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族学到史前史或曰普通社会学的构建——纪念阿兰·泰斯塔尔”研讨会

来源 :国外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F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将于2016年11月24~25日举办研讨会,纪念人类学家阿兰·泰斯塔尔(Alain Testart)。研讨会主题为“从民族学到史前史或曰普通社会学的构建”。
其他文献
全球化进程的出现与社会学的理论危机如影相随。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全球社会”已经导致“社会性”的严重转型,以至于19世纪古典社会学理论显得不仅不适宜“新社会”的概念化,亦不适宜(人类)社会的概念化。作者强调,人类社会与非人类社会的根本区别已经不复存在。那么是否可能建构一个“社会理论”?该理论的架构又将如何?经过论辩,作者提出了“关系性”社会学理论。
社会投资型国家(social investment state)理念已成为全球化和后工业化时代巩固经济增长和福利之间良性循环的方案。然而,单纯依靠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不能实现经济增长与福利之间的良性循环。为了同时实现扩大就业和社会平等,应该在社会政策中做到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与消极劳动力市场政策的平衡,并与限制工资水平的收入政策相结合。
本文主要关注了近期历史社会学的三个发展:国际关系领域中的新韦伯主义历史社会学、多元现代性学者采用的“文明分析”方法及美国历史社会学的第三波文化转向。这些发展是对早期历史社会学中出现的问题的一种回应,然而它们并没有真正地解决问题,没有摆脱欧洲中心主义传统的窠臼。基于此分析,本文提出应当以“关联的历史”(connected history)观为历史社会学分析的方法与手段,以满足全球历史社会学研究的要求。
“智库”已经成为一个随处可见——被泛滥使用却缺乏明确定义——的政治学词汇。它充斥于学术界的公共政策讨论以及记者、说客和舆论弓l导者中那些。政策专家”(policywonk)的话语里。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对智库的定义及其角色和功能有了一致的看法。不过,大多数被赋予智库名目的机构都从事着某种政策研究。把智库视为研究与传播间“桥梁”的观点意味着(社会)科学与政策之间有着明显的边界。本文将探讨它们的一些边界。边界不仅是组织上和法律上的,这些机构和它们的资助方在如何构想“公共利益”方面的差异也造成了边界。此外,发挥“桥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季塔连科院士的新著《俄罗斯与中国:战略伙伴关系与时代的挑战》
本文重新讨论了智库的定义、功能及其功能的实践方式。本文认为,在界定是什么构建了智库的这个问题上,人们不应如主流视角那样过度关注其组织形式,而应当聚焦于其所践行的功能。本文首先提出了一个经过修订的智库定义,接着讨论了如何运用葛兰西提示的批判性方法来理解智库功能。最后,运用马腾·哈耶尔(MartenHajer)的话语联盟概念(discourse coalition concept)诠释作为国家外部的促变因素而起作用的智库。
本文通过审视德国智库管理、筹资、人员配备及策略实施等问题,对德国智库进行分类,调查德国智库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并考察了限制和促使德国智库发挥潜能的条件与机遇。
作为现代国际体系中的后起之秀,中国已经意识到崛起之后所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多次遭受了源于新疆或者与之相关的暴力袭击。中国政府在中东、非洲、南亚和中亚厂泛寻求能源,使得中国面临的恐怖威胁在未来可能还会增加。在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之后,特别是在2008年奥运会的安保工作中,中美开展了共同反对恐怖主义的合作。华盛顿和北京都发现,在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的问题上,双方有很多共同利益。然而,为确保两国能开展长期合作,双方都必须掌控在恐怖主义问题上意见相左的局面,并克服区域政治竞争带来
《国际关系及外交政策研究标准概论》一书于2014年由慕尼黑奥尔登堡出版社出版。本书包括12章。引言界定了“外交政策”的定义,分析了影响外交政策决策的因素。本章作者瓦尔茨总结认为,国际体系结构、国家政治决策程序、决策者的个人喜好都有可能影响外交政策。
过去十年中,有一批学者开始研究一个国家的国内政治制度不仅受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而且受他国的某些具体政策影响的可能性。一批新兴的研究考察了外部行为主体为改变目标国的国内制度结构可能会采取的多种政策工具的有效性。本文对相关著述进行了回顾,并得出一些结论。首先,不同方式的有效性不同:订立契约通常能够发挥作用,高压政治有时发挥作用,而强迫接受则很难发挥作用。其次,各种手段的发起国的动机十分关键:干预国必须有促使目标国制度变革的决心,采取手段才会有效。最后,目标国的条件十分关键:较高的发展水平更能促进制度变革,而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