪些特点?③如果住到过年,会怎么过呢?他会不会得到新衣服?过年会有哪些美味佳肴?④东京城有哪些好玩的地方?”一系列问题将教材内容串联起来,创设了生动、真实的情境,促使学生融入“13岁来福”的经历中,加深了学生对宋朝社会风貌气象万千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历史认同感。
  二、合理选择素材,丰富学生历史情感
  历史情感是复杂的,从不同角度看历史所产生的观点是不同的,包括唯物史观、全球史观等,同时,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历史所产生的情感也是不同的[4]。因此,教师在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素材的合理选择,通过补充素材的方式丰富学生的情感,强化学生对历史的认识[5]。
  以“鸦片战争”为例,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久远,部分初中生并不知道鸦片的危害性。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按照教材内容强调鸦片对社会的危害性,学生就无法真正产生对鸦片的抵制心理,也无法理解鸦片战争为什么会爆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丰富学生历史情感的角度出发,合理进行素材拓展。比如,在学习“虎门销烟”时,很多学生有一些不同的想法,如为什么销烟会在海上进行?为什么不直接一把火烧了?为什么不储藏起来卖给别人?为什么要禁鸦片?等等。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做好素材准备,从禁烟—缴烟—销烟的流程出发,补充具体的史实材料。在禁烟环节,教师可以准备吸食鸦片后人们日益消瘦、日益贫困的史料,同时指出道光皇帝与林则徐和其他大臣在禁烟上的反复斗争;在缴烟环节,教师可以呈现林则徐与烟贩之间的斗争,包括《示谕外商速交鸦片烟土四条稿》史料;在销烟环节,教师可以介绍用“海水浸化法”而不用其他方法的原因。由此,教师通过一系列史实帮助学生加深对“虎门销烟”的认识,了解后续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培养学生对“虎门销烟”的特殊历史情感。
  三、开展历史辩论,培养学生正确态度
  越辩越明是历史的特点。初中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面对历史发展的人与事在认识方面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从而在思想上出现态度偏差、认识偏差等,所以以偏概全成为学生历史学习中常见的问题[6]。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的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读”史,让学生学会全面分析问题和看待问题[7]。
  以“秦始皇功过的辩论”为例,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对历史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初中生受认知水平的限制对秦始皇存在一定的认知偏见。提到秦始皇,学生第一反应就是焚书坑儒,从而全盘否定秦始皇的功绩。因此,在辩论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整合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涉及的知识,将所学内容与自己在课下整理的资料进行统一分析,在辩论中明辨是非。初中生在辩论过程中容易受到自身认知局限的影响,忽视具体的史实。因此,在辩论的导入环节,教师要明确“据史论秦始皇”的要求,做好引导,如让学生了解嬴政13岁做秦王、23岁亲自处理国家大事、39岁灭六国的历史史实,并列举相关的历史事件。教师从开始阶段就要明确讨论必须有事实根据,不能凭空捏造,更不能胡乱猜测,要求学生以史实为基础展开辩论。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辩论中收集更多的史料内容,通过具体史料强化学生对秦始皇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还原历史,使学生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待秦始皇,形成秦始皇功大于过这一基本历史认知,进而对秦始皇秉持客观的评价态度。
  四、开展人文教育,发展历史核心素养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态度,应从人文教育角度出发,发展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历史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教师要从教材入手、从具体的人物事迹入手,做好人文教育素材的开发,高效开展人文教育,发展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8]。
  以“昌盛的秦汉文化(二)”为例,在介绍司马迁的生平及其撰写的《史记》的简要内容时,教师通常将关注点放在《史记》在历史上的地位、影响等内容上,学生的注意力也集中在《史记》是司马迁写的这一历史常识上。从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态度角度来看,教师可以将司马迁的生平与《史记》的撰写作为人文素材来开展人文教育,如可以让学生思考:司马迁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史记》的?他遭受了哪些不人道的做法呢?如果是你,你还会坚持写《史记》吗?一系列问题引发了学生对司马迁坚韧不拔的品质的认可。教师在人文教育中渗透历史情感,帮助学生了解每个人都应承担起历史责任,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初中历史教材中的人与事有着丰富的人文教育内涵,从屈原到李时珍,再到近代的邓世昌等,无不彰显了人文精神,这些都可以作为人文教育的素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挖掘和利用这些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人文内涵,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态度,教师要坚持唯物史观的思想,在教学中注重情感与态度的渗透,从发展学生历史核心素养角度出发做好人文教育,提升学生对历史的认同度,指导学生用全面、客观的眼光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梁保国,吴艺仪.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繁盛一时的隋朝》为例[J].林区教学,2020(06):88-90.
