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他在生命的早期谋求兼济天下,后半期则求独善其身.关于他的诗歌作品,他在贬至江州以后的作品《与元九书》中将之分为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类,并表明心迹,“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意也.故览仆诗,知仆之道焉.”一般来说,讽喻诗情感较为直露与激烈,是政治本体化时代的诗歌表现之一.所谓的政治本体化时代,是指始终以现实秩序为核心,即问题的讨论从现实秩序出发,最后又都归于现实秩序的阶段.中唐时期政治统治衰微,人们逐渐将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内心,从对客观事物的追索转向了宁静悠远的玄思.白居易处于由政治本体化向文化本体化过渡的中唐时期,这为他体认、思考和追寻生命的实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我们先从乐天的信仰开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