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玩的精彩“魔术”

来源 :科普童话·百科探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tj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降“奇兵”
  
  19世纪初,在中亚地区有一个封建王国叫浩罕国。有一年,浩罕国出兵侵占了我国新疆地区。为了收复失地,清政府派出了军队,在一个严冬的清晨,向驻守在达坂城中的侵略军发起了进攻。当浩罕国士兵从酣睡中惊醒后,发现无数异于常人、体形十分高大、身着黑衣的巨人,已经将整座城池团团围住了。这些守军以为神兵天降,吓得魂飞魄散、四处逃窜。结果,城池就这样被清军不费吹灰之力收复了。后来那些被俘的守军发现,俘虏他们的清军个个与他们一样,只不过是一些平常人而已。这使他们迷惑不解:难道他们刚才做了一场离奇的梦?
  1813年的一个夜晚,月光皎洁。一支法国军队准备偷袭阿尔及利亚的一处后方要塞。离目的地还有一个小时的行程时,法军士兵突然发现前方不远的沙漠中出现了一群鸵鸟,快速地向他们这边奔跑过来。快靠近时,鸵鸟又摇身一变,变成了一群面目狰狞的怪兽,向法军冲来。法军顿时阵脚大乱,慌忙中纷纷开枪开炮,予以还击。约十几分钟后,这些怪兽突然莫名其妙地消失了,现场除了留下一些弹坑外,什么也没发现。由于出现了这样一个意外情况,法军的枪炮声过早地暴露了自己的位置,所以偷袭计划破产。沮丧之余,这些法军怎么也弄不明白,那些怪兽到底是些什么东西?它们的出现为什么和消失一样突然?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军队曾秘密派人到北极地区建立探测网。哪知他们一登上冰原,就发现有数百只貂熊向他们俯冲过来。带队的威廉上校忙下令开枪,可士兵打了十几分钟,根本不见貂熊的踪影,遍地留下的全是海鸥的尸体。威廉上校正纳闷,当地的土著人已经顺着枪声找到这里,将他们俘获了。在被押解的路上,威廉上校把刚才的所见向这些土著人描述了一遍,并询问他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谁知土著人们也都茫然地摇头,说他们从来都没遇见过这样离奇的事情。
  直到20世纪末,上述奇异现象的谜底才被人们破解。科学家发现,在发生这些奇异现象的地区,早晚的气温温差很大,因而靠近地面的空气层密度也大。如果这时恰好有一股密度较小的暖气流进入这些地区的上空,光线被密度不同的空气折射,就会使远处物体的影像发生严重的变形。那些异于常人的神兵、怪兽和貂熊,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错觉。后来由于枪炮火药的硝烟或是气温的升高,改变了空气的密度,这些怪异的现象便随之烟消云散了。
  
  三个“太阳”
  
  在古罗马帝国时代,有一次,小城哥德堡被罗马帝国的军队围困。数日后,城内几乎弹尽粮绝,而这时罗马军队发起了更加猛烈的进攻。就在城池马上要被攻破的紧要关头,奇迹发生了:城市上空突然出现了三个太阳,还有几道互相交织的彩虹,十分绚丽、壮观。这一奇怪的景象使城内军民万分惊恐,都认为是不祥之兆。于是他们放弃了抵抗,席地而坐,等待末日降临。然而过了好长时间也没有任何动静。有胆大的人爬上城墙,往城外一看,竟然连个人影都没有。后来才知道,围城的罗马军队见到天空中出现三个太阳之后,认为这是一种神的指示,不许他们继续攻城。于是他们丢下唾(tuò)手可得的城池,灰溜溜地撤走了。
  实际上,三个太阳的出现只不过是一种偶然出现的罕见天象而已。那几天,当地一带的天气比较阴冷潮湿,空气中凝结的水分形成了很大的晶体。这些晶体对太阳光进行折射或反射,就可能在太阳周围形成一些光环、光弧和光点,这些光学现象被称为“晕”。其中最明亮的光点看上去就和太阳一样大。这样,人们就会看到两个或三个太阳啦!
  
  室内“飞雪”
  