  李佳乐.浅析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基于统编版初高中历史教科书内容的探讨[J].中学历史教学,2020(06):69-71.
  张贵英.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策略研究[J].智力,2021(08):93-94.
  程娟.重视情感教学,构建和谐课堂:初中历史情感教学的思考[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導),2020(09):13-14.
  梁文锦.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意识培养的对策[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22):5.
  董春山.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21(23):19-20.
  柯尊家.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探析[J].试题与研究,2021(18):193-194.
  严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探索[J].新课程,2021(25):191.
  作者简介:肖乐平(1964.8-),男,山东荣成人,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
其他文献
夏静,1976年4月出生,女,江苏苏州人,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越溪实验小学校长,姑苏教育领军人才,苏州市名教师。  古典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仅停留在对古诗词大意的讲解上,要让学生了解诗词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欣赏与鉴别能力。教师应在古诗词教学中创设极具“现场感”的教学情境,以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其体会诗歌的情思情调,并调动自身的主观意识
从“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32个字的伟大建党精神,高度凝练地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先驱们的知、情、意、德,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精神之源”,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九个必须”中的每一个“必须”,都是先汫“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然后再讲“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
在比学赶超中,将劳模个人优秀品质升华为整个公司的共性特质,学习充分激发出这些年轻人的活力和激情,让他们成为有信仰的人,为企业迈向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的道路上,注入青春力量。
《李尔王》里说,要一个骄傲的人看清他自己的嘴脸,只有用别人的骄傲给他做镜子。   遇见谦逊之人,就会油然生出恭敬之心,彼此厚待;遇见強词夺理之人,定要据理力争,互不相让。因此,人越大气,越受世界慷慨相待;人越执迷,越被现实冥顽相抗。   世界万象,大气之人领取高旷,宁静之人认取悠远。勤耕者勤耕心:丰收与荒芜,天地自有答案;善撑船者亦善撑起人生:终会风平,终会浪静。   急功自有利心,好义必有侠胆。
陕西省靖边县第十二小学是一所新规划、新建设的县级完全小学。学校始建于2016年,位于靖边县城芦河东岸,毗邻307国道,占地22.53亩。县委、县政府先后投资四千多万元,建成现代化的教学楼、综合办公楼、田径运动场等教学设施。现有教学班40个,学生2436名,教职工129人。学校吸纳国学精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确立了“水韵”校园文化主题。学校环境优美,设施设备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水平精湛。
当前防汛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五方面,其中山洪灾害防治难度大,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坚决避免发生重大人员伤亡事件,坚决避免标准内洪水防洪工程失事事件,坚决保障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安全,坚决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安全,“十四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快防洪控制性枢纽建设,大力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蓄滞洪区安全建设、骨干行洪河道治理、中小河流和山洪沟治理等。
为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促进我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中小学开展“课堂革命·陕西行动”活动。六月中旬,陕西省教育厅厅长刘建林在《中国教育报》等杂志发表题为《着力打造“三个课堂”推动陕西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文,文章立足我省教育改革从规模发展到质量提高的新阶段,阐释了“三个课堂”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激励、改革,促进我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中小学开展“课堂革命·陕西行动”活动。六月中旬,陕西省教育厅厅长刘建林在《中国教育报》等杂志发表题为《着力打造“三个课堂”
摘 要:教师有效进行课堂提问,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能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教师会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并据此调整教学进度、方法和策略,从而不断优化课堂提问,让学生逐渐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思考。本文探讨了优化课堂提问带来的积极成效,旨在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提问;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本文分析了真实性学习的特征和构成的主要要素,并以“算法的概念及描述”一课为例探讨了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笔者认为,教师要聚焦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增强学生的真实性学习意识,合理制定前置性教学目标,确立整体性教学思路,激发学生的真实性学习动力,引发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行为,从而构建高效信息技术课堂,让学习真实、自然地发生。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超强的实用性课程,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探究思考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非常重要。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难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水平普遍不高。所以,为了使小学数学教学发挥真正的价值,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就应该主动去发现生活中体现数学教育的内容,并把这些内容与数学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运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