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白居易诗生命价值体认的升华与实现

来源 :人文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free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他在生命的早期谋求兼济天下,后半期则求独善其身.关于他的诗歌作品,他在贬至江州以后的作品《与元九书》中将之分为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类,并表明心迹,“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意也.故览仆诗,知仆之道焉.”一般来说,讽喻诗情感较为直露与激烈,是政治本体化时代的诗歌表现之一.所谓的政治本体化时代,是指始终以现实秩序为核心,即问题的讨论从现实秩序出发,最后又都归于现实秩序的阶段.中唐时期政治统治衰微,人们逐渐将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内心,从对客观事物的追索转向了宁静悠远的玄思.白居易处于由政治本体化向文化本体化过渡的中唐时期,这为他体认、思考和追寻生命的实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我们先从乐天的信仰开始探讨.
其他文献
为了更好的培育出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打破之前的授课模式,走出一个创新路径.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对思政的教育既一个挑战,也是一个很好的机遇.老师
中药安全性是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重大科学问题,毒性成分复杂,致毒机制不清,综合系统的技术平台缺乏是制约中药产业的瓶颈.本项目历时10余年,在国家多个重大项目的资助下,
会议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德育为先的素质教育理念下,单靠课程无法满足思政教育要求,必须拓宽思政教育渠道.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是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