  1773年的一个严冬,俄罗斯圣彼得堡的气温虽已降至零下30°C,可皇家舞厅内却仍然是温暖如春。一对对贵族青年男女,正伴随着音乐轻歌曼舞。随着舞会渐渐进入高潮,舞厅内的温度也逐渐上升。渐渐地,人们开始感到闷得发慌,甚至有人晕倒在地。在这紧急关头,有位年轻人操起一把椅子,“啪”地一声打碎了窗户玻璃,室外的冷空气一下子从外面涌了进来,舞厅里的空气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于是,人们又继续翩翩起舞。
  过了一会儿,人们惊奇地发现,舞厅内竟纷纷扬扬地飘起雪花来!一开始,人们以为这些雪花是从外面被风刮进来的。但当他们向窗外看去时,却着实吓了一大跳——屋外的天空中竟是满天星斗,连一片乌云都没有,更别说下雪了。人们议论纷纷,都感到困惑不解。
  一个多世纪之后,气象学家才解开了这个谜。原来,当时大厅里点着数百支蜡烛,产生了大量未完全燃烧的烟粒状物质,在舞厅内四处飘浮着。跳舞者的呼吸和体温使室内的温度升高,并在室内形成了大量的水汽。这些水汽与后来从被打破的窗户涌入的冷空气相遇后,便迅速和烟粒状物质凝结在一起,变成雪花般的晶状物。于是,就出现了室外月朗风清、室内雪花纷飞的奇异景象。
其他文献
在很久以前,尼亚拉瓜大森林旁聚居着一个强大的部落,部落酋长是个智勇双全的优秀猎手。一天夜里,酋长在睡梦中被一个女孩的哭声惊醒,走出帐篷,发现一个瘦弱的小女孩,原来她在森林里迷了路,酋长便收养了她。于是这个女孩和酋长的7个儿子一起长大,后来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姑娘。  可是酋长的7个儿子同时爱上了这个女孩,于是他们来到森林里,要通过决斗来决定到底谁有资格娶到这个姑娘。酋长得知后十分着急,只好求助于巫
题目:身穿着金色衣服的人。   谜底:一鸣(名)惊(金)人。     题目:数字“3”在路上走呀走……翻了一个跟斗……又接着翻了一个……。  谜底:三番(翻)两次。     题目:狗过了独木桥之后就不叫了。  谜底:过目(木)不忘(汪)。     题目:牛狗猪羊比赛赛跑...跑到终点后...牛狗猪都喘得不得了...只有羊不喘气。  谜底:扬眉吐气(羊没吐气)。     题目:放烟火时为什么不会射到
春天的夜晚,公园里一片宁静。院子里的跷跷板、滑梯、旋转椅……都渐渐进入了梦乡。在管理员的值班室里,桌子下面放着一只修理游乐器械用的工具箱,里面的工具们也都睡熟了。  忽然,箱子在黑暗中晃动起来,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往右。箱子的底部在地板上摩擦出“嘶拉、嘶拉”的响声。被惊醒的工具们吓得抱成一团:“怎么了?怎么了?”“难道是地震了吗?”  “醒醒、醒醒!”箱子外面有一个闷声闷气的声音在叫。急脾气的钳子忍
快乐桶家族
这幅画是美国画家惠斯勒的作品,现在收藏在奥塞博物馆。  惠斯勒一向倡导印象主义。这种风格和当时欧洲兴起的印象主义风格并不一致。惠斯勒在艺术中并不抛弃传统,但他也不拘泥于传统。他力图追寻各种技法和效果的创造和革新。例如:他早期的交响曲系列作品就试图用色彩的和谐来表达音乐的旋律。这幅《画家的母亲肖像》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这幅画中的造型、结构和形式统统服从于对色彩和谐的追求。而这种色彩和谐则是在表现画
在炎热的夏日,每当夜晚到来,大家终于可以和把大地晒得滚烫滚烫的“火球”——太阳说拜拜啦。人们纷纷走出家门,逛夜市、散步、坐在小区的花园里乘凉,多么自在、惬(qiè)意。你一定不会想到,在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可享受不到这种轻松的“夜生活”。因为,那时的皇帝颁布了“禁夜令”,就是说,从太阳落山以后,大家都得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不许随便出门!  咦,皇帝该不会闲着没事干了吧?为什么要弄
在汽车发明之前,我们老前辈的陆上交通工具也就是车、马、轿而已,有钱人自己有马,也养得起轿夫,算是有私家车的主。那些位高权重的官员能享受朝廷给配轿子的“待遇”,苦就苦了一般的官员,如果收入不高,肯定养不起自己的车马,只能租着用,类似今天的“打出租”一样。  古时候“打出租”也是有讲究的,也分“单程”与“往返”,距离远近不同,价钱也不一样,所以要先讲清楚。宋朝的一本史书中写到,当时的京城有位判官叫孙良
爸爸妈妈小的时候,不像我们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冰淇淋可以随便挑。那个时候,冰棍是最流行的消暑美味。吃完冰棍后,冰棍棒是舍不得扔掉的。那时候的冰棍棒都是用竹子削成的,细细长长的。吃完冰棍后,把冰棍棒收集起来,干什么呢?当然是玩游戏了。  冰棍棒的游戏适合自己一个人玩,也适合两个人或很多人一起玩,这决定于冰棍棒的多少。如果是很多人一起玩,谁拿出的冰棍棒多,谁就可以先玩,然后依次类推,拿的最少的,只好最后一
刚上初中,我就迷上了网络游戏,整天泡在网吧里“战斗”“升级”。父母以为我慢慢会收心,谁知我却不知悔改,发展到旷课逃学。父亲发狠地把我关进家里,我却偷他们的钱去上网。其实,看到父母心痛的眼神,我也很难受。我曾无数次下决心“戒网”,可是网络游戏就像一个女妖,在我脑海里不停地呼唤我。  这天,在父亲的“押解”下,我回到了学校。刚坐下,生活委员就递给我一个小包裹。我往地址一看,原来是远在新疆的表哥给我寄来
不必哄骗,干旱的地方嘴唇会裂开  像在戈壁上穿过的铁轨,锈迹斑斑  无组织的人在游荡,像鱼的眼睛  直到死亡也不会闭上。或许这样也好  起码这些逝去的事物不会骗人  或者过于炎热,饥饿开始在市场街蔓延  马匹也开始放慢脚步,马蹄离开地面  铁钉会与马掌脱落。是呀!  有人说:雨水太多天空将会枯萎  镰刀的锋利,不足以割除八月的粮食  冬天的时候,黄明洋靠打猎维持生计  天空还是带着疲惫,在我诞生的