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放简率之美

来源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z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散氏盘;草篆;金石气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0-0047-02
  文字与书法经过西周中期的典范化,发展到西周晚期均已走向成熟,文字从现实世界的象形开始向理念世界上的象形演进,并且象形痕迹愈来愈弱化、符号化愈来愈强烈,篆书字形也愈来愈稳定——偏旁式样与字形组合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并且形成了结构对称、排列整齐、大小均匀等特征。在文字的书写方法上,作为典范意义的“篆引”形式依然占据着主流,同时也开始出现趋简草化的书写现象,即笔画书写的修饰性开始消解、简化趋速的书写性日益增强,并促进文字的发展演化。因此,在这样两种书写方式的驱动下,西周晚期的金文书法呈现出风格多样化的发展特点。其代表作主要有《十二年大簋》《散氏盘》《虢季子白盘》(见图1)《颂簋》等。
  《散氏盘》,因其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此名,又因有学者认为铸造此盘者应当是夨,故又名《夨人盘》。传清乾隆初年出土于陕西凤翔(今宝鸡市凤翔县),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盘高20.6厘米,口径54.6厘米。圆形,浅腹,双附耳,高圈足。腹饰夔纹,圈足饰兽面纹。此盘是西周厉王时期的代表作之一,铭文十九行,凡三百七十五字,内容记录了夨转让给散氏田地的事迹,并详细记载了该田地的四至及封界,因此作此盘以为土地契约,是研究西周晚期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前人将此盘与大盂鼎、毛公鼎、虢季子白盘并称为“晚清四大国宝”。
  《散氏盘》自出土以来便引起了学者、书家的注意,公推为“草篆”的开端。这种草化的出现其实是文字发展的内在规律所形成的。在书体演化史上,书写便捷一直是促进书体演化的内在动力之一,当一种书体由不成熟走向成熟之时必然会经过一个美化并确立为典范的过程,当这种典范发展到一定的临界点又会朝着更加简便的书写方式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书体的典范化过程是统治者确立官方书体基本形式的规范化过程,而草化等简便化的发展是人们在日常书写中的趋速心理所驱动的,当一种新的规范确立之后,对典范的草化现象也随之产生,这是推动古代书体演化史的两股力量。因此,可以说《散氏盘》的铭文书法就是对“篆引”进行书写性简化的代表。
  如果我们将其置之于西周的历史维度之中,《散氏盘》在当时的审美体系中并不是上乘之作。然而,当我们以今天的艺术理念与艺术史眼光来欣赏这件作品时,不能不被它所蕴含的艺术价值所深深打动。
  《散氏盘》与它同时期的金文一样,是邈远历史时期的产物,与今文字系统有很大区别,具有特定的神秘感,给人以高古的审美感受。就《散氏盘》书法自身而言,从用笔上看,它不事雕琢,没有刻意的修饰,具有相对的自由与简率,打破金文常规“篆引”的秩序感,自有一种爽健之气呈现出一派天机,可谓“金文中的草体”,在凝重中蕴含着书写的流动感;从结字上看,我们在它的书法中找不到规整的形态,没有刻意的安排,它的每一个字都是“活泼泼地”,上下字之间,因势造型,左右欹侧,呼之欲出,妙趣横生,给人应接不暇的赏读快感,仿佛在一个充满生机、丰富多彩的世界中流连忘返。此外,它在结字方面非常值得一提,胡小石先生评云:“篆体至周而大备,其大器若《盂鼎》《毛公鼎》《曶鼎》《齐侯罍》《王孙钟》之属,结字并取纵势,其尚横者唯《散氏盘》而已。”这种横式的结字方式使得《散氏盘》在琳琅满目的商周金文中独放异彩。
  另外,“金石气”是《散氏盘》艺术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令清代以来的书法家们为之痴迷,并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审美追求,这使《散氏盘》的意蕴更加丰厚。
其他文献
摘 要:根据我们的长期研究和实践探索,发现完全由教师提出课堂探究的问题存在着诸多弊端。课堂探究必须确定并围绕学生学习中的核心问题进行,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此,以“万有引力定律”为教学案例,示范如何确定并围绕核心问题进行探究,并分析其对发展科学思维的作用。  关键词:核心问题;探究;科学思维;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20)12-
【摘 要】促进学校书法教育的因素很多,如国家政策、地方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管理者、师资建设、教材建设、学校书法社团,还有学生家长、校外书法艺术团体等。在诸多的因素中,师资建设、教材建设和书法课堂是主要的三个因素,称为书法教育的“三要素”。在这“三要素”中,师资建设是书法教育的核心要素。教师专业化程度低和师资存量少,是当前书法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师资建设上,各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至少要
