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w800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心态,可以从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善于合作精神、引导学生做敢于创新的人,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主探索、合作创新的能力。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更新观念 善于合作 敢于创新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听到有的数学老师发出这样的感叹:“数学教学越来越难教。”究其原因,我认为:学生没有积极的心态是其重要原因。导致学生对数学课的消极心态,主要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能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所致。作为教育内容的数学,有着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它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特点,而且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个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特别要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
  拿破仑·希尔说:“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他的心态。”“成功人士与失败人士的差别在于成功人士有积极的心态。”就学生而言,学生自身潜力能否发掘,素质能否提高,关键取决于有没有积极的心态。教师要成功地实现教学目标,不仅要使学生明确“学什么”、“怎样学”,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
  一、培养积极心态的前提是更新教学观念
  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其实质是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诱发学生的内驱力,引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首先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
  1.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潜能,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为此,教师应特别注意克服下列错误观念与做法:一是无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上自导自演,把学生纯粹当成“观众”。二是教师只重视对学生现实状态的评价,忽视学生潜在发展的可能性。由于教师的漠视,导致学生丧失发掘自身潜能的积极心态。三是无视学生的差异性。教师习惯于按统一的标准和尺度衡量和要求学生,不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性,这不利于学生积极心态的培养和形成。
  2.民主平等的教学观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边活动的互动过程。为此,教师必须摈弃主宰一切的观念,树立民主平等的教学观。教师要热爱、尊重、理解、宽容学生装,努力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教师可亲、可敬、可信的人格魅力,而勇于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感受教师热切的希望,而体验成功的愉悦。在任何情况下教师不得羞辱学生,更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3.惜时、高效的时间效益观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已经懂的,教师还在反复地讲;学生已经会的,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练;可说可不说的话,教师还在津津有味地说,甚至于拖堂、占用学生课外时间等。这种“少、慢、差、费”的现象无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只能导致学生形成消极的心态。市场经济的发展,也要求教师具备“经济”头脑,树立时间效益观。数学课教学质量的提高,不能以牺牲其他学科的教学质量为代价,不能立足于课外与其他学科争时间,应走“内部挖潜”的内涵发展之路,变“粗放型”教学为“集约型”教学。这对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将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善于合作的精神
  教学中要注意设置挫折教育的情境,营造合作交流的氛围,让学生在与同学的不断合作交流、不断互相帮助与支持中,感受同伴之间的真诚和友谊,从而愿意与其他个体进行交往与合作。例如在“多边形内角和”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利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通过推导四边形、五边形等多边形内角和的过程,进行交流与合作,讨论,质疑,反思,协商,最后归纳出边形内角和的公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体验到快乐、成功,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压缩讲解的时间,放手让学生面对面地共同解决知识难题,友好合作实验,热烈讨论,训练学生交流合作的技巧。教学中要避免来去匆匆,草草收场,限制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也要避免强行给学生设圈套,不允许学生有偏离或走它路,限制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在课堂上教师应努力维持学生的创新火花,使学生在“做数学”中“学数学”,真正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运用过程,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化”过程。
  三、引导学生做敢于创新的人
  《数学课标》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经是社会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也是新时代学生成长的必然要求,又是国家对下一代的深度渴望。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乎学生的生活与前途,关乎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在教学中,我们要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积极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精神。
  1.在尊重宽容中保护学生创新的冲动
  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当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有新的想法时,教师一定要认真听取,对于合理的创新要大力表扬,对于荒诞的想法不能打击、讽刺和挖苦,要保护其创新的积极性。多鼓励学生:这个想法很好,值得表扬和同学们学习;你的解法真不错,有创造性,将来能当科学家;这个想法虽说有点创意,还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这样,学生就能积极思考,敢于创新,敢于提问。要容许学生与教师有不同的意见,不一样的做法,让学生在宽松、坦然的环境中自由地思考、毫无顾忌地发表意见,大胆地实践,把学生的一切求新、探索冲动转化为稳定的心理倾向。
  2.在自主探究中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与此相适应,教师在组织教学时,立足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展活动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圆内接四边形时利用《几何画板》,让学生动手任意画⊙O和⊙O的内接四边形ABCD及其外角让学生动手画一画、量一量的方式,使学生通过对直观图形的观察归纳和猜想,自由探究,发现圆的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的结论,并用命题的形式表述结论。这种探索性的数学教学方式在其后的例题讲解中亦得到了进一步贯彻,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自学能力,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观点。
  3.在开放教学中给予学生创新空间
  创新不是自我封闭、自我孤立的活动,不应当局限于课堂上,束缚在教材范围内,按照教师的意志循规蹈矩。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走向大自然一,要创造开放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智慧感悟,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猜测,做出富有个性的判断,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实现所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中体验成功,焕发出创新活力。
其他文献
该论文共分三章:1.二碘化钐促进的有机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2.三氟甲磺酸镱催化的有机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3.双(三氯甲基)碳酸酯替代光气在氯甲酸酯合成中的应用.第一
当我24岁住在波士顿的时候,门口有一条街就叫牛津街。如今我已经26岁,见证了这两个字如何从理想主义和街道名的混合体,成为学术圈生存手册的代名词。岁月  在这样的人生阶段,除了經常被有些大腹便便、语重心长的老一辈叫作青年诗人之外——依据某种奇怪的惯例,等我40岁恐怕还会如此——最使我厌倦的莫过于为了查证某个引用的出处通宵达旦,然后又开始犯颈椎病。犯病间隔的缩短几乎和青春岁月的流逝,以及我对过去事物留
期刊
摘 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日益发展,在此背景下,人们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此举有效推动了初中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函数部分是学生较难理解的点,若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其中,通过概念、图像的生动展示,就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进而整体提高教学水平。本文针对信息化大背景下的函数教学策略进行探究和分析,为以后的教学应用提供指导,使信息技术为教学
期刊
摘 要: 依据素数的分布规律,创立了N不大于2000的π(N)的计算公式,并给出计算实例.  关键词: 素数分布 素数规律 π(N)计算 π(x)  1.理论根据  引理.命k是正整数,6k±1通过>3的所有素数.  证明:任一整数a都可表达为a=6k b的形式,k是整数,-1≤b≤4.当b=0,2,4,由2|b和2|6,有2|a.同理,当b=3,3|a.所以,当a表>3的素数,b=±1,k取正整
期刊
摘 要: 教学改革中,小组化学习方法颠覆了传统的学习观念和方式,改变了以往的高中数学枯燥教学,从而使数学课堂充满思考,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关键词: 小组化学习 高中数学课堂 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老师感到最难过的事情,莫过于整个课堂自己唱独角戏,大汗淋漓地大讲特讲时,而学生却面无表情目光呆滞或是无精打采而恹恹欲睡。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更多地认识到,课堂不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
期刊
甲磺酸帕苏沙星作为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临床应用广泛的喹诺酮类药物,成为当今世界上竞相开发生产和应用的重点药物.该文作者在参考国内外抗菌制剂各种文献资料的基础
摘 要: 学习情境中的“情境”是既有“情”又有“境”,“情”“境”互融。“情”是情感体验、动机培养,“境”是学习环境、知识文化背景和各种活动。注重课堂教学情境的营造和运作,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愉快地学习成为当今教育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情境创设 学生主动性 自主学习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由教学的“独奏者”转变到“伴奏者”,让学生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