【关键词】袁安碑;艺术典型;汉篆碑刻;方圆兼备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05-0051-02  古文字通过隶变而走向今文字。隶书是在对篆书解构、破坏的基础上形成的,至汉代而鼎盛,有“秦篆汉隶”之誉。汉代既是隶书发展与成熟的时代,又是隶书被定为官方文字的时代,在这样一种历史环境中,隶书也反过来影响了汉代篆书的书写,从而形成了颇富特色的
【摘 要】在中小学开展篆刻教学对于学生深入了解书法艺术魅力,提高篆刻艺术审美素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教师开展篆刻教学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刀法”,文章从分析“刀法”的来历,“刀法”对于篆刻的重要意义,进而通过比较前人篆刻“刀法”的优劣,提出了适合中小学篆刻“刀法”学习的方法,即:“冲刀法”“切刀法”和“冲切并用法”。  【关键词】篆刻;刀法;刀趣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
摘要:以UTAUT模型为基础,结合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在线学习平台,分析使用在线学习平台的影响因素,将TAM模型融入UTAUT模型,提出了包含6个假设的高职学生在线平台模型,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绩效期望PE和努力期望EE对使用态度有正向显著影响,使用态度和社会影响两因素对行为意向有正向显著影响,努力期望对绩效期望和使用态度有调节作用,而促成因素对行为意向没有正向显著
【摘 要】在小学阶段的写字教学中,楷书中的横撇实际可以看作是一个短横笔画和一个长撇笔画的组合,横钩则是一个长横笔画和钩画的组合,而把握这两种笔画的连接方式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通过指导学生学习横撇和横钩的基本运笔方法和书写四个带有这两种笔画的字,使他们感受到书法的美妙,激发起学生写字的兴趣。  【关键词】写字;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
常汉平,1965年生,安徽临泉人。先后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今文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今美术学院)。初从曹宝麟先生习书,后從尉天池教授攻读硕士学位。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标准草书学社社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教育书法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印社理事,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系主任、研究生导师。书法作品数百次参加海内外展览、多次获奖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试题命制的要求也相应提高,高考试题(选考试题)要从知识、能力和品质三个层面考核学生。笔者通过对两道浙江省物理高考(选考)题的剖析和质疑,阐述物理试题命制时不仅要有真实合理的物理情境,也要多维度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试题命制;真实情境;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9)4-0040-3  研读《普通高
摘 要:深度学习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以“曲线运动”为案例,阐述了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具体课堂教学策略,从教学目标、知识框架、教学活动、知识运用四个角度渗透深度学习理论的研究成果,旨在剖析深度学习对于教学实验的指导意义,便于深度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落地生根。  关键词:深度学习;曲线运动;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20)11
【摘 要】小学阶段开设书法练习课,普遍感觉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教材教学内容零起点,体现了循序渐进,关注学生兴趣的激发,学习方法的指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轻松突破重点难点,精选了“学习运用”,体现学用结合,教材中穿插了书法文化,凸显文化浸润,强化了习惯训练,关注养成教育。  【关键词】书法教材;学用结合;书法文化